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罗志军在南师大做报告 与师生畅谈构建和谐南京(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19:36 龙虎网
罗志军在南师大做报告与师生畅谈构建和谐南京(组图)
  【龙虎网讯】今天下午,市委书记罗志军来到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为该校数百位师生做了一场名为《建设美好和谐的新南京》的形势政策报告(上图)。罗志军在报告与师生畅谈南京的科学发展道路,勾画南京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未来。

  初夏暖阳中,风景优美的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绿满校园生机盎然,校区中的敬文图书馆不时传来阵阵热烈的掌声笑语,罗志军书记的报告会正在这里举行。除了南师大的师生现场聆听之外,更多的网友还通过龙虎网的现场视频、文字直播收看了这场报告会。

  厚重沧桑的文化积淀折射出南京辉煌的历史底蕴

  报告一开始,罗志军就以丰富的史料,带着师生一同回味南京厚重沧桑的文化积淀和辉煌的历史底蕴,回顾南京在近现代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

  描述到今天的新南京,罗志军说,在南京诞生了国内生产的第一条自动机床,第一支高频电子管、第一支日光色荧光灯、第一部国产电影放映机、第一台国产雷达、第一只电视显现管、第一座卫星通信地面接受站、第一套大功率汽轮发电机组等等。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南京的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达到10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1978年增加10.1倍,年均增加11.6%。1993年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提前7年实现“翻两番”的目标。现在,南京已经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正朝着建设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前进。
罗志军在南师大做报告与师生畅谈构建和谐南京(组图)
上图:罗志军阐述科学发展观在南京。

  科学发展的道路铸就南京繁荣的现代文明

  在谈到南京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问题时,罗志军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感到南京走的既是一条加快发展的路子,也是一条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路子,不仅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展望未来,南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新的发展阶段,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只有运用科学发展观,才能处理和解决好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与问题。

  罗志军说,结合南京的现实,南京明确提出了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和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到2007年,全市基本实现人均GDP5000美元,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第二步是到2012年,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并且重点强调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等指标,以“富民强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文化南京”和“绿色南京”五项战略,努力建设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努力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南京。

  罗志军指出,在实现这些宏伟目标的过程中,南京有六个方面的做法。

  第一,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新兴工业化之路。

  南京以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车辆制造、钢铁、能源五大产业作为主导核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软件产业“双倍增”计划,积极实施大企业战略,重点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集团做强做大。同时,努力加强发展与制造业基本建设相配套的生产服务业,着力改善产业结构偏重的状况。在生产力布局方面加强沿江发。以产业化、城市、功能化互动为重点,强调产业与空间发展的良好结合,打造沿江城市功能带和滨江风貌,建成全省的重化工业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与研发中心、港口经济中心,把南京沿江地区建设成为承接国际制造业与资本转移的重要载体。同时实施“一个疏散、三个集中”的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工业向开发区集中、建设向新区集中、高校向新市区集中和人口由老城向外疏散,基本形成城区、郊县和开放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确立富民优先的发展目标,实现富民与强市的良性互动。

  一是把塑造创新创业精神与富民结合起来,使创业成为最重要的富民之路。二是把扩大企业与富民结合起来,进一步夯实富民的基础。第三,把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与富民结合起来,构筑起最有力的社会安全网。全市43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5万名失业人员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第四是把为民办实事与富民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在城市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南京坚持把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每年筛选出一批为民办实事工程,逐一落实任务落实责任,特别是城市的拆迁,城市居民房屋的改造,由于实行了拆迁新政,保证了南京被拆迁群众的利益,得到了合法的维护,也使城市的改造得以顺利进行。

  第三,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兼顾各方利益,为科学发展增添内外新动力。

  近年来,为了增强发展活力,南京以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不断深化各项改革,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保职工利益得到保障。使南京发展的动力不因为南京体制、机制上的障碍而困惑、束缚。同时南京政府提出以“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转变政府职能,连续四年开展“万人评议机关”活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第四,更加重点发展郊县经济,联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南京城乡的二元结构还比较明显。2003年南京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为0.23,非农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为1.17,二元系数为19.2%,而发展中国家二元系数通常在31-45%,从人口分的角度,南京的人口过于集中在城区,仅占全市面积3.95%的6个城区,集中了全市39.04%的人口。这个二元结构对于南京的发展制约非常大。现在关注城乡结合的发展,依靠工业化致富农民,依靠城市化带动农村,依靠产业化带动农业,推进郊县的农业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民的市民化,努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发展新格局。最近南京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城乡发展的意见》和5个配套文件,进一步加大对郊县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第五,更加注重生态建设,以十运会为契机,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

