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圆明园事件”绝非偶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03:52 哈尔滨日报

  如果不是一位外地学者的偶然发现,圆明园涉嫌破坏生态环境的“防渗工程”能否成为“事件”?如果不是一群好奇游客的反映,圆明园湖心岛出租能否曝光?如果不是一位热心读者给媒体提供情况,圆明园内建“万春园别墅”能否成为“问题”?如果不是新闻记者穷追不舍,圆明园事件能否成为社会热点?

  如此多的偶然绝非巧合,许多专家学者指出,圆明园事件让人看到我国世界文化遗产
管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社会各界对圆明园事件的特别关注,体现出时代的进步。

  圆明园破坏并非始于今日

  上世纪80年代,圆明园从一个荒芜破败的遗址变成公园。此时,法国华夏建筑研究会建筑师邱治平开始研究中国传统园林。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亲眼见到一位民工用凿子一下一下地铲平一块雕有精美莲花座的石刻。邱先生心痛地问:为什么要把石雕弄掉?民工称盖房子要用这些石料。

  1999年在圆明园看到的一幕,也让邱治平心痛不已:园内幸存的唯一单孔残桥,每天都在游船的撞击中艰难地支撑着,桥洞壁有许多游船刮碰造成的新旧伤痕。邱治平不明白,这么重要的唯一幸存文物,为什么不保护起来,还让游船靠近它?

  然而,在对圆明园事件的调查中,我们听到来自圆明园管理者最多的声音是“当初为了维持生计”,“要养活1700多名职工”。

  “圆明园事件”并非独一个

  “我国不少世界遗产现在正面临着这样的威胁:名满天下后,旅游业兴起带来人满为患,更可怕的是人满为患后进一步开发造成的屋满为患。”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教授说,对我国世界遗产形成威胁的各种因素中,失控的旅游业和过度的旅游开发是十分重要的一个。

  学者历数了近几年打着保护的旗号,对著名文物进行过度开发的一系列“壮举”:电台天线在北京天坛外坛布上了“蛛网”,四川乐山大佛旁突然冒出一个“巴米扬大佛”作伴,湖北武当山遇真宫出租后被付之一炬,陕西秦始皇陵核心保护区内建起了巨大的“接待中心”……这个“队伍”也正变得越来越长。

  据专家介绍,目前全世界750多处世界遗产中,除澳大利亚热带森林不得不设一条索道外,其他国家还没有在遗产上建索道的现象。“而在中国,这种现象太普遍,一些遗产风景区甚至架设了多条索道。”

  “圆明园事件”难免有下一个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旅游区的宾馆饭店,不是属于这个部、那个厅,就是某个局,显然是官方的行为造成了风景地的“变脸”。专家们认为,地方政府对风景名胜的破坏是最根本的破坏。不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破坏,“圆明园事件”就难免有下一个。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等专家分析认为,破坏风景名胜和世界遗产的行为难以约束,是因为我国缺乏有效制衡机制保护遗产,目前没有统一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定义和专门的遗产管理机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专家介绍说,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国际上有大量的先进做法可供借鉴:法国政府文化预算中有15%是用来保护遗产的;意大利每年拿出大约20亿欧元的财政预算保证文物保护的经费开支,还在法律中规定,将彩票收入的千分之八作为文物保护资金,同时在税收方面也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文化事业的政策。(据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