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芜湖:一座百年监狱的保护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17:51 南京报业网

  【周末报报道】本报记者 孙磊“我和老伴在这里住了30多年,现在才知道这是一座清朝的监狱。”71岁的杨本善老人站在自家的院子里十分感慨地说。杨本善曾在安徽省少管所担任管教工作,1969年少管所撤销后,他和30多位老同事就一直居住在以前曾关押犯人的监狱里。“我们只知道这里以前是省第一监狱,没想到它还是文物呢。”杨本善家住安徽芜湖城东东内街附近,仅从外表看,这里是一片陈旧低矮的居民房:随处可见的电线和晒衣绳纵横交错,各种样式的小搭建让原本窄小的巷子显得更加局促,惟独外围那高大厚实的清水墙
壁让人依稀能感觉到浓郁的历史气息。这片建筑是一座晚清的监狱。根据《芜湖市志》和《安徽省劳改专业志》记载,这所监狱建于清绪三十一年(1905年),距今已有整整一百年的历史。如果这座晚清监狱有生命的话,那么它一定是一个“大隐隐于市”的高人:藏身于芜湖城区的繁华地带,让自身的历史尘烟在市井之气中悄然散尽。但真正走进这片建筑,你还是能够深深感受到历史的浓重。漫步在狭长的小巷里,你的眼前是这样一幅场景:一边是繁华都市的喧嚣,一边是晚清监狱的肃穆,一条2米多宽的小巷子连接了百年的历史,身处其间,有时空交错之感。然而穿越了百年历史的晚清监狱在城市现代化的建设中,如今却面临着尴尬的处境:是保留,是开发,还是拆除?2005年5月20日,记者探访了这座平常而又神秘的晚清监狱。

  监狱号房如今变成居民卧室

  一听说记者是来采访晚清监狱的,附近的居民显得十分热情。一位中年男子说,已经有很多人到这里来看过,他还非常主动地打开自己家的房门,让记者得以进入到“监狱”内部一探究竟。记者深入到这片建筑的内部,感觉如同进入了一个迷宫。如果没有居民的指点,你根本无法知道从哪里进从哪里出,甚至无法分辨哪一块是监狱本身的建筑,哪一块是后来建的。在芜湖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有关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记者再次来到这里,经过专业的历史介绍,以及现场的视觉感受,这座晚清监狱的前生今世才逐渐浮出水面。据相关的文史资料显示:光绪三十一年,晚清政府接受西方司法理念,逐步推行狱制改革。芜湖关道童德璋在老城区芜采营开辟新式监狱,东西宽约47米、南北长约117米,折合面积5500平方米,首建60间号房,仿八卦布局,行走其间如入迷魂阵。设纺织、缝纫、木作等车间,就地改造犯人,后命名为皖南罪犯习艺所。清监狱主体为四大间牢房,冠名为知、错、改、过,交错成十字形,中央是一座八角楼,底层为看守处,二楼为教诲堂,三楼为望室。狱内设有女监区、男监区、水牢等。1915年,民国政府将其改建为芜湖监狱,民国七年命名为安徽省第二监狱,而在1911年它已被称为“模范监狱”。解放后,由于芜湖监狱监所集中、设施完备、位置适宜,被调整为安徽省第一监狱。上世纪70年代安徽省第一监狱北迁阜阳,女犯转送宿州女子监狱。芜湖监狱演变为少年犯管教所,后少管所迁往合肥远郊五里墩,于是历经百年风雨的芜湖清监狱彻底废止。从整体外观上看,监狱如同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从靠东的中间,又被割裂成两部分,现在居住在其中一部分的是原芜湖发动机厂的职工们,另一部分则是原少管所的干部以及其他一些居民。杨本善向记者介绍说,他家的客厅和卧室就是以前关押犯人的号房。为了生活的方便,居民们已经将清狱内部重新改建过了。改建之后的清狱监房,被附上了现代人建起的小房子。由于这座晚清监狱中间掺杂了太多的改建、增建建筑,使得这片建筑从外表看上去与平常的住宅几无差别。本来应该是核心建筑的监狱主体反而被淹没在众多的民间建筑里了。许多与监狱仅一墙之隔的市民,还是看了当地媒体的报道后,才知道自己居然就住在一座晚清监狱的附近。

  谁人撩起晚清监狱的面纱?

