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15名物探队员在青海被冻死 温家宝批示做好善后(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23:31 央视《社会记录》

  现场采访:217队放线组班长 丁连启

  丁班长:我说我都30多了,我说真没遇到过这个。太大了,那个雪太大了,你这么一弄,几乎这个眼睛睁不开,几乎走路就捂着拿胳膊这样挡着,几乎都是水,越走越大越走越大。就一个脚要踩下去,“咯噔”一下子,赶快拔出来再走。

  画外音:丁连启,和巴永瑞一起断后的放线组班长,被严重冻伤。

  丁班长:想想都后怕了。我说活这么大没见过这样的天气,开始的情况打闪,打雷,下雪,要没风的话也许好一点西方大,还下雨风特别大当时。当第一个倒下的时候,心里没事没事,哥几个弄起来帮搓搓,一直背着往前走。 天太冷,太冷了,给我的反应太冷了,太冷了也得走啊。这坐着赶快拉起来,派两个人赶快搀着走。我说队上也是及时,要不然我们还要惨,有可能我都放到里面了。

  记者:你还记得电台里面互相联络的情况吗?

  丁班长:知道,当时就说快点吧。刚刚通知领导,那时候领导都在口块,救援的口那块加强联系,我们一队就说这已经不行了,有一个冻停,一边联系着那抬着走,先救人先把人救住,我们一起往外扛。

  现场采访:

  伊凤鸣:后来我一共,我进去了五趟,也是,也不知道时间的概念,也不知道走多远,但是我实在自己走不动了,我自己都想在里面歇一会儿,那个路面平常我们走那个车辙都有这么深了,都有这么深的车辙,全部都是雪,都平了,整个都平了,背人的过程中,你也,能见度又低,也搞不清哪儿平,哪儿高哪儿低也搞不清,你背着老摔跤,光摔跤。所有的人出来的,包括救援的,还有获救的人员出来身上全是泥巴,全是泥。因为那一片都是浮土嘛,一下完雨下完雪以后,它全成了泥了,像我们背个人最多走个二三十米你就得歇下来,你根本走不动,又是高原。

  张安:这个东西现在作为我这儿,我真是不愿意再描述了,当时就有喊又有倒下的了又有躺下的了,当时我就在电台那边大声的喊,我说不管你们谁躺下,你们一定要拉他一把,而且救急的现场救护,简单的,两个人搀一个人,或者是四个人抬一个人也要把他抬出来,当时就这么想,就这么喊,工地救援的伊队长,然后就拼命地带着人往里面冲,但是确实,天气情况太恶劣了,而且工区太复杂,他们每走一步,有的几乎就靠爬,就爬出来的,因为当时这个积雪有的地方已经达到了就膝盖,而且大部分地区都在脚脖子这个地方,平时走路都很困难,而且在能见度又那么低的情况下,当时电台的那个声音我真是不愿意听,但是不听又不行。很难,而且有一些人都是靠击打,就是说跟那儿背,有一些救护人员背着背着,这些遇害,就是这些被困人员出来的时候,都是边跟他说话,边或者说击打他的脸部,让他保持清醒,当时浑身上下。回来的人员都是湿的,都结成冰驼子了,而且被救护到的人员送到帐篷里有的人都不知道自个儿这个脖子后面整个一大块冰都是,都不知道。因为他在走路的时候,他是低着头,侧着身子这么走,捂着这边耳朵或者是半拉眼睛,这边暖和一会儿从这边再捂一会儿,整个脖子后面都是冰都不知道。

  主持人阿丘:

  仅仅是6公里,仅仅是几个小时,呼救之声已经不绝于耳,亲耳听到自己的同事一个个倒下,却无能为力,对救援队伍来说,也许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事情。如果有,那就是亲眼看到朝夕相处的队友,一个接一个倒卧雪中,欲救无力的回撤队员,和丁班长一起走在回撤队伍最后面的老放线工巴永瑞,回忆起来12天前的往事依然热泪盈眶。

  现场采访

  巴永瑞:我就是跑回来的路上,反正我们已经就发现了他们几个晕倒的同志,雇工已经走不动了,我们和队部的合同工丁师傅搀了一段时间,一段路程说是到那个路程倒下人就太多了,那时候我们体力消耗完了没办法

  记者:你们走到路上已经发现前面…

  巴永瑞:有倒下,晕到的人,我们还搀着两三个,走了一段时间,他们实在是走不动了,我们的体力也消耗差不多了,我们只好把他们放下,我们分侧线出去。

  记者:你半道上碰到那个人你认识吗,就是你往回走的时候,倒下那个同志,认识吗?

  巴永瑞:有的?在一块住认识,有的不认识。

  记者:那些人后来都活下来了吗。

  巴永瑞:现在都死了。

  记者:他们有几个人?

  巴永瑞:当时我们队部碰到好几个。

  记者:几个,还记得吗?

