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对“火葬场班会”谁最有发言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03:52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许朝军(河南公务员)

  今年3月,海口市某校组织高一学生参观殡仪馆,在模拟演示中了解尸体火化过程。“死亡教育”以这种方式突然展现,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热烈讨论。一些反对者的言辞激烈,甚
至用“变态”、愚昧来形容学校的举动。但据组织此次活动的老师讲,达到了预期的生命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参观感受也看出学生对生命的感悟非常深刻。

  现在,学校的每一个举措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像“墓志铭作文”“狼精神教育”“爬行课”等等,每一个现象和行为几乎都是媒体一披露,就招来诸多议论,其中指责、非议与赞同各占相当比例。从表面上看,这种现象说明现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程度提高了,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多了。但仔细分析这些议论,大多是以“这种行为或举措会对孩子造成什么负面影响”“对孩子身心发展会起什么促进作用”等为立论的基点,更多考虑的是会不会影响孩子和影响的性质如何。参与议论的也多是家长、社会公众以及教育工作者。

  学校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是学生,各种教育新举措的实施对象也是学生。对于任何一种举措,作为接受主体的学生的真实感受才是这些举措是与非的主要评判标准。如果一个新教育举措在外界看来十分合理,但学生难以接受,甚至会抗拒和消极地对待,就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这至少就不是很成功的举措。而一些举措在外界人看来不可思议,但学生却能愉快地接受,这就至少说明,这些行为学生是接受的、认可的,那么在这种举措影响之下,学生的心态至少是积极的,一些能刺激学生积极参与而又不从根本上消极影响学生成长的举措,怎么也不能完全被否定吧。

  因此,作为任何一种教育举措,对于其是否科学、是否能起到积极教育的作用,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虽然有些学生还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心理和认知的趋同与拒绝就是绝好的答复。学生趋同并以积极的态度接受的教育举措,肯定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起到推进作用,学生反对和拒绝的教育新措施,必然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同并积极响应,也不可能会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多么积极的影响。同时,就像任何一种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一样,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本质截然不同的生命个体,任何一种教育新举措都不会是完全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也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因此,对任何新的教育行为、措施的出台,家长和社会公众的理性态度应该是先倾听一下孩子们的意见,然后与学校、老师一道,消除新举措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更好地发挥新举措中积极的一面,而不能人云亦云或者是毫无理性地乱加议论。就像“火葬场班会”,在学生看来,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对生命的感悟有了质的飞跃,这不就已经达到了进行生命教育的目的了吗?那么我们的家长和社会公众此时最应该做的,应是与学校一起,消除班会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积极引导学生和孩子更科学地认识生命,而不是隔岸观火式地表白自己的观点。

  新华社记者在采访“火葬场班会”事件中与同学接触时,一位陈姓男生问记者:“为什么媒体不理解我们?”为此记者呼吁: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吧!其实,这个呼吁就是孩子们对我们行为的期盼!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