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岛经历最严重干旱 81.2万人饮水告急(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6日03:15 信息时报 | ||||||||
烈日下,徐闻县后竂村80岁的周阿婆也出动前往取水点担水。 徐闻县茫海村的一处水稻田,严重干旱造成的龟裂缝宽达近10厘米。 昨天上午,副省长李容根(前排左二)在徐闻县视察灾情。 4月进入汛期以来,广东多个地方都下起大大小小的阵雨或雷阵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干旱的困境,但雷州半岛这个以干旱著称的中国最南端,目前正经历着有历史记载以来最严重的干旱,81.2万人的饮水问题严重告急,引起了省政府的关注。昨天,副省长李容根亲自率领抗旱小组来到徐闻、雷州等地进行考察,并指导解决饮水问题。 800多人靠古井打水喝
雷州半岛的徐闻县地处中国大陆的最南端,东西南三面环海,全县68万人所用的淡水全部靠下雨,包括人畜饮水、生活用水、农田灌溉等。但是从去年9月下旬开始到今年的5月23日,该县已连续241天没有下过“透雨”,打破了百年来的纪录。 昨天早上7时,记者来到距县城约一小时车程的后寮村,这也是当地用水最困难的乡村之一。进入村口,便看到烈日下不断有挑着两桶水的村民走过。 当记者来到全村800多人饮水用水唯一的水源头——一口300多年历史的古井时,发现已经密密麻麻聚集了四五十个村民,轮候着装水,但由于抽送的水管出水非常缓慢,而且时断时续,往往要排上好几个小时才能轮到。一位40岁左右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原本村里建有水塔,有自来水,但从去年开始,他们家里的水龙头“拧”不出水来了,才又拿起扁担过起了挑水喝的日子。 后寮村的党委书记告诉记者,近一年多的时间,因为持续的高温干旱,古井被大量抽水又却没有水源补充,水井水位已经下降了近15米,不能把水输送到村民家里,所以村民只好每天来排队挑水回家饮用。最缺水的时候,每天有300多人排队,有些人甚至排通宵等水。 “我活了80多年都没有见过用水这么艰难的日子。”一位在排队装水的老婆婆说。 水库见底变晒鱼场 离开后寮村,记者来到徐闻唯一一座库容为1.4亿立方米大型水库——大水桥水库。该水库肩负着每天供应县城11万人生活用水的重任,由于连续200多天无透雨,水库目前的水量只有680万立方米,不到正常库容的10%,这个数量只能供应县城居民两个月左右的生活用水。 记者在水库的大坝上,看到原本应该是茫茫无边的水库露出了超过一半的库底,曝晒在烈日下,有些地方晒成龟裂,有些地方则光秃秃地长着一些杂草。水库的水位已经退到离防洪大坝几百米的地方。由于一些露出来的库底的泥土还相当“湿润”,附近的村民便来到这里种植各类农作物。此外,村民还走到库底捕捞水库里的小鱼小虾,然后放在库底已经干涸的地面晒。 记者了解到,在不下雨的日子,雷州半岛很大一部分的居民就依靠各大中小型水库所蓄的淡水生活。但是由于当地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在高温炎热连续无雨下的时候很容易就出现了用水紧缺。 据湛江三防部门统计,至今年5月23日,全市总蓄水量仅有4.76亿方,比多年同期平均8.22亿方减少42.1%。该市21座中型水库,有7座蓄水库容降至100万方以下,几乎无水可放。在雷州,106座小型水库已有92座干涸,349个山塘已全部无水,12座中型水库已有4座达到死水位,其余的也已接近死水位。 地下水位下降六七米 湛江地处雷州半岛,三面临海,主要“靠天饮水”。然而从2004年9月中旬以来,持续8个多月,降水量出现罕见的大范围气候性减少,致使湛江遭受了50年不遇的夏秋冬春四季连旱。据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发布最新旱情透露,目前湛江市由于干旱已造成76个镇,1452个村委会,81.2万人饮水困难。 由于天不下雨,打井抽取地下水供饮用是有效的开拓水源的方法。据初步统计,面积1800平方公里的徐闻县目前已经有大大小小的水井19000个,居民就主要利用水井抽取地下水生活和耕种,但这么多的水井长期运作,已经使得其中有6000多口机井没水可抽或水量不足,更严重的是,由于长期抽取大量的地下水,导致该县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据三防办的负责人透露,徐闻县16口机井地下水观测点的观测结果显示,目前该县静水位下降幅度较大,普遍达到6到7米,个别机井测得比正常年份静水位下降达12.6米。 严重旱情受广泛关注 湛江严重旱情受到广泛关注。昨天,副省长李容根率领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财政厅等部门组成的干旱小组到徐闻以及雷州等地考察旱情以及指导解决饮水困难。李容根在后寮村视察时更表示,即使再干旱也要保证村民喝上干净的水。 据湛江三防办透露,目前该市已经紧急下拨100万元抗旱资金,重点解决徐闻、雷州、东海岛因天旱造成的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 面对雷州半岛水量供需缺口大,水源十分紧缺的情况,有关部门想方设法挖掘抗旱水源,首先加强现有水资源的管理,全市所有水库都做好用水调度计划,其次是合理挖掘地下水源,做好打井规划。此外,还实施了25次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发射142枚火箭增雨作业弹,共增加降雨量7000多万立方米。而面对日益干枯的农田,当地各个村村民们也自觉进行抗旱抢种,如将原本种水稻的地方,及时改了耐旱的番薯、玉米等作物。 本专题策划 时报记者 廖卓斌 撰文 时报记者 裴静怡 摄影 时报记者 何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