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楼价:调控催动理性回归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16:41 新民周刊

  上海楼市走向尚不明朗,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开始变得举棋不定。本轮宏观调控对市场的作用究竟有多大?未来 将会形成怎样一个新的市场格局,成为人们最关注的话题。

  撰稿/杨艳萍(记者)

  2005年5月中旬的一天,上海九亭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的老板陈阳到当地税务所缴税。
税务所开着两扇办事窗口, 一进门他就听到工作人员在一扇窗后喊道:营业额为零的,到这边排队。

  陈阳赶紧站了过去。前后一看,竟然都是熟面孔,大家都是做房产中介的,陈阳心中有些郁闷。进入4月份以来,他 的3个中介店面成交了一套两居室的生意,近两个月的时间,只有6000元的进账,公司开始处于亏损状态。

  就在4月之前,他一天甚至还能接下4单生意,而今,那种忙碌的交易景象,已成为陈阳心中一个遥不可及却难以割 舍的梦想。

  2005年春节过后,楼市价格出现了最大幅度的上涨,市场中的一些非理性投机炒作,直接招致3月以来从中央到 地方以及金融系统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所有的政策都在明确传达着同样一个信号:政府要坚定不移地抑制房地产市场存在 的过度投机。

  2005年4月3日,新华社发表了一篇评论员文章。这篇电讯稿将稳定住房价格的意义,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果说此前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尚不足以打消部分投机者最后的幻想,5月11日中央7部委联合推出的8条房产新政 ,则从根本上动摇了那些疯狂炒客的信心。上海部分区域个别楼盘抛量增大,成交量却出现萎缩。

  短线炒家在政策和资金的双重压力下,急于将名下的存货脱手,原本有购房意向的消费者,此时开始持币观望,不少 即将上市的新楼盘,也由于开发商销售策略的调整,开盘时间向后延迟。上海楼市价格出现了自2002年以来罕见的高位盘 整,大势何去何从,似乎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买卖双方进入僵持阶段,市场观望气氛浓厚。

  就在陈阳们意兴阑珊、考虑着是否要转行的同时,一个在房地产这条产业链上被冷落了多时的行当,却看到了自己的 转机。一家房产销售公司的市场策划总监说:我们行业的春天又回来了。

  火爆楼市中的边缘人

  上海金德公关策划有限公司,是一家为房地产企业从事多元服务的广告公司。2003年年中,公司一名业务员“跟 ”上了一家开发商,根据最初的合作意向,开发商在新楼盘推出前后,将投入70万-80万用于广告宣传。业务员苦苦跟踪 了半年,终于等到了开盘,没想到开发商只在门口挂了条横幅,买主们就蜂拥而至了。

  “养”了半年的客户,就这样泡汤了,业务员忿忿不平。公司总经理孙彤洲劝慰她:算了吧,广告你是别指望了,不 如通过关系订几套房子,说不定还有得赚。业务员心下犹疑,还想再看看,结果不出两个星期,所有的房子全部卖光。

  从2003年底到2005年初,房地产市场火爆异常,卖房子成了一桩不需要技巧的生意,只要拿得出房源,就有 人不顾一切地前来抢购。不少从事房地产营销策划的企业,在这一段日子里,尝到了被市场边缘化的苦涩。

  “那时候我们要四处出击寻找客户,做出的营销策划方案,往往也得不到重视,对于合作协议,发展商随时都有可能 终止,因为这样做,对他的销售几乎不造成什么影响。”孙彤洲说。

  同样的情况,也曾发生在孙彤洲的同行、上海华基广告有限公司策划总监李焰的身上。2004年华基公司曾接手市 中心一个新楼盘的广告计划。按照协议发展商计划投入300万的广告费用,结果第一个广告打出来,发展商那里就没了下文 ——所有的房子都卖完了。

  李焰说,从2003年末开始,类似的情况在房地产销售和广告公司中比比皆是。销售代理的功能就是把价格做好, 等客户上门来做好接待,给他们办好购房手续就万事大吉了。原有的销售手段和技巧,在这段日子里全无用武之地,上海本地 的业务范围和业务量也在不断减少。

