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往情深(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14:38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没有读者的报纸不成其为报纸,读者不满意的报纸,不是成功的报纸。长沙晚报创办49年来,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骄人的成绩,是因为它始终坚持“读者第一”的原则,以读者的喜好为喜好,以读者的要求为动力,在读者心目中形成了“权威、好看、有用、必读”的良好形象。读者是晚报的见证者,见证了晚报的成长和辉煌;读者是晚报的诤友,为晚报的发展壮大不断出谋划策;读者是晚报的坚强后盾,托起晚报这艘巨轮,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在与长沙晚报数十年的相处中,广大读者与晚报同呼吸,共命运,水乳交融,肝胆相照。昔日读着晚报长大的小小少年,今天也许已是身肩重任的领导;昔日梳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如今也许已是红遍中国的明星;昔日手捧晚报、如饥似渴汲取知识营养的青年,今天也许已是著作等身、声誉鹊起的名流。但岁月流逝,他们与晚报的感情却没有变,他们爱读晚报的习惯没有变,他们对晚报关注的目光没有变。在他们的身后,更有千千万万支持晚报、喜爱晚报的新一代读者群。从他们的深情诉说中,我们感受到他们对晚报的殷殷期望,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

  让我们的心贴得近些,再近些。

  长沙晚报十大明星读者特别奖

  李 健 中南大学党委书记

  长沙晚报十大明星读者

  奇 志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湖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许菊云 著名湘菜大师、全国劳动模范汪 涵 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全臻长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骆晓戈 湖南商学院中文系教授、知名作家肖 鸣省歌舞剧院副院长、省交响乐团团长王建华长郡教育集团董事长、长郡中学校长王 林北京大学企业研究中心顾问、王林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钟台市政府商务顾问、长沙市荣誉市民、韩籍专家张迎高 湘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我很喜欢这张报子

一往情深(组图)
李健

  很高兴能评上晚报的十大明星读者,感谢晚报给予我这份荣誉。我很喜欢这张报纸,说起《长沙晚报》,我就感觉特别亲切。

  去年12月6日,我刚从国家科技部调至中南大学任党委书记,晚报就在第一时间对我进行了专访。从那时起,我就成了《长沙晚报》的忠实读者,并在短短半年内对《长沙晚报》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湖南很多同志是通过晚报认识我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长沙晚报》今年3月28日利用黄伯云校长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契机组织的“崛起的中南大学”的专题报道。在认真比较了当日省内几家主要媒体的后,我感觉晚报新闻敏感性强,视觉独特,版面充分,策划最到位,语言最通俗易懂,将本来很生硬的科技新闻报道最大限度地软化,让普通老百姓都能读懂,这充分体现了晚报人的新闻底蕴和办报水准。

  作为晚报的忠实读者,我认为晚报办得鲜活,重视科技和教育报道,格调高,很有特色和品位,“三贴近”原则坚持得好。我相信《长沙晚报》会越办越好,同时也希望晚报继续关注和支持中南大学的发展。

  个人简介

  李健,男,1949年生于苏州。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1981年安徽工学院研究生毕业,1987年公派苏联留学;历任机械工业部机械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科委工业司副司长(正司级)、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国家火炬计划管理办公室主任、国家八六三计划联合办公室主任、科技部副秘书长等职。2004年11月被中共中央任命为中南大学党委书记(副部级)。

  正气 大气 灵气

一往情深(组图)
奇志

  《长沙晚报》是张好报,这可不是我说的,成千上万的读者都这么说。别以为仅以日益攀升的发行量来说话。最有说服力的,还是它的正气、大气和灵气,让人们发自内心地对这张报纸生出不可割舍的热爱。

  先说它办报大气,广交朋友,扶持本土。《长沙晚报》对湖南文艺界朋友总是实事求是、呵护有加,不巧取、不做秀、不故弄玄虚、不哗众取宠,而是用他们独有的大气,站在有利于湖南文艺发展这个全局高度。最初我和大兵的相声从小打小闹到走向全国,《长沙晚报》的新闻高度就不一样:

