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火葬场里的班会”引发争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11:18 北京青年报

  海南

  今年3月份,海口市某校组织高一学生参观殡仪馆,在模拟演示中了解尸体火化过程。“死亡教育”以这种方式突然展现,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热烈讨论。数据显示,中国15岁至34岁人群死亡第一位原因是自杀,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性教育”已经日趋普及,“死亡教育”何时才能名正言顺地走近青少年?国外的“死亡教育”已经相当成熟,在中
国,可采用的教育形式是什么呢?

  召开“变态”班会的班级一夜成名

  3月31日下午,海口景山学校高一(6)班班主任张婧老师,带着全体同学来到海口市殡仪馆。同学们屏住呼吸,瞪大眼睛,气氛凝重,静听工人讲解并演示了遗体是如何火化成一堆青灰的。

  这次班会被当地媒体报道出来,这个班级“一夜成名”。热烈的讨论随即展开。一些反对者的言辞激烈。

  有孩子认为“死亡”就是到一个很远的地方,是件“很幸福的事”

  “很多人误解了。学生看的是火化过程的演示,并没有真正的尸体。”接受采访时,张婧,这位投身教育十几年的老师忧心忡忡:“我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常听说孩子不理解父母,自私,遇到挫折自暴自弃等。”“有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生命,和同学发生矛盾后纠结打架,不顾后果。一些孩子人格心理尚不健全,感情脆弱,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甚至自杀。”

  孩子们不怕死,还是不懂得死亡?有专家分析,一些动画片让孩子以为怎样都死不了,凶杀武打片中血淋淋的场面也让孩子不把死亡当回事。一名报道过甘肃学生连续服毒事件的记者说,事发地大多数小学生对“死亡”一无所知,有的孩子认为“死亡”就是心情不好时把农药喝下去,不想后果。一名六年级女生说:我想死了就是睡着了,再也醒不来了。另一孩子认为“死亡”就是到一个很远的地方,是件“很幸福的事”。“‘不怕死’的人是很可怕的,很多社会上犯罪的人几乎都是不怕死的。”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说,在青少年时期正确认识死亡、接受死亡是很有必要的,我国“死亡教育”一直处于缺失状态。

  孩子表示为什么不能理解我们

  “参观前我征求过学生及部分家长的意见,同学们表现出极大兴趣。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去之前进行了心理疏导。在殡仪馆,他们不仅严肃认真地观看演示,静听讲解,还询问了火化一具尸体需要多长时间、多少温度,使用什么燃料等问题。出了火化间,我对他们讲:生命如此脆弱,死后剩下的只有一把骨灰,所以要学会珍惜。在家,珍惜亲情;在学校,珍惜同学友情、师生情。学会理性对待矛盾,珍惜自己和他人。”

  虽遭到一些质疑,但从看,赞同者占了大多数。在与同学的接触中,一位陈姓男生问记者:为什么媒体不理解我们?学生们认为很正常的一件事,却遭到部分成年人的抗拒。

  观点碰撞

  一部分孩子过于熟悉死亡后的程序,说不定会生出人生无趣的想法。

  学生获得的恐怕不仅是珍惜生命的感悟,还有毛骨悚然的惊恐。

  “‘不怕死’的人是很可怕的,很多社会上犯罪的人几乎都是不怕死的。”

  “我实在不希望我的孩子漠视生命,有自杀、自虐等想法,我希望孩子能从一个死去的人那里知道,生命是脆弱的!”

  新闻延伸

  在国外,死亡教育已相当成熟。自1960年开始,美国从幼稚园到大学都逐步开设了这门学科,医院和社会服务机构也有相关座谈会、研习会。英国小学课堂上,殡葬业人员或护士会教授人死时发生的事,并让学生模拟遇到父母车祸身亡等情形时如何应对。此外,我国香港和台湾部分中小学校也有相关课程,如我国台湾基隆市还开展过“生命教育教案设计”比赛。

  作者:纪惊鸿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