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游行在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13:32 华人世界

  钱丽燕

  游行在婺源,心是无限的静。虽然没有漫山遍野的金黄的油菜花,但是高的天、清的水、温的风还是让人迷醉。深浅 不一,层次分明的绿色,大片大片袭入眼帘。墨绿的是山丘,嫩绿的是秧苗,隐约飘过几缕土黄色,那是水边的芦苇。窄窄的 田埂把水田分成不规则的一块一块,错落有致,让人联想起顾城的那句“我要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夜
的眼睛,都 习惯光明”。我们坐在改装的三轮摩的上,虽然烈日炙烤,但却换来一个没有死角的360度视野。一路飞奔,头发扬起,衣 角飘舞,耳边擦过呼呼的风声,连呼吸也带上了飞驰的味道。那种原始的美不由分说地把我俘虏了,搁下繁琐的一切,整个身 心都松弛了下来。闭上了眼睛,依旧可以看到绿色,无边无尽的绿色从身边流过。我想起小时候在满是树阴的马路上骑自行车 ,安静中夹杂着一丝兴奋,此刻,正如朱自清在荷塘边漫步时说的,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在思溪听故事

  思溪这个名字充满了诗意,而这个村庄本身更是写满了诗情画意。湛绿的湖水,漂移的竹筏,戏水的孩子,一下子就 似被拉入了某幅画里。白墙乌瓦,虽然爬上了岁月的痕迹,斑斑驳驳中,别有一番景致。思溪因为《聊斋》的拍摄而声名远播 。当然我们无意追寻片场的变迁。我们只是坐在通济桥上,困难地和操着土语的村民聊天。通济桥是一座木制廊桥,几百年来 还完整地保持着它的面貌。人们在桥上喝茶聊天、打牌休息,它作为桥的功用已经退化了,而其作为公众场所的功能却在加强 。村民很热情,领着我去村里最有文化的老人家去听故事。

  穿过层层的巷子,我被领到一幢大宅前,大门敞开着,一位精瘦的老人侧卧在躺椅上打盹,几个孩子在屋子里跑着嬉 戏。这是一幢古色古香的宅子,门上、窗上、甚至梁上全是精致的木雕,虽然时过境迁,但精工细作的影子依然可见。房子很 开阔,按照传统的徽式建筑布局,墙上“承德堂”三个大字赫然入目。阳光透过天井射下来,照亮了一大片面积。跨过门槛, 一阵凉意把我带入了另一个古朴的世界。

  老人被唤起来,点上一支烟。娓娓道来这个村子的故事。这个村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姓俞,源于同一宗。村子始 建于南宋,迄今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原来俞家的第十一代祖先的祖坟就在此地,到了十五代俞家后人来祭祖的时候,看中 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便全家举迁于此,名曰泗水。宋末明初,由于战乱的原因,全村又搬到了清华之上定居。然而战争之 后,一切都安定下来了,他们又念这块地风水极好,又举村迁回,从此安居乐业,开枝散叶。后来又兴建了一个大祠堂,供族 人贡奉祖先,名曰“思本堂”,意思就是警示子孙要思念根本。其实俞家的子孙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一进村的通济桥,就是 俞宗亨私人捐租而建,明景泰年间,考虑到人多而没有憩息之地,便兴建了这座桥,并一年到头放置长生茶,供路人休息饮用 。几百年的风雨,并没有把它卷入历史洪流。清代,婺源隶属徽州,所以它的建筑都是按照徽式风格来建造的。老人指着自己 的房子告诉我们,这幢保存完好的老宅就是按照当时四品官的府第来建造的。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太平天国时期,翼王石达 开举兵至此,为了围捕石达开,左宗棠也尾随而至。但是清政府的军饷却迟迟来不了,眼看就要无功而退了,村里人卖了30 00多亩土地,支助了他。天平天国平息后,左宗棠回到朝廷。由于不能折还现金,只好将村里的居民分封功名。因此这边的 房子都是按照官品来建造的。

  老人虽是一介农夫,却有着渊博的知识。作为俞家第四十三代子孙,他自觉地担负起了研究家族历史和文化的重任。 他翻出族谱,给我们解释俞氏宗族的传承关系。到现在为止,他们取名还是严格地按照族谱所规定的来。也正是这位名群集, 字少波的老人发现了他的祖上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写的两篇《跋》。

  在思溪听故事听得有点灵魂出窍,难以自拔。跨出俞家的门,蓝的天,灰的墙,青的路,我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但 我宁愿自由地穿梭于各条小巷,不愿向乡人问路。我在这古色古香的村子里逛着,累了就看看各家的木雕、砖雕。这种自由让 夏日的高温都骤降了下来。

  二游彩虹桥

  我们到达清华镇的时候,已经近傍晚了。街上人很少,铺子也打烊了。匆匆安排好住宿,便要赶在太阳落山之前去看 看彩虹桥。彩虹桥,一听名字就知道诗意盎然。穿过石板铺砌的路,七弯八拐,彩虹桥就在视线的尽头。那些晒得黝黑发亮的 孩子或是妇女挑了筐子坐在巷口或者门边,里头装满了淡绿色的香瓜。他们不会高声吆喝,只是害羞地问:“要香瓜吗?甜的 。”仿佛对于他们来说,跟一个陌生人说话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何况是向人兜售商品。跟满街伸手向你要钱的壮年劳动力相 比,这种淳朴难能可贵。