  通常,一个楼盘用于销售的费用会占到标的物总价的3%左右,这个数字根据各楼盘的具体情况上下会有浮动。销售 费用包括两块内容:广告和营销代理费,具体费用发展商与销售公司商议而定,其中营销代理费在合同中是签死的,一般占到 总标的的1.3%-1.5%,另一部分是广告费。

  在行情低迷的1999到2001年期间,部分偏远楼盘的销售费用甚至高达5%,随着上海楼市行情的转暖,市场 原有的供需平衡被打破。发展商用于销售的投入逐渐减少,一些小公司的营销代理费用从1.5%,降到2003年的0.8 %,到了2004年,千分之五的销售代理费竟然也会有人接。问题的关键,在于销售周期在市场对楼市追捧之下被压缩到了 最短。

  这一时期,实力稍弱的销售公司不少陷入了生存危机,以至于许多中小房地产营销策划公司不得不走出上海,在一些 房地产市场成熟度相对较低的城市寻找自己的出路。

  按照常理,销售成本下降对于消费者来说应该是好事,比起几年前,新楼盘在市场导入期的推广费用至少节省了50 %以上,如果将这部分利益转移到房价上,价格应该有所回调才对,可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2005年春节之后上海楼价出现高速上涨,看惯市场风云变幻的业内人士也感到不可理喻。2005年初,上海信 证置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为一家地处惠南镇的新楼盘制定销售计划。在3月之前,这个楼盘的最高价是4900元/平方米, 3月之后,发展商又推出一批新房源。按照原定计划,这批房源的价格在原有房价基础上上浮5%,但是发展商直截了当地提 出要求:上浮10%。

  “在正常情况下,我说的是正常情况,发展商的这种要求是背离市场规律的,是不可能行得通的。可实际情况又是怎 样?”信证置业副总经理蒋海亮告诉记者,开盘之后90%的房子一天之内卖完,而且70%到80%的客户是通过关系才拿 到房子。

  “对我们销售代理来说,房子好卖,自然是好事。但是从内心里我们已经明显感觉到,这个市场已经有些异常了,客 户买房,看的不是价格不是地段,是看哪里还有房源,有多少房源。这种情况你还能说是正常的吗?”

  “调控是第一利好”

  时间进入到2005年的4月,政府的决心和政策的力度开始显现出它们的威力,一段时间里非理性上涨的上海楼市 价格得到了有效遏制。5月11日“国8条”的推出,让孙彤洲和他的业内同行们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

  “这个对上海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的政策,对我们这个行业是第一利好消息。对于我这样的公司,发展商现在的态度 变得好多了。”现在孙彤洲的手中,经营着一本银联公司的直递刊物——金卡生活,目标读者是信用卡的高端客户。现阶段这 本刊物大受别墅和高档楼盘的青睐,5月份以来就有四五家客户自己找上门来,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推广方案。

  在近两年上海楼市跌宕起伏的行情中,能够始终坚守本地市场的销售公司屈指可数,信证置业就是其中的一家。在市 场的锤炼中成长壮大起来的信证置业,对于市场的风云变幻已经积累起丰富的应对经验。蒋海亮告诉记者,在目前市场走向不 够明朗的阶段,信证置业并不急于接盘。

  这样做出于两方面考虑。蒋海亮说,首先是基于对市场的大致判断。“销售一个楼盘的关键,在于销售周期和均价的 制定,如果这两个关节点都无法落实,代理合同也就不成立。”第二个理由是,市场已经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代理公司现在 也可以根据自身实力和发展的方向,对楼盘和开发商进行筛选。

  “这种情况在几个月前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候任何盘子接过来都能卖出去,所以有什么我们就接什么。”蒋海亮说, 现在公司的做法与半年前已经完全不同,与发展商的合作以洽谈为主,最多签订一份代理意向书,而不轻易做出实质性的决定 。

