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小学生成“道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09:53 荆楚网-湖北日报 | ||||||||
廖双河 时下,有些地方凡有开幕、剪彩、奠基之类的活动,就要组织小学生参与其中,吹号、擂鼓、舞彩带。小学生简直成了“欢呼道具”。 有些学校把派小学生做“欢呼道具”当人情送。如今,能管住一所小学的“婆婆”本
也有一些学校把派小学生做“欢呼道具”当作捞钱的机会。一些企业、公司开展五花八门的活动,让小学生当“欢呼道具”,学校是要收票子的。学校如此做法,是因为一来这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事,二来这似乎也算得上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社会实践活动,三来学校有的是不要成本的“学生资源”。 学校要学生当“欢呼道具”是否违法、违规,在此不想讨论。笔者只想说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影响学生学习。虽说当“欢呼道具”不像演员拍戏那样难度大,但为了赢得回头客,学校再怎么样也得强化训练一下,这是要占用时间的。二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小学阶段正是人的心理发生变化并趋于成熟的萌芽时期,要他们心里头并不高兴时说高兴的话或做高兴的表情,难道不是强人所难吗?要知道,他们还是小学生,并非演员,凭什么要他们去扮演他们并不想扮演的角色?这对小学生的心灵难道不是一种伤害?更为重要的是,当过“欢呼道具”的小学生,可能因此而在心里烙下阿谀奉承、吹牛拍马、形式主义的印迹。 由此看来,把小学生当成“欢呼道具”,有害无益。希望有关部门不要再让小学生凑热闹了;学校也不要再送这种人情,不要再搞这种创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