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将突破15万人 05哈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取向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09:16 东北新闻网

  毕业生将突破15万人

  毕业在即,尽管许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还没有着落,可他们对就业形势的态度较为乐观:有9%的大学生对就业胸有成竹;超过70%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努力应该可以找到工作。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截至4月初,我省高校研究生就业签约率为59.64%、本科生为31.86%、高职高专毕业生为24.13%,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有关人士认为,今年全省高校实际需要就业的毕业生将突破15万人,就业形势会格外严峻。

  就业问题近年来也一直是困扰高校的一大难题,对此,各高校也想尽了各种办法,如停招就业不理想专业,多举办校内专场招聘会,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等。但相对一年比一年多的就业人数,效果显然不太理想。

  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根源是什么?他们该如何从自身找原因渡过眼前的难关?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对在哈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和有关部门进行了采访,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形势进行探讨。

  新闻调查

  大城市、高薪职位仍是大学生就业首选

  调查一:就业形势的认识

  进入4月份,各高校、教育部门组织的大学毕业生大型招聘会一场接着一场,几乎每场招聘会都人满为患,一些省外高校的学生也纷纷前来应聘。连日来,团市委随机在招聘会现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3份,涉及省内外20多所高校近40个专业的毕业生。调查结果显示,有79%的毕业生都认为掌握宏观形势对自身就业很重要,但却有69%的毕业生不知道今年全国和省内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及男女比例。

  同样,省教育厅就业指导中心对省内13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状况的调查结果也表明:虽然有高达76%的被访问大学毕业生认为就业的宏观形势很重要,了解宏观情况更有助于清楚认识就业形势,对做好自我定位有很大帮助,但实际上对此有明确了解的却只占被访学生的14%。(新华网-哈尔滨日报)[编辑: 龙秋秀]1

  调查二:就业信息的获取

  据了解,分别有74%和70%的大学毕业生是从人才交流会和学校、院、系的公布栏上获知就业信息的。有65%的大学生认为最有效的就业途径是现场招聘会,其次是亲友介绍和学校推荐,分别占27%和26%。而求职中最困扰大学生的因素是信息量少,其次是对社会缺乏了解和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

  对此,省教育厅就业指导中心的负责人指出,大学生对社会和就业岗位缺乏了解,恰恰是其就业的最大障碍,这就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加强就业形势的宣传和教育。

  调查三:工作薪酬的期望

  调查中记者发现,大学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值较高:基本集中在1000元至2500元之间,占72%;然后依次为2500元至4000元之间占20%;4000元以上占5%;只有3%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值较为谨慎,选择为1000元以下。

  如今,各用人单位在聘用大学毕业生时已较理智,几年前的“人才高消费”现象虽然得到了遏制,但高考扩招,仍给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高期望值和现实之间必然存在冲突。有关人士分析,大多数还没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总是对自己太过自信,总感觉自己是人才,而忽略了自己将走向社会成为劳动者这一现实。

  事实上,不少大学毕业生已注意到了这一点。接受本报调查时,有34%的学生表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首先就是对自身择业期望值过高,其次才是“综合素质欠缺”,提及率为29%。调查四:就业地区的选取

  毕业后会选择留在哪个地方?在本报的调查中发现,多数大学生就业区域较为狭窄。选择“知名城市”的占13%,“沿海发达地区”占14%,“留在哈尔滨”的占48%,“回地市县”的占18%,有7%选择了“暂时没有考虑”。

  在回答本报选择什么样的就业单位这一问题上,大学生们的选择呈现出“平均化”:民营企业占12%,国有企业占16%,外资企业占18%,私营企业占12%,合资企业占14%,公务员占18%,自主创业占12%。(新华网-哈尔滨日报)[编辑: 龙秋秀]

  2

  就业现状

  四道就业门槛儿绊住应届毕业生

  学历、工作经验、薪水、性别等等人为设置的门槛,使原本就不容乐观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更显严峻。