  芜湖晚清监狱在沉默百年后,经由一个文弱女子之手,在一夜之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程云云,一位土生土长的芜湖人,毕业于安徽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的她现在是芜湖市文物商店的一名普通职工,出于对历史的热爱,她利用业余时间寻访芜湖的古建筑。程云云在接受周末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从小就在城东长大,对晚清监狱那里的环境非常熟悉,后来大学学的是文博专业,毕业回芜湖后又从事的是和文物保护相关的工作,这些为我研究晚清监狱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几年的时间中,程云云几乎踏遍了这座监狱的每个角落,她走访了原省一监和少管所的留守干部,并和监狱内外的居民座谈,翻查了诸多史料,确认这是一座晚清时期的监狱。程云云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将晚清监狱公之于众:她以程华的名字在芜湖市政府网站市民心声栏目中发帖,告诉人们“芜湖有座大清监狱”。程云云认为,晚清监狱规模宏大、形貌完整、特色鲜明,是中国监狱改良的开端,也是至今保存完整的一个样板。程云云的帖子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很多热心网友和市民的关注。紧接着,程云云在政府网站上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她建议,了解法律应该有直观的窗口,洞察法理最好因循司法沿革的痕迹,监狱博物馆在展示、教育功能上比实际监狱有过之而无不及。监狱毕竟是极少数人涉足的场所,而每个人心里又有它的影子,好奇和试探是监狱旅游的卖点。因为这座古监狱是芜湖市域规模最为宏大、形貌最为完整、特色最为鲜明的历史建筑,宜建成司法博物馆。芜湖晚清监狱的现身,不仅在民间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也引起了当地有关部门的注意,经过当地文物部门和安徽省监狱管理局研究人员的考证,晚清监狱的建筑年代被正式确认为清光绪三十一年。

  监狱主体产权归属至今不明

  许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座晚清监狱最神秘的地方是位于正中心的监房,即那座向四方延伸的八角楼。整个八角楼是清狱以及后来监狱的“工作重点”,因为所有的犯人都关押在里面。八角楼的排列活似一个十字架,中间的部分则像一个巨轴,人称中央楼,一共三层;四周是监房,各为上下两层。由于八角楼中的大多住户已经搬走,整个楼房显得十分荒凉,木质的楼梯已经开始腐烂,踩在上面吱吱作响。记者费力地爬上二楼,发现沿过道两边整齐地排列着一间间的号房,门窗紧闭,走道里也堆放着许多杂物,几乎很难再往前进。只是透过窗户能依稀看出这里有人居住过的痕迹。曾经在这座晚清监狱里服刑的人,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至于究竟有没有关押过什么名人,几乎没有任何资料保存下来。程云云说,自己一直在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但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而住在里面的人对此也一无所知,只是有一些传言。一位居民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有一位在此服过刑的人故地重游。当时他还来到了他曾经呆过的号子,站在里面深思良久。从衣着和举止上看,那个人似乎已颇有成就。记者在采访中接触了不少住在晚清监狱中的居民,他们大都是当年在省少年管教所工作的离退休干部,他们在此工作和生活了一辈子,但直到目前,居住了30多年的房子产权归属却是个问号。住在这里已经30多年的杨本善说:“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房子是属于谁的,我们没有产权证,也没有人来收房租。有些人后来买了商品房搬出去了,但这里的房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只好留着堆放杂物。”陈政家老人是原省少管所的党支部书记、政治教导员。据他介绍,昔日这里发生过一场产权之争,至今尚未有结果。据记者了解,1966年秋,安徽省公安厅决定,将原少管所由芜湖市郊三里亭迁至东内街32号,即原安徽省第一监狱的旧址,并全面接管所有财产。而三里亭的所址移交给当时另一劳改单位水利劳改二支队。1969年秋,安徽省公安厅军事管制委员会决定撤销少管所,有关文件中说:“……干部交芜湖地区管理分配,其房产暂不移交,待请示中央公安部后确定。”因逢十年“文革”动荡,此事一直悬而未决。与此同时,“文革”期间,水利劳改二支队划归生产建设兵团,后改为发动机厂。在1970年,该厂接收原安徽省一监近1400平方米的房屋,但陈政家作为知情人拿出证明,称当时移交时注明监管区属少管所,不作移交,也就是说监房约3400平方米的产权仍属安徽省劳改局。就这样,两家将晚清监狱一分为二,隔墙而居,相安无事20多年。当然,那个阶段是居民住房产权并不太受重视的年代。但在1998年的6月,发动机厂贴出通知,要住户向发动机厂购买住房,原少管所同志一致认为该房产权不属该厂,集体抵制购房,这在当时还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晚清监狱在城市规划中走向何方?

