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千万元国企最后卖出90万 60多工人失去最低保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6日16:44 公益时报

  20多平方米随时可能倒塌的土房,睁大眼睛努力搜寻没有找到一件新东西,揭开锅盖看到的是玉米饼子,晃晃悠悠的饭桌上摆放的是咸菜和大葱,男主人江雪军是围场县锰银冶炼厂的60多失业工人中的一名,也是记者接到举报后于2005年5月19日到围场县采访到的第一人。

  没有工资、没有保险、没有集资款

  围场县锰银冶炼厂属于国营企业,建厂于1991年,总投资为1700多万元。1998年更名为泰盛恒股份有限公司,成了民营企业,年底停产至今,致使60多名工人失业,江雪军只是其中之一。

  失业之后,工人被推上社会,没有工资、没有保险、集资款没有退还,甚至没有最低生活保障。

  工人李某说:“下岗之后,大家的日子难呀,我们许多人购买了三蹦子(摩托车)跑出租挣点钱养家糊口,致使大街上的三蹦子像糖葫芦一样成了串。后来交通局规定了单双号,分开跑,大家都要吃饭呀。一个大学毕业生,也买了一台,他戴眼镜,只好白天出,可惜人才呀。”他还说:“下岗造成许多家庭不和,甚至破裂。一个工人的老婆跑了,他的家没有了,他弄纸壳铺地,和孩子一起睡在地下室。”

  工人杜某说:“自从2000年5月,我们就向县政府反映情况,领导每次都说马上解决马上解决,但就是没有结果。”

  清算组是否真正负起责任?

  数十名工人联名的举报材料反映:2001年厂主要领导变卖、转移、低价处理企业机器、设备、成品和原材料,所卖款项不知去向,把停产后的企业掏空,以致造成拖欠下岗职工的工资、生活保证金无法兑现。应由企业为职工交纳的保险金没有着落。他们列举了“1998年7月1日改制以后,成品没有出入库账目,卖出的产品款大多数没有用汇票入账,而是用白条入账”、“固定资产流失严重,有很大一部分低价出售。如37万多元的硫化氰新设备,以6万多元的低价出售30多万元的供电系统配电室仪表和500千伏安的变压器以2万元的低价出售(企业的职工出2.5万元购买却不卖),还白送了一台500千伏安变压器;停产后库存的产成品及物资原料有几百万元都去向不明”等八条。他们认为:“企业停产两年多,直到现在财务账等没有人认真清查一下;就清算组而言,也没有真正的负起责任。”

  对此,围场县政府有另外的说法。他们在给上级的汇报材料《县政府上报(2004)102号文件部分内容摘抄》(以下简称《摘抄》)中说:清算工作领导小组进入企业后,对账目进行了清算,该公司账目清楚,符告会计制度。职工反映该厂转制过程中成品和原材料全部流失的问题不实。

  在《摘抄》中,县政府表态:清算组要优先考虑职工工资和养老保险金问题,妥善安置职工。对职工反映的各种经济问题,县公安局经侦大队不予撤案,随时接受职工举证,进行查处。

  针对围场县政府的说法,工人认为:围场县政府显然是欺上瞒下。就政府所说的“企业财务账目符合会计制度”,工人认为:在2003年8月26日由县体改办、工业办、县工会、劳动人事局等有关单位召开冶炼厂全体职工大会,安排布置企业的转制工作,进行清产核资清点物资时发现与停产时严重不符。清理财务账目时,厂长、会计一直不到场,不配合工作。工业办张主任等有关领导多次找他们,可他们就是一直不到,使清产核资工作搁浅。

  围场县工改办:想办法解决

  就工人的举报和记者的调查,2005年5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县政府与政府秘书科吕主任联系,约访主管县长,被告知主管县长不在。他说:“找清算办公室就行。”

  下午,工改办副主任、清算组副组长夏涛和企业股王瑞峰股长接受采访。王瑞峰说:2003年11月24日,锰银冶炼厂向县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要求依法破产还债。县人民法院于2003年12月4日,以2003围民破字第12-1号民事裁定书,宣告县锰银冶炼厂破产还债,并于2004年2月16日组成破产清算组进驻破产企业,开展破产清算工作。我们也想尽快解决工人的工资、集资款等问题,但是4名工人代表,只有一人可以找到,事情搁置了。

  夏涛说:经过物价局价格鉴定中心评估,作出结论认定,锰银冶炼厂全部资产总价值为98万元,其中有1.89亩土地及地上建筑物被人民法院调解给鑫宝公司,扣除8万元,实际资产可变现总额为90万元。锰银冶炼厂欠发职工工资共209,845.33元,应补缴职工养老保险费636,870.42元,应归还集资款102,668.65元不付利息。以上三项企业内债总金额为949,384.40元。我们要优先解决工人的工资、养老保险、集资款等,资金不够,我们已经找到县主管领导,想办法解决。目前无法进行的原因就是代表找不齐,我们很着急,我们要分头征求意见,在6月底要完成。

  工人刘某、李某、杜某等说:一个投资1700多万元的企业,到最后安置不了几十名职工,这让我们工人无法理解。我们强烈要求,彻底查清账目、返还原有土地使用权、发放工资、集资款,解决养老保险,妥善安置工人,不要让我们流离失所。本报记者 鹏 程 特约记者 李 野 报道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