  彩虹桥实际上是座挺普通的廊桥。不过它置身于如此的山清水秀之中,便显示出无尽的风情来。桥顶是漆成红色的, 在这一片忽深忽浅的绿色当中特别乍眼,远远地,便是万绿丛中一点红。既然是桥,当然离不开水。它下面的那一潭活水清澈 见底,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傍晚时分,在这清爽的水中游个泳,整个疲惫都被冲散了。最高兴的要数那些个孩子了,他们 或趴在救生圈上,或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笑啊,叫啊,泼着水……远处炊烟袅袅,好一副安居乐业的景象。或许这才是生活的 真正所在,也是我们在婺源这个地方能够安静下来的原因。站在彩虹桥上,还听得到那哗哗的水声,寻声望去,才发现原来还 有古老的水车在转着,水花四溅,在这暮色当中像个老人一般守候着这块土地。天渐渐暗下来,雾也渐渐升腾起来,游水的人 群散了,彩虹桥畔又静了。

  晚上住在吴老师的驿站里,在清炖土鸡汤的滋润下,终于一夜无梦。晨游彩虹桥又别有一番滋味。天只是蒙蒙亮,鸡 的啼叫却此起彼伏。露水不仅爬上了小路,更是爬上了蜘蛛网,晶莹剔透,却又摇摇欲坠。在我们等待日出的过程中,人们却 已经开始下地了。看到最多的人是挑着担,或是扛着锄头的,很少年青人,多是一些精瘦的中年人,甚至老年人。我有些于心 不忍,但他们仿佛乐在其中。对于他们来说,闲着会生病的,只有忙碌,才是他们所认可的生活模式。这片片田,这座座山, 就像是自己的孩子,是自己亲手一点一滴栽植起来的。他们是的的确确属于土地的。早晨的彩虹桥只是一种陪衬,跟人相比, 它是渺小的,虽然它见证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人的劳作、收获和最后归于黄土。只有在那一刻,太阳跃起,阳光洒在桥上, 熠熠生辉,像是披上了一层圣洁的光,彩虹桥也终于在那一刹那壮丽起来,神圣起来。也仅此而已。

  二游彩虹桥,发现物因为人而生动。

  理坑的两袋烟

  去理坑的路不是一般的难走。尤其是下过雨之后,不仅颠簸,而且泥泞。在山中盘旋了一个半小时之后,我们才从清 华到达理坑。但是一路上鸟语花香、水声潺潺,好不热闹。我理解了我的朋友站在敞蓬的卡车上大声呼叫的冲动。那种融入大 山的感觉对于非山区的孩子来说是非比寻常的。

  理坑坐落在一个山坳里。一进村子,一条小溪横在村中间,远近几座石板桥卧在溪上,整个村子于是被分为两部分。 岸边的路上晒满了一匾一匾的辣椒,红通通的,煞是美丽。昨夜是下过雨的,远远望着,大片大片的粉墙黛瓦,加上山中云气 氤氲,小桥流水,活脱脱一幅淋漓的水墨画。理坑的民居保存得比较好,且规模很大。登上徽州古道,便可一览全村小。比起 思溪,这里更像迷宫。古巷纵横,曲折迂回。理坑原名理源,就是“理学渊源”的意思,这个山里面的小村子,“读朱子之书 ,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几百年来人才辈出。所以村里很多建筑还是很有故事的。中午吃完饭,热情的主人就开始给我 们讲起这个村子的来源。北宋徽宗政和8年,二品高官余道潜看不惯朝政黑暗,便辞官云游,寻找落脚之地。到了大障山脚, 有人算出这是龙脉所在,会出大人物的。余道潜将信将疑,便在今篁村的位置倒插了一株罗汉树,看它能否成活。谁知半月之 后,这棵罗汉树果然发芽了,于是余家就此安家落户。余道潜生了五个儿子,分别将附近的河东、河西、樟村、篁村、理源五 个村子分于他的五子。其四子余百九便分得理源。至于理源为何改名理坑,却是很近的事情了。文化大革命时候,这个村子并 没有因为深居老林而逃过劫难,在造反有理,扫除“四旧”的呼声下,理源也就更名为理坑了。坑,就是指村里有小河。

  村里人并不算多,多是些中老年人和孩子。村里人说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了。这个偏僻的地方是关不住年轻一代的心的 。我问他们是否也想出去,走出这片土地,大多数人还是点点头。这无可厚非,他们有权利选择更好的生活,可是我也觉得有 些可惜,这会不会成为一片荒村或者将被富裕了的衣锦还乡的人们所盖起的新楼所替代。我们很多的村落和古文化就是如此被 毁坏掉了。但愿理坑这个美丽的角落不要被商业所污染掉。

  正午时分,太阳有些毒辣。老人和孩子坐在各家的门槛上休息。随行的摄影师看到老人抽着的旱烟,就想起上午在民 居里尝过的那口烟,那口据称胜过“中华”的烟。他当然不甘心放弃这个机会。攀谈几句之后,老人把烟嘴在衣角擦了又擦, 颤颤微微地递给他。我们的摄影师深吸一口气,想尽享这旱烟的美味,谁知一口下去,却被呛得眼泪都快冒出来了。此烟非彼 烟,强劲有力,连老人都看得眯着眼睛笑了。理坑的这两袋烟,成为我们和淳朴的理坑老人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

  走进婺源,才发现这片山这片水蕴藏着我们已经失去已久的一样东西——淳朴。是什么侵吞了我们赤子般的灵魂?欲 ,无边无际,我隐约感觉到,只要有外来者的侵入,这欲会扩散到每一块淳朴的土地。但是,我总是在希望,这些村庄、这些 人们能够守住他们的淳朴,他们的简单生活。或许我是多虑了,或许那只是我一厢情愿的幻想。或许或许,只是因为这块土地 带给我前所未有的心灵的安静和夏日和清静。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