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民族情夯实牛街和谐社会基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6日13:09 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方芳

  牛街是北京一处很特别的地方。1.4平方公里,居住着5.4万人,民族有23个之多!

  风俗不同,习惯各异,相互之间要和睦相处,常人眼里不大容易。但走进牛街,听到的、看到的却是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友好相处的浓浓民族情。

  在牛街东里社区,回族聋哑人夫妇———马骅、刘萍与汉族居民张慧兰一家在一个平房院里做了十多年的邻居,张慧兰不仅帮助这对夫妇买菜、做家务、照顾孩子,就连饮食也随了回民。1998年平房改造,马骅夫妇用哑语告诉拆迁人员:“我们不挑新楼房的面积,也不挑朝向、楼层,只要还和张慧兰家做邻居就行。”如今他们两家还住同一栋楼的同一层。

  有难同当。汉族居民有了困难,各民族群众也都会伸出援助之手。11岁的汉族小男孩荣超患了白血病,下岗父母无力承担巨额医药费。牛街各族群众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掀起了捐款救助荣超的热潮。在大家的帮助下,荣超通过治疗奇迹般康复了。

  在老街坊的带动下,牛街的一些新住户也迅速融进了这个民族大家庭。

  不久前的斋月里,一位刚刚搬进牛街东里社区的南方人在没有封闭的阳台上挂了一块腊肉,没过半天,居委会主任张长征敲门了:“同志,咱们这儿是牛街,回族兄弟多,你看能不能把腊肉收一下。”详细了解了民族习惯后,新住户马上取下了腊肉。回民邻居们过意不去了:“您看这事,那也是人家的习惯呀!”

  牛街街道办事处主任范宝对记者说:“我们街道干部主要是为老百姓做一些小事。但通过这些小事,我们要让牛街地区各族百姓的日子过得舒心,生活越来越方便。”

  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牛街率先开办了全市第一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先后有600多名失业人员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回族居民杨建光就是其中之一。几年前,杨建光夫妻双双下岗,街道安排杨建光到培训班学习,随后为他安排了一个社区卖菜的岗位,不仅解决了一家生计,杨建光还被评为北京市再就业明星。

  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也上得起学,三年来,牛街居民向近百名特困生捐赠助学金30万元。上世纪八十年代,牛街地区每年仅有一两名学生考上大学;2004年一年就有54名学生考上了大学。

  近十年来,市区政府用于牛街危旧房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文物修缮、民族教育等各项事业发展的资金达到10亿元。

  曾经是本市最大危改区的牛街,如今率先成为宣武区没有危旧平房的街区。人均住房面积由原来的不足5平方米增加到20平方米。

  如今的牛街有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在内的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有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民族敬老院,有专门的回族殡葬所,有国内规模最大的清真食品、用品专营店———牛街清真超市和牛街清真牛羊肉市场,还有全国最大、北京市惟一一家穆斯林特色的综合医院———北京市回民医院。

  今年年内,牛街民族特色商业街还将整体开街。随着民族经济的蒸蒸日上,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牛街的各族人民将更加安居乐业。

  网络编辑:陈岩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