  虽然没有房屋的产权证,但居住在监狱旧址上的居民们还是对晚清监狱的命运十分关心,记者在采访中不时听到附近居民在议论监狱将被拆除。杨本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几年来,几乎每年都会传出拆迁的说法,杨本善的老伴也在一旁插嘴说:“这里可是好地皮,许多开发商都盯着呢。”拆迁的传言也许并不可信,但芜湖的古城规划却实实在在地涉及了晚清监狱的命运。5月20日下午,记者在芜湖市规划局看到了该市古城规划的设计方案,在对古城作的五个区块功能定位中,位于“芜湖古城”东北部区块的“晚清模范监狱”确实没有被提及。规划中对这一区域的论述认为,该区块虽属古城保护范围,但几乎没有可挖掘的历史文化内容和旅游文化内容;同时,该区域也存有大量的五六十年代所建民居,其生活设施简陋,亟须改造。规划局杨科长向记者介绍说,芜湖古城的具体开发由镜湖区政府负责,目前前期的规划已基本结束,下一步主要是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但记者在镜湖区政府采访时却意外获悉,关于芜湖古城开发的工作已经暂停。据镜湖区建委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芜湖古城的开发规划前后十易其稿,但仍然没有通过芜湖市规划委员会的最后审定,现在相关工作已经停止,原有的古城开发办公室也已经撤销。对于属于古城范围内的晚清监狱,这位人士表示:“当初规划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块,后来才知道那里有座晚清监狱,不过现在整个古城开发都停下来了,晚清监狱究竟怎么处置还不好说。”芜湖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张卫在接受周末报记者采访时说:“晚清监狱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如果拆除实在太可惜,应该给予最大限度的保留。”但张卫也坦言,晚清模范监狱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它的前景变得非常微妙。“晚清监狱位于闹市区,而且占地面积过大,从我们文物保护角度来说,在操作上就有些难度。而且晚清监狱身处芜湖的古城开发规划中,和处于同一地区的三国时期以及宋代、明代的建筑相比,历史内涵浅了许多。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这座监狱没有参与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也就是说没有关押过一些名人,这也让它的保存价值大打折扣。因此我们的观点是可以考虑只保留监狱的主体建筑,拆除外围的一些附加设施,减小占地面积。还有一种方法是易地重建,使整座晚清模范监狱得以原貌重现。”程云云说,2003年她刚到东内街来调查的时候,整座监狱保存得还算完整,但最近去看发现破损得已经比较严重了。记者在现场也看到,监狱的部分建筑设施已经发生了局部的坍塌。就在记者将要结束对晚清监狱的采访时,一位居民不无感慨地说:“不管怎么说也要先做些保护工作,要不然这座晚清监狱就真的要烟消云散了。”(编辑 晨光)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