  巴永瑞:大概那时候雪还下得相当大,反正风大我们也出去看,反正死亡的几十个尸体都是哪里,别的尸体就已经四肢失去了知觉,有的已经在那里不动了。

  长时间沉默

  张安队长:当时他,这事儿,当时电台的呼喊声,当时可以说是很惨烈的,一个两个,三个,这个数据不断地报过来,我在这边着急,我也在这边大声的喊,我说你们千万不要扔下他,一定要救他,哪怕你们就是说在他身边呆上这么一会儿,给他活动活动他的身体,搀着他,稍适休息几分钟,搀着他,也要把他带出来,确实无能为力,确实好象无能为力了,那个时候才感觉到这怎么说呀,反正确实很难,确实很难。

  丁班长:到医院之后,到第二天说都没了。

  如果我那个同伴坚持一会也就没事了。那可能离救援就不远了,也就可能达到一、两公里了,估计也就是。甚至到了几天,白天不敢去,晚上不敢睡,一闭眼就是那帮人。睁眼就是,到医院医生打的安眠药吃了,吃了还是不管用,吃了还是回想起那些事。

  记者:还是时常想起他。

  丁班长:想起他们。到这儿之后,我给伺候我的说晚上我要撒尿你跟我去,一到厕所总感觉一排人看他们老是这样,晚上开着灯睡,不开灯睡不着。

  照片:陷入泥泞的回撤卡车,路边遗留的泥泞的棉衣

  画外音:这场灾难,夺去了15名队员的生命,13名冻伤的队员被立即送到花土沟医院,六名重伤的队员随后转院到600公里外的青海油田总医院。

  影像:花土沟医院 伤员躺在床上输液,表情呆滞。

  现场采访:青海油田职工总医院花土沟分医院 朱春林

  朱主任:总共我们一共收治了13个病人,其中有6个病人比较重,这6个病人到病房的时候几乎是全身冰凉,四肢冰冷,意识都不太清楚。当然医学上讲就是生命体征上讲呼吸啊,脉搏血压体温这些几乎都处于一个休克状态。

  记者:直观的感觉是什么?

  朱主任:直观的感觉如果你要说是,你不去动他,不去刺激他的话,这个病人就是一种处于冻僵的早期的那种感觉一样,没有什么知觉。甚至有的病人检查也好,或者是做喊叫他也好,动他基本上都没有反映,外观上要是六个重的病人的话,就好象是在人冻伤之后,本能的那种保护意义。就是胳膊腿都蜷着,四肢好象都蜷着,他为了保护热的散发的比较慢一点,自我保护那种情况。

  丁班长:当时领导看见我们也哭,我们看他也哭,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糟天气,夺去了我们这么多人。

  主持人阿丘: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每一个从灾难中脱险的队员,每一个前往救援的领导,都不愿意再去回首12天前那恶梦般的几个小时中,那短短6公里的生死线上所发生的一切。是的,这记忆是惨痛的,我们之所以要再现这壮烈的一幕,是想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这一场暴风雪,不要忘记那遥远的荒漠中的那些人,不要忘记这一天离开的那15位兄弟,不要忘记这些平日里默默无闻的劳动者。

  影像:远去雪山、217队全景、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画外音:目前,13名受伤的物探员工已经出院,217全队正在停产整顿中,对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也在进一步加强中。青海物探公司已经准备投资580万在217队部修建能准确观测小环境气候变化数据的监测点,在每个野外施工区也建立了供物探队员紧急避险的庇护点。

  影像:灵车缓缓开往格尔木市殡仪馆;写着尚增阳三个字装着遗物的蛇皮袋在灵车上晃动;太平间停尸房,到地上靠墙堆放的一堆堆遇难者遗物包裹行李,行李上遇难者姓名;

  照片:大乌斯工区现场泥泞雪景,救援时遗留在现场的泥泞棉衣

  字幕:

  15名遇难者名单

  武贵春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

  史永寿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

  赵殿虎 甘肃省永昌县新城子镇毛家庄村

  李泰吉 甘肃省永昌县新城子镇西湾村

  赵宗智 甘肃省永昌县新城子镇北村

  高丰俊 甘肃省敦煌市郭家堡乡七号村

  尚曾阳 甘肃省敦煌市沙洲镇

  杨如德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插岗乡插岗村

  杨三周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插岗乡插岗村

  乔陆次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插岗乡插岗村

  马强山 甘肃省民乐县洪水乡

  李长友 甘肃省民乐县民连乡龙山村

  杨忠庆 甘肃省古浪县

  朱涛 甘肃省山丹县霍城镇刘庄村

  陈平新 甘肃省山丹县霍城镇新庄村

  5月15日,温家宝总理亲笔批示:

  对513灾难中因公殉职人员要做好善后工作,对受伤人员要精心治疗,对在艰苦条件下施工作业的地震队全体同志表示慰问。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周一至周五22:05首播,次日4:40,16:30重播

  Email至shehuijilu@vip.sina.com或shehuijilu@vip.sohu.net提供新闻线索

[上一页] [1] [2]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