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竹子文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09:13 南方日报

  袁浮

  竹在你的世界已消失很久。很久以来你从未觉察到这种不着痕迹的消失。广告画上的倩女竹般苗条,水般柔软,太空舞步踩在灯红酒绿的虚空里。空气浑浊得呛人。这一切竹都不知道。竹在远离都市的野外生长着,数千年如一日,静静地。

  童年,曾与几竿竹朝夕相伴。

  万千植物中我钟情于竹,那婆娑清癯的倩影,那风梳翠叶的清音,都是我最为熟悉并喜欢的。在月的幽光下竹让我享受清凉的静谧,竿竿滴翠的雨中竹让我欣赏它出浴后的清丽。落日余晖的朦胧中竹是那般宽厚。风霜凛凛的寒冬竹即便凋零一片仍容颜依旧。

  晨光下的竹幽幽沉寂,纹丝不动,似在默默沉思。柔柔纤纤的一身净绿,令我感受到一种毫无矫饰的本色清纯与不存心机的随分安详。清晨的竹最能体现竹的清韵。韵是一种整体的感受,是一种深层次的内涵,你必须全身心地去感受它。只有当你松弛的心灵与它和谐地共振时,你才能感受到这种韵。这是一种不经意的自然感受,一刻意反而要淡出。

  竹是最有个性的植物。它以独特的思维塑了一个独特的自己。它似乎跟任何植物都难以联系。说它是树,可它内空外实,与树无共同之处。说它像草,它又擎天拔地,长成大片竹林。它从不随大流,从来大胆亮出自己的风格,风姿卓群而婉约自重,刚柔相济而不屈不挠。

  竹的强敌是风。对恶风飓风的暴虐,竹的惟一办法是利用自身的弹力,以弱制强,顺势倾伏以缓解风力。风愈烈,弓愈甚,很有点像太极拳理,注重一个“化”字。风势减,弓渐浅,一俟风静,竹又挺立如初,依然故我。

  弹性与刚性同是力量的体现。竹以一身正气,以柔克刚。竹的善良,竹的聪慧,竹的柔弱坚韧,竹的奋力抗争,都是美丽的。

  竹的风采与品质,成为高尚人格的化身与楷模。《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将竹人格化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诗经·卫风·淇奥》云:“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赋予竹以人的精神、道德、情操。正因为竹如此引人,一些文人名士远离人欲横流的红尘凡俗社会,隐居深山僻壤,竹林之中。晋代的阮籍、嵇康、刘伶等竹林七贤,唐代孔巢文、李白等竹溪六逸……他们托身浪迹于广袤的竹林,朝夕沐浴于修竹篁韵之中,竹清丽典雅的风姿,挺拔刚直的操守,令风流名士如痴如醉,思想境界得以升华。赋竹吟竹,在文人雅士中蔚为风气。

  到大自然中去,纵情山水,直接与自然对话,是克服社会与个人矛盾,弥补心理缺陷,取得心理平衡的好办法。而绿竹猗猗的优雅幽静环境,正是极好去处。唐代诗人王维饱尝“安史之乱”尘嚣烦恼之苦后,抛弃功名利禄之念,隐居乡下修竹里馆,修心养性,悟彻佛法,静习禅定,使心境归于淡泊自然,“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何等的自由、超脱!大诗人白居易,也是官场几经挫折,晚年退居洛阳,“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诗人在读佛习书禅定之余,“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在小桥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诗人体验到自我的价值与力量,心理归于平衡,精神上也得到了满足。

  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植物资源中,首屈一指的恐怕要算竹了。中国是竹的故乡,养竹用竹历史悠久。中国的兵器陶器,中国独特的方块字,中国的科技史与建筑史,中国的衣食住行与文化艺术,无一不与竹密切相关。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得好,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

  “竹子文明”就这样给人以感染和力量,使人悟出人生之真谛。苏东坡的“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郑板桥的“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秀竹,秋风江上作鱼竿”,以诗言志,借竹的形象抒发自己不媚权贵恪守淡泊的人格和情操。竹正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和情操的写照。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浸透竹的精神的原因。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