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主动登记吸毒者不足百人 害怕歧视是主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6日09:56 新华网

  通告期限过半,前往派出所进行登记的吸毒人员寥寥

  市公安局昨表态:不会强戒,限期戒毒的时限会很长

  调查背景

  北京市公安局5月10日发出通告,要求所有吸食和注射毒品的本市人员和外地来京暂住人员,从当天起到6月10日,主动到当地派出所进行登记。截至昨天记者发稿时,通告发出已过半月,据消息灵通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前来登记的人尚不足百人。

  据最近的一次统计,北京目前有在册登记吸毒人员约2.6万,有关人士曾披露目前北京实际需要登记的吸毒者的数量至少应该是这个数字的5到6倍,甚至有人预测能够达到10倍。记者在连续1周的采访和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吸毒者愿意戒毒,但害怕受到歧视和对非吸毒人群的不信任是他们从隐蔽走向公开的最主要心理障碍。

  调查·登记人数

  通告发布半月 登记不足百人

  大多数吸毒者在登记前接受过民警帮教

  通告发出3天以后,全市第一个主动登记者王某走进了海淀区四季青派出所。据悉,王某曾因吸毒分别两次被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通告发布第10天,东城区有3名登记者来到朝阳门派出所。

  据民警介绍,这些主动前来登记的吸毒者,都是已经戒毒一段时间,在通告发布之前就和管片民警有过较长时间的交流,是在平日相处积淀下了情感基础和建立了信任后才来登记的。

  截至昨天记者发稿时,限期登记的时间还有半个月,市公安局有关人员表示,目前各区县已有吸毒者陆续登记,具体的登记人数还没有进行统计,但有消息灵通人士向记者透露截至前天登记人数不足百人。

  调查·心理障碍

  顾虑一:曝光后受到歧视

  “我不能确定能否找到工作,别人能否接受我?”

  记者对吸毒者作了小范围的调查了解到,超过50%的吸毒者明确表示不愿登记,另一部分人则称还不清楚登记能有什么好处,是否登记无法决定。

  记者前天在北京市公安局直属的戒毒机构、位于房山区的安康医院向日葵社区采访时,曾有一位戒毒者把记者叫到一边,单独问记者:“你对我们这些吸毒的人有什么看法,是不是觉得我们都很坏,不能接触?”得到记者否定的回答后,他递给记者一支烟,记者毫无戒备地点燃,他的神情明显放松,继续对记者说:“可是我认识的其他人不一样,原来我在工作单位本来人缘挺好的,工作也没什么毛病,可是有一天同事突然知道我吸毒后,慢慢地人人都躲着我,后来我也被单位开除了,”他眉头紧锁地吸了一口烟,“我现在也不能确定我是否能戒毒,但是我更不能确定的是,从这里出去以后,我还能不能找到工作,别人是否能接受我?”

  顾虑二:对戒掉没有信心

  “我到现在也不敢说我这辈子就能彻底戒了。”

  根据去年北京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统计数字,在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的13619名吸毒人员中,被劳戒或强戒两次以上的占63%,而记者了解到,实际吸毒者中复吸的比例还要高于这个数字。

  在向日葵社区有一位几乎所有社区成员都信任的女辅导员丽丽(化名),1年多以前她还是一个有着7年吸毒史的戒毒者。她告诉记者,站在一个吸毒者的角度,她非常清楚那些人不去登记的心理。她认识的每个人都有过不止一次的戒毒经历,也都经历过复吸和被强制戒毒,“其中有一部分人尝试了太多次的戒毒失败后干脆破罐子破摔了”。她自己在曾经7年的吸毒经历中,尝试戒毒的次数已经数不清了。丽丽告诉记者,戒毒要经历剧烈的心理斗争,但复吸其实很简单,不需要什么理由,或者说任何事情都能成为理由,“比如今天心情不好,我可能会以此为理由中止戒毒,反过来如果心情好也有可能成为再次拿起毒品的理由”。丽丽说这就是所谓的“心瘾”,这其实与很多有过戒烟经历的人差不多。所以,吸毒很长时间的人根本就不相信自己能戒毒。“你会去登记吗?”记者问丽丽。“不会。”这位被很多吸毒者心中树立为榜样的辅导员的回答让记者有些吃惊,“因为我到现在也不敢说我这辈子就彻底戒了,戒毒是一件长期的事,根本不是你今天说戒了就能戒的。”