  据省教育厅就业指导中心反映,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对毕业生的学历“就高不就低”,加剧了就业难的状况。很多单位把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合格证书都列入基本条件,根本不管实际工作是否需要。市人才交流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说,有的用人单位甚至出现了“非研究生不用”等不理性的“人才高消费”。

  另外,许多企业都打出“2年到3年工作经验”的招聘门槛也绊住了应届毕业生。一家小型软件企业的经理赵速告诉记者,他对有经验的人更为重视,原因就在于毕业生干不长,很多人将企业作为“培养跳板”。招聘有经验的,上手快,而且不用付出太多的培养成本。

  毕业生在工资待遇上的期望与用人单位提供的月薪差距大,也限制了毕业生求职的选择范围。一些地市劳动部门公布的2005年本科毕业生工资指导价为1000—1500元之间,然而在一些人才招聘会上,不少用人单位提供给大学毕业生的月薪已降到了“600元+包吃住”。许多大学生都表示,这样的标准不符合投入产出的经济规律,2000元比较合适。而用人单位则认为毕业生初出校门,还没有为企业创造财富就要求高薪,是不现实的。

  此外,“就业歧视”门槛亦不容忽视。在限制大学生就业的诸多因素中,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如年龄歧视、性别歧视、户籍歧视等时有发生,涉及的群体在求职者总数中也占相当的比例。尤其是女生,在就业方面遭遇到更多的歧视。(新华网-哈尔滨日报)[编辑: 龙秋秀]

  3

  专家建议

  不妨把眼光往下落一点

  今年是普通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三年,在经历了前两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大潮冲击后,社会、大学毕业生应对就业压力的能力有了比较大的提高。

  “不挑不拣,我们学院的毕业生能100%就业”,哈尔滨商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陈老师说。他认为,就业难说白了就是“择业难”,客观上反映了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态。陈分析,一些大学毕业生期望值过高,一心想到条件好、待遇高的地方就职,不愿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地方去。事实上,与前些年相比,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无业可就”的情况还不至于发生在大学毕业生身上。虽然高校扩招后大学生绝对数量增加速度超过了社会可提供岗位的增长速度,从而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但如果毕业生愿意根据社会需要择业,就业状况就不会像现在我们所感到的这样难。每个毕业生都应该能找到自己的岗位,这才是最符合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的。

  由此可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关键看怎样转变毕业生的择业观念,这不是一两天就能够解决的。市人才交流中心负责人说,毕业生要把择业的眼光往下落一点,符合实际,才能找到工作。以我市为例,大机关、大企业的人才已经相对饱和,而随着经济结构的多元化,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大。只要摆脱“大城市、高薪水、舒适岗位”等想法的局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还是很大的。除大城市之外,许多发展迅速的民营经济领域和广大的县区基层单位,人才匮乏的现象也很明显。(新华网-哈尔滨日报)[编辑: 龙秋秀]

  4

  社会反思

  择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日前,《中国青年报》的一则报道引起了广大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关注:上海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顾澄勇,2002年毕业后回到农村卖鸡蛋。三年来,他闯出了一番自己的事业,他的“阿强”鸡蛋越卖越火,上海市南汇区农委正在为他申报“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

  自1999年大学扩招后,每年都有100多万大学毕业生为就业而四处奔走。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一些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却没转变。据一份调查显示,来自大城市的毕业生希望留在大城市,来自中小城市的毕业生有44.7%希望留在大城市,而来自乡镇的毕业生98%的人不愿回去。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顾澄勇的故事为这些大学毕业生们提供了有益启示。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很多时候根本不是自己在选择,而是家长在选择、舆论在选择。学生不是选择适合他的工作,而是选择大家认为能够给他带来待遇、名声的工作。我们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让孩子出人头地、高人一等、追求成功。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大学生找工作一定要多想想自己对这份工作有没有热情,自己是否适合这份工作。正如一位选择到私企工作的毕业生所说的:在什么类型的单位工作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作者:王哲(新华网-哈尔滨日报)[编辑: 龙秋秀]

  5(来源:东北新闻网)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