  上海楼市走向尚不明朗,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开始变得举棋不定。本轮宏观调控对市场的作用究竟有多大?未来 将会形成怎样一个新的市场格局,成为了近段时间里蒋海亮和李焰等朋友们探讨最多的话题。

  “我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在一系列调控政策得到落实之后,最终会实现市场的稳定和健康。这个稳定有别于前一阶 段的狂涨,而会渐趋理性,市场供需趋向平衡,供略大于求,房价稳步上涨,但是将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蒋海亮说,对于具体项目而言,则在一定阶段将出现分化,这个分化取决于产品在今后市场中的需求,这一过程中, 产品的价格不断向房地产的本质回归。

  “我们进行筛选,主要是把前期一些在非理性因素主导下开发的楼盘剔除在外,标准有两个,一是看它的地段是否存 在问题。房地房地,就是以地为主,地具有唯一性,部分投建在偏远乡村和小镇上的楼盘,虽然楼书上的规划可能做得很漂亮 ,其实从长远来看,基本配套设施很难跟上;二是有的楼盘虽然地段不错,但是开发商在前两年的市场条件下急于投资变现, 在房型和配套上做得不到位,降低客户对房子的基本需求标准,这样的楼盘也会被我们排除在外。”

  理性的温州炒客

  “CASHISKING”(现金为王),在生意场中这是一个通用的基本原则。尤其当市场不确定因素大增,未来 方向不明的情况下,及早抽身将实物变现为资金,能做到这一点的投机分子或者投资客,无疑是幸运的。

  孙彤洲的一位朋友在2004年10月以2万元/平方米的价格购买了一套市中心住房。今年3月他在2.7万元/ 平方米的价格出手,随后价格一度飙升到2.9万元/平方米,让这个人痛惜不已。然而不出两个月,市场行情开始回落,现 在这套房子的价格为2.5万元/平方米,这人就开始变得喜形于色,逢人就按捺不住要说一通自己当初的决断是多么英明。

  另一个在世茂滨江拥有68套房产的投资客就没有那么幸运,尽管他进场时间早,拿到的价格也比较低,但是看着曾 经达到过3.3万-3.5万元/平方米的房价,回落到2.5万元/平方米,并且仍有向他的成本价不断逼近的趋势,心中 难免充满了焦虑和惶恐。迫于银行还贷和眼前市场条件的压力,这位投资客开始不断降低获利预期,急于将房源外吐。

  当部分温州和本地短线炒客急于获利回吐、一些有规模的发展商私下表示不看好楼市,另一部分投资者却开始在处于 胶着状态的市场中,搜寻着自己的机会。

  2004年底,一个温州商人到新开盘的松江新城看房,临走前他告诉售楼小姐,明天再来,要买一幢楼,说完转身 离去。当天这件事成了售楼处的一个笑话,女孩子们都觉得这个温州人脑子有病。

  第二天,这个人如期而至,从随身携带的皮包里一下掏出几十张身份证,以不到3000元/平方米的优惠价格,一 气买下了4个门洞48套住房。直到这时售楼小姐们才确信眼前的事实:敢情传说中的温州炒房客真的这么牛啊。

  2005年过完春节,松江新城的房价出现了走软的迹象,销售代理打电话给温州人,问他手中的房源是否有意出售 ,温州人不紧不慢的回答让他们大惑不解:不着急,你们的房子不是还没有开盘吗。那时候松江新城的预售价格,已经达到了 4000元/平方米以上。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竟然有胆量气定神闲握有大量房源不急于抛售,这个温州人想干什么?多年在上海投资房产的 温州富华集团总裁张荣回答了记者的疑惑。

  “像这样整幢买楼的温州人,基本上不是买给自己的。整幢购买的好处是可以拿到理想的折扣,回去后他再转手分别 卖给有意在上海投资买房的亲朋好友,从中赚取差价。其实他的投资风险早就分散到下家的手中。”

  张荣告诉记者,现在的市场氛围下,对于专业炒家是有相当风险的。他所了解的温州在上海楼市中的投资客,大多数 也是当地的工薪阶层或者小老板,他们拿出银行存款,在上海购买一两套住房,按照温州人的收入水平,即便市场出现较大幅 度的波动,资金上还是承受得起。