  首先保护老城,彰显古都特色,使那些历史文化建筑得以显露。其次是实施绿色南京战略,建设生态城市。南京现在每年造林将近50万亩,是过去十几年的总和。三是抓好“一城三区”建设,加快城市扩张。一城”即河西新城,用地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控制在每平方公里1万人左右。三区包括仙西新市区、东山新市区和江北的新市区,新市内部将有以大学城、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现代化居住区组团组成的新型市区结构,在外部以高速通道与主城相连。这一举措的实施,使南京的城区面积由原来的243平方公里拓展到400平方公里,城市发展的空间得到了大大拓展。城市建设和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

  第六,更加注重三个文明协调共进,不断提升经济社会整体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南京出台了《南京创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行动纲要》,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协调发展之路。

  在谈到南京科学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时,罗志军用八个“明显提升”来归纳。

  一是经济总量和质量同步提升。

  2001年-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人均GDP年均增加12.2%,财政收入年均增加26.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加3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加14%。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

  五大产业的产值占全市的比重超过了65%,高科技的产业产值比重接近30%,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位居全省前列。

  三是经济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去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5.7亿美元,增长27.2%,地方出口60亿美元,增长50%。全市有外商投资企业87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85家,其中包括投资超亿美元的德国巴斯夫、荷兰壳牌石油、美国福特汽车等一批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

  四是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随着长江三桥、地铁一号线、铁路南京新客站、绕城公路高速化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完成和顺利推进,城市道路基本形成“城外成环、城内成网”框架。

  五是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提升。

  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602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5533元,增长12.4%,收入总量及增幅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六是城市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

  成功举办了2004年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

  七是统筹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郊县的GDP保持了18%以上的增幅,拉动全市GDP增长1-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保持了年均30%以上。

  八是人居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5%,在全国居第二位。
罗志军在南师大做报告与师生畅谈构建和谐南京(组图)
上图:南师大师生认真聆听报告会。

  构建和谐社会勾画出南京美好未来

  谈到南京未来的发展,罗志军充满了信心。他说,南京未来的发展,包含科学发展的机制基本形成,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城市的创造活力显著增强,以及社会协调稳定的格局更加完善。

  对未来的南京,罗志军这样勾画:总体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制中的基础性作用有效发挥,新兴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有机交融,环节经济、集约经济成为经济运行的主导方式,实现发展的速度、质量与效益的统一。统筹发展水平达到新的高度经济与社会更加协调,社会事业发达,科教优势进一步巩固,城市与农村、江南与江北的差距最大限度的缩小,全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其次是人的全面发展得到保障,市民物质文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文化特色更加鲜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挖掘。市民精神和城市精神进一步升华,诚信诚朴、包容开放、团结互助、谅解宽容、和睦融洽的新时期人文环境进一步形成,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城。第三就是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社会公平充分体现,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得到有效协调和兼顾,先富群体的活力充分释放,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全面保障,社会均衡发展的格局基本构建,各种社会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全市人民各尽所能。第四是协调稳定的格局更加完善,就是民主政治进一步健全,党的团结和获显著增强,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完善,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职能有效发挥,村民自治和社区管理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社会稳定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和认同度提高到新的水平,社会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罗志军指出,按照上述目标,未来一段时期南京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在具体工作推进中,南京将突出五大机制建设。

  第一,构建科学发展运行机制,

  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性优化,构筑特大城市发展空间,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化综合性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加大统筹发展力度,提升协调发展水平。

  第二,构建充满活力的动力机制,

  关键是释放“三个活力”——释放先进文化的活力,释放体制机制的活力,释放科教人才活力,达到“学习在南京”、“研发在南京”、“创新创业在南京”的城市科教品牌,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教名城。

  第三,构建社会公平的引导机制,

  重点抓好“四个健全”,健全收入与分配制度,在二次分配上予以协调,缩小社会不公平的差距;健全就业和创业的体系,特别是对自主就业,南京提供政策帮助,使大家在就业上享有充分不受障碍的机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在养老、医疗、失业等三大保险范围的覆盖城乡的低保实现应报尽保;健全群众利益维护制度。

  第四,构建社会稳定的保障机制,

  健全三个体系,一是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领导责任体系,二是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大调解体系,三是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大防控体系。

  第五,构建高效运转的领导机制,

  坚持完善“四个方式”——完善领导方式,完善党的群众工作方式,完善决策和执行方式,改革完善督察和考评方式。

  罗志军说,最近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全党的五个牢记,就是要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始终牢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始终牢记没有稳定的社会局面就什么事也干不成,始终牢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就终牢记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当前党和国家的工作总的要求,也是南京工作的总体要求。尽管南京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上述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如意的地方,包括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希望大家对南京的发展献计献策,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新南京。

  在报告结束之后,罗志军还在现场回答了南师大学生关于毕业生在南京就业创业、南京文物保护、十运会等方面的问题。
罗志军在南师大做报告与师生畅谈构建和谐南京(组图)
  罗志军在南师大做报告 与师生畅谈构建和谐南京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