  顾虑三:走入社会沟通困难

  “在单位不敢和同事多说话,更找不到什么交心的朋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吸毒者对于不吸毒的人都非常戒备。有民警也告诉记者,有的时候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到吸毒者中间去做工作,但是很多人在听的时候就表现出明显的不屑一顾,根本听不进去。丽丽告诉记者,很多吸毒的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小生活圈子,在圈子里什么都能说,但是对于圈子以外的人根本不信任,也就是因为总是依赖于和吸毒的人在一起,所以经常会互相影响而复吸。

  2002年,丽丽顺利在家中戒毒半年多后,找了一份工作开始上班,可是在工作单位她处处小心把自己完全禁锢起来,“在单位不敢和同事多说话,更找不到什么交心的朋友,特别害怕他们知道我曾经吸过毒。”直到有一天,突然有一个同事出现在她面前,一经搭话丽丽才认出来这个人就是多年以前曾跟她一起吸过毒的一个朋友,“当时我就觉得完了,自己没有别人影响还好,如果两个曾经吸过毒的人在一起互相影响肯定就戒不了了”。在和那个同事相识两个多月以后,丽丽8个多月的戒毒再次失败,这也是她最后一次复吸,之后就被带到了强制戒毒所。

  顾虑四:登记害怕被管制

  “何必给自己的经历画上这么一笔。”

  “如果你出去,你愿意去登记吗?”记者询问了一名吸毒时间不长的社会人员李某,得到的答案仍然是“不”。他告诉记者,毒本来就不是一天两天能戒的,限期戒毒说白了还是会被管制,“如果我在限期内戒不了,岂不是一样被强戒,我可不想被关进去。”他说,如果自己觉得自己能戒了,干脆自己戒了之后直接开始新的生活,何必给自己的经历画上这么一笔。

  戒毒登记·意义

  登记监督戒毒 帮助解脱心瘾

  从事戒毒医疗工作多年的某专家指出,目前吸毒人员中愿意戒毒的人至少在半数以上,但是他们都不看好戒毒成功的希望。该专家称,没有信心是这些吸毒人员不去登记的主要原因,“这些吸毒者有一个小生活圈子,而他们身边这个圈子里面几乎没有看到成功戒毒的例子,所以他们没有信心。那些在戒毒所里成功戒毒的人他们看不到。”

  该专家指出,很多人害怕登记后会被曝光,“他们害怕曝光后对于生活的影响。也正是如此,大部分吸毒人员由于在自己圈子之中,对于这个圈子以外的人都是不信任的,“所以他们不能融入一个戒毒的圈子。”

  他还表示,很多吸毒者对登记后是否会被限制自由仍有疑虑,他们仍然害怕会被送到戒毒所强制戒毒,“哪怕在一段时间以后失去自由,他们对被管制失去自由是相当不愿接受的。”

  而对于此次吸毒登记,他指出对于一个正准备戒毒但不能自控的吸毒者来说,登记有一定的监督作用,派出所和街道社区通过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充实他们的生活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心瘾”。但是,对于这样一纸禁令如何打动深埋在“地下”的吸毒者主动浮到表面,该专家持保留意见。

  调查·市民态度

  与吸毒者交往 绝大多数人有疑虑

  吸毒者一旦戒毒后走向社会,等待他们的是什么样的眼神呢?记者昨日在某写字楼前对上班族作了随机调查。由于不少吸毒者戒毒后重新开始生活,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一份正当的工作,记者在调查时询问:“如果您发现您的一个同事吸毒或者曾经吸过毒,会影响您和他交往吗?”

  不会影响者:瑕不掩瑜

  明确表示知道对方吸毒后也不会影响关系的大多是男性,而持这一观点的只占接受调查者的20%。一位普通的上班族张先生称,他与人交往的判断标准就是看这个人在本质上是不是好人,如果一个已经戒毒的吸毒者为人正直大方,他非常愿意与他交往。

  会影响者:说法很多

  大部分人表示对吸毒者存有芥蒂,“如果知道我的一个同事曾经吸毒,我表面上不会有什么表现,但心里总会感觉别扭,所以我会和他保持正常的同事关系,但绝对不会深交。”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这样的说法是最普遍的,其中约有10%的人明确表示:“我会离他们远远的。”在所有对吸毒者心存戒备的人之中,持有以下几种疑虑的人占最大多数:

  担心健康何女士告诉记者,她之所以不愿意与吸毒者接触主要是因为害怕他们身上有传染病,“电视和宣传画上我看过很多,他们都是一支针好多人用,多脏啊,而且听说吸毒的人很多都有艾滋病。”

  怀疑人格赵女士告诉记者,原来他住的地方就有一个人吸毒,他曾经目睹过此人骗家人、偷邻居,所以她认为吸毒的人在人格方面会有缺陷,她不愿与吸毒者接触是因为害怕受到他们的伤害。

  远离违法刘先生表示他不会故意的远离吸毒者,但是也一定会和他们保持距离,因为他认为吸毒是违法行为,对社会有着很负面的影响,自己不愿与违法的人深交。

  戒毒登记·权威表态

  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昨日明确表示——对登记吸毒者 不会实施强戒

  限期戒毒的时限未定,但肯定会很长

  “限期戒毒的这个期限,绝对不等同于强制戒毒的3到6个月,这个期限将特别长。”昨天,北京市禁毒委副主任、市公安局副局长软增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戒毒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所以对于主动前来登记的吸毒者,警方将给予足够的时间在家戒毒,《通告》上说得很清楚,不会实施强戒。”

  阮主任说,一朝染毒终身难戒,但绝不是不能戒,只要吸毒者主动到派出所登记,警方会给登记者足够的时间在家戒毒,由民警、社区工作人员和家属组成帮教小组,帮助登记者戒掉“心瘾”树立信心,帮教小组还会在登记者生活的范围内协调一个良好的氛围,为登记者打消歧视的顾虑。“所谓限期戒毒的这个期限还没有定下来,但肯定会很长,警方也在摸索,比如多数人用3年到5年能够戒断,那么这个期限就参考这个时间。”(记者张涵)

  链接·数字

  吸毒者中青少年近九成

  据统计,北京市在册登记的吸毒者有25955人,占全市人口1.86‰,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为2.2万余人,占查获吸毒人员的88%。其中年龄最小的不到15岁,而大学生和研究生也占有一定比例。而在北京市安康医院戒毒所内的戒毒者中,30岁以下者超过一半。从2000年到2004年,本市因过量吸食毒品已造成293人死亡。

  目前,本市吸食毒品海洛因尚未完全被遏制,吸食、贩卖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及国家管制的氯胺酮等精神药品、麻醉药品的问题又日趋严重,范围已扩大到学生、医务人员、演艺界人士、律师、军人、公务员等社会各阶层。

  位于房山区的北京市安康医院是市公安局直属的戒毒机构,记者走进医院的戒毒试点单位——向日葵社区,第一感觉是这里从外表到内部没有半点阴暗和压抑,更像是个幼儿园。楼的外墙上画着大大的向日葵,社区内的会议室里挂着戒毒者自己画的格言画片。向日葵社区位于戒毒所的内的一个单独的楼层,楼道内多数是30岁以下的青年,看起来更像个大学宿舍。

  链接·提醒

  营造平等环境 人人都有责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会学家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吸毒者不相信不吸毒的人,反过来不吸毒的人也不相信吸毒者,这种矛盾造成一个刚刚戒毒或者想要戒毒的人不愿融入,也无法完全正常地融入主流的社会群体之中,“人毕竟需要朋友需要交流,很多戒毒的人刚刚树立信心,但一进入社会就受到了冷遇和打击,最终只能投向吸毒人群。”他说,帮助吸毒者戒毒,每一个社会人都有义务,需要所有人给吸毒者共同营造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环境,对于他们重新投入社会非常重要。

  有些人一提到吸毒就想到了艾滋病,这位社会学家告诉记者,根据最新的统计资料,北京目前发现的艾滋病人不足2000人,但是在册吸毒者就有2.6万人,而隐性吸毒者更有可能有这个数字的数倍之多。而且,艾滋病的主要传染途径不仅包括吸毒,还包括不正当的性行为。所以一定要明白,吸毒容易感染艾滋病,但吸毒者并不全是艾滋病人。

  链接·案例

  跪求别人戒毒 自己多次复吸

  卢步辉34岁,贵州毕节人,21岁开始吸毒,三进三出戒毒所;2003年,在戒毒所写下《在我吸毒的日子里》,脱离毒瘾后立志宣传戒毒,2004年6月,卢步辉在广州街头跪地发放自编宣传册,恳请世人莫沾毒品。今年3月第四次复吸的他,走进广州市白云自愿戒毒中心,并上网宣传自己的戒毒经历。(责任编辑:罗茜)(来源:北京晨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