  今年3月份,张荣还和几个朋友到上海浦东看房,他现在的心态是,有得赚就卖,没得赚就放着,资金感到紧张,其 他领域的投资就少一些。实在卖不出去,大不了租出去,将来留给孩子住。

  “我对这个市场现在的看法是,政府的调控不是为了打压楼市,而是要把不正常的泡沫挤出来,剔除那些与市场发展 规律不协调的因素,让市场稳定有序地向前走。”

  张荣说,上海房地产是一个成熟的、流动性比较强的市场,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他对上海楼市是短期看跌,长期继 续看好。

  “就拿温州来说,我们做生意虽然有名,但是做大生意还是要到上海;现在的年轻人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也是热衷 于来上海。温州人投资房产,关键的一个评估标准是看当地的租金,只要租金没有大幅下滑,就还有投资的价值。”

  张荣很清楚,今后在上海投资房产,很难再拿到前两年那么高利润,但是他对这个市场仍在保持持续的关注。对于配 套完善、设计理念超前的精品社区的住房,今后只要出现合适的价位,他还是要找机会收进来。在他看来这样有生命力的住房 ,价值在短时间里可能被掩盖,市场一旦走稳,这类房产的投资价值还是会很快凸现出来。

  市场将趋于分化

  在蒋海亮看来,相对于处于恐慌心理急于抛盘的投资客,张荣这样的投资群体显得更为理性。从蒋海亮目前所掌握的 数据报告来看,上海房价近期确实出现了一些回落,政府调控政策的连续推出,也说明这个市场确实存在一些非理性成分。市 场出现抛盘,表明政府调控措施确实起到应有的作用,在集中调控下出现集中抛售,意味着非理性投机者感受到了压力,对于 这种现象,从政府到理性的开发商和投资者,应是乐见其成。

  根据蒋海亮的观察,集中抛盘所影响的区域并不具有全局性,目前还只是表现为局部性,表现在个别楼盘上。他向记 者分析,出现大量抛售的楼盘,可能在先期集中了大批的投资客,计划中的投资周期也已经结束,如果没有宏观调控,他们的 获利空间会更高,现在基于资金和对市场的判断,抛售后的利润很可能大大降低。但是蒋海亮认为,个别楼盘在短时间内抛售 踊跃尚不足以影响到上海整个楼市。

  蒋海亮说,现在有不少对市场看空的人士热衷于将本轮下跌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导致的房价下跌进行类比, 其实从经济环境、国民生产总值,居民的购买能力来看,两者早已不能同日而语。5月11日出台的“国8条”,蒋海亮个人 观点认为,大部分内容是与上海市政府3月份发布的期房限转政策似有渊源。对这一政策的影响,上海市场已经有了一段时间 的消化过程。

  “说白了,今天的市场开发商和投资者都在观望,大家根据各自的资金实力和市场判断,看谁能坚持到政策和走势稳 定的那一天。我们一直强调政府是在抑制炒作,并非要打压楼市。一旦市场稳定下来,需求就会重新抬头。经过这段时间的分 化和调整,这部分需求才是市场真正需要、政府希望看到的理性的需求。”

  对于当下的市场走向,国际著名的房地产咨询机构仲量联行向记者表示,目前对市场走向的分析过度关注于短期趋势 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房地产不同于股票,必须根据长期平均数据进行审慎研究。

  在未来6个月到1年内,上海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对价格的修正。但就基本面而言,上海房地产市场仍非常具有吸引 力,房价从长期考虑将保持上升趋势。所有房地产市场都会经历起落。这不仅有助于市场回归理性,同时能为那些由于房价无 限上涨而无力进入市场的投资人士创造投资机会,从而从根本上有益于市场的发展。

  仲量联行认为,理想的房地产市场应是政府政策和体制完善,而且相关规定和税率制度等保持稳定的市场。从长期而 言,强化信用体系、改善评估方法和贷款审批流程、以及提升市场透明度应是房地产市场更为重要的目标。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