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盐商后人讲述宅门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11:39 今日扬州

  今日扬州网消息:清末、民国时期的扬州盐商家庭生活如何?昨天,记者走进市区彩衣街一处大宅门,与盐商之后、65岁的李久扬进行了一番详谈。家史:先官后商的祖父

  李久扬的祖父名叫李振青,曾在光绪年间参加过殿试,后任宝应署理知县。辛亥革命后,在山西省政府任职,再任农商部助理。因看透军阀混战,不到40岁就辞官离职,回到扬州。当时的扬州还是盐运枢纽,因其多年为官,遂被众盐商推荐为专门处理公务之人。在多
位盐商的帮助下,开始从事盐商事务,走上经营盐业之路。

  经过几年的经营,李振青从两广盐运使杨子木家购进了一“轴”住宅,即现在的彩衣街34号垫园,前后七进。随着人丁的兴旺,又购进28间两层楼房,总计超过70间房屋,另有3个花园。用李久扬的话说,“算是一个小盐商之家了”。回忆:儿时的家庭生活

  李久扬的父亲是祖父年近50岁时所生;祖父过世时,父亲才13岁。

  1941年,李久扬的父母逃难到了武汉,李久扬当年出生在那里。抗战胜利后,一家回到扬州老宅,包括伯伯、姑姑等在内的二三十口家庭成员以及十多名佣人组成了一个大家庭。

  据他回忆,当时这里有3口井,大家庭中每一房(人)居住一进(房屋),一进则为3间两厢。正门大厅一般不开,平时都从火巷进出;二厅也不住人,是家庭议事场所。除了家庭成员,每一房都安排有大脚老妈和小脚老妈,每一房有了孩子以后,可以收用奶妈。此外,还有护院、轿夫、点灯等男佣人。家里有一个大伙房,每餐大家一起吃;如果哪一房想单独吃点“小灶”,需要单独付钱。

  李久扬回扬后,由一位淮安籍奶妈照顾。他小时候不惧怕家长,反倒很怕佣人们。“因为他们对我管得很严。”李久扬说,早餐一般都是喝稀饭,油条都是一根剪成几段,拌着麻油吃,烧饼也要分成几块吃。平时一般不准出门,全都是在家玩;到了晚上,要由家长检查功课和学习情况,成绩不好就要受罚,“都是先把手垫在桌角上,然后由父亲抽打,打了还不准哭”。

  他回忆说:“我上小学先在古旗亭,后来又转到北柳巷。尽管很近,但每天上学和放学都由佣人背着。”

  解放后,他家的空房子先是被作为单位的集体宿舍,后又被逐渐公管。大家从此逐渐分散,但李久扬一直住在老宅。献计:谈谈个园南宅

  由于亲身经历和长期从事建筑业,李久扬对扬州盐商建筑很感兴趣,也颇有造诣。对于刚刚修复开放的个园南宅,李久扬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李久扬认为,门楼进来的道路应由青石板铺成,而非砖头,因为这里是家里的交通要道,青石板不仅坚固,而且表面不长青苔;以前盐商家的房顶都有夏天防暑的设计。另外,整个宅子的水系恢复得不够完整,厨房、柴房也应得以体现。更重要的是,不仅恢复盐商建筑,更需要再现盐商家庭的生活情趣和文化内涵。他说:“扬州盐商最大的特点就是‘有钱,但更有文化’。”记者吴骏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