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牵动各界关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09:21 新华网 | ||||||||
新华网郑州5月25日电(记者桂娟)15岁的初三学生张志刚,父母双双离家打工已经8年之久。这期间他很少同父母见面。而与父母的长期分离,给这个成长中的少年心里留下许多隐痛。 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务大军离开家乡、走向城镇,而不得不将未成年的孩子留在乡村,从而在中国各地的乡村都留下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中的相当
日前,全国妇联和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联合在郑州召开了一个名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专门就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而举行的这一高规格会议,凸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此前,教育部也召开过“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座谈会,提出要努力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段成荣,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抽样推测,中国“留守儿童”已经达到2290万人,其中87%分布在农村地区,高度集中分布在四川、广东、江西、安徽、河南、湖南、海南等省,在重庆、江西、四川等省市,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20%左右。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段成荣认为,留守儿童的大规模产生和存在,是近期才出现的现象,其面临的很多问题,如身体发育、心理问题、品格问题等,都必须依赖更深入的专门调查资料来进行分析。他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尽快组织有关留守儿童的专项调查。 更多的专家则在探索全社会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社会支援的有效途径方面提出了良策。天津市社会科学院郝麦收认为,应尽快建立城市社会对留守少年的助立工程,包括对留守少年、留守母亲、留守少年祖父母的助立工程,最重要的通过培训,提高留守少年的父代和祖代的积极互动能力,还要对留守母亲进行亲子互动教育,解决好母亲对孩子的科学监护问题。 与专家们的研究、呼吁相呼应,对农村留守儿童实际的支援行动也已在各地展开。针对情感缺失这一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一些地方开通了“亲情热线”电话,让出门在外的父母能与留守孩子经常联系沟通;一些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具体记录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为他们留下一份成长记录;一些地方开办家长学校,为照顾他们的祖辈传授科学的教育和监护知识。(完)(责任编辑:康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