  “奇志他们的相声悄然走俏,对于泥潭中跋涉的中国相声,是一次出人意料的奇峰突起。它所带来的启示意义,远大于偏于一隅的这一方言相声形式本身。”

  而他们的正气,则体现在不偏不向,不跟风、有立场。记得1995年前后,有一阵,有媒体说我们的相声俗,成不了气候,只有《长沙晚报》及时鼓励着我们,让我们看到希望,增加了前进的勇气。

  说到灵气,那是他们下力气对待每一条新闻。2003年,《长沙晚报》的记者不辞辛苦跟踪采访到武汉、北京,用大量的细节、真实的故事报道我们,一连十几篇、几万字的报道,还“正方、反方”问市民,“综合评述”正确引导,许多读者都对我说:这组报道有味。我是脱口而出:《长沙晚报》嘛,就是不一样!

  个人简介

  奇志,1984年从部队转业,担任湖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创作表演相声《喜丧》、《白吃》、《治感冒》、《心累》、《非常隔离》等作品在全国获奖并展演。2004年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小品大赛、全国首届网络相声大赛担任评委。2004年主持湖南经视《故事会》,荣获湖南电视“优质媒介资源”奖。

  爱湘菜,爱晚报

一往情深(组图)
许菊云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长沙人,看长沙晚报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因此对长沙晚报特别有感情。

  记得六七十年代,人们的文化生活相当贫乏。午休时间,我每天都要到单位的办公室去借阅报纸,长沙日报,也就是现在的长沙晚报是我喜爱的报纸之一。八十年代,家庭生活条件逐渐好起来之后,我便开始自费订阅长沙晚报,一直至今。长沙晚报兼具知识性、服务性和趣味性,在我的影响下,长沙晚报逐渐成为了我们全家的良师益友。

  长沙晚报一直以来都密切关注着湖南饮食业和湘菜的发展壮大,同时也记录了我个人成长的各个阶段。1988年,我在第二届全国烹饪大赛中取得一金二银一铜的佳绩,长沙晚报为此在第二版作了《湘菜为你正名》专题报道;1994年,我被评为长沙市优秀共产党员,长沙晚报在头版作了《忠诚无价》的特别报道;1999年,我被评为首批中国烹饪大师,长沙晚报又特别刊登了《许菊云一如既往爱湘菜》的通讯;2002年,我被评为国际烹饪大赛评委,长沙晚报在头版特别刊登了《许菊云喜获“国际评委”称号》的图片新闻。作为长沙的主流传媒,长沙晚报一直在为湖南饮食业的发展摇旗呐喊,无论是作为一位大师,还是一名普通的厨师,我都要在此衷心感谢长沙晚报。

  个人简介

  许菊云,男,湖南长沙人,中国烹饪大师,中国湘菜大师,世界烹饪大赛国际评委。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南省第八、九、十届人大代表,现任长沙玉楼东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我看《长沙晚报》11年了

一往情深(组图)
汪涵

  我不是长沙人,但我看《长沙晚报》都11年了。我刚到长沙的时候,就看到这份报纸。《长沙晚报》作为党报,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权威性,给读者很大的信赖感。以前的晚报政治性强一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报纸的社会性增强了,办报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特别是文娱新闻版的出现,让我们这些从事娱乐事业的主持人成了晚报的忠实读者。除此之外我还通过晚报这个平台了解政府的各项决议,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虽然我是做电视的,但我看报的时间也很多,从报纸中也获得了许多资讯,对我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希望晚报办得更有特色,办成长沙老百姓最喜欢看的报纸。作为长沙惟一以“长沙”冠名的纸质媒体,晚报可以多报道些长沙老百姓关注的事情,像房价啊,风光旅游啊,长沙的城市建设啊,百姓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是需要关注的。

  作为一名电视工作者,我要说,电视节目与观众隔着荧屏,我们主持人在电视上面也是一闪而过,与观众的互动不够。报纸不同,对于读者来说,报纸是可以慢慢品味的。所以,基于这些方面,电视和报纸之间要加强合作,电视人要借助纸质媒体才能更好地与观众交流,电视与报纸是互相帮助、互为补充。

  个人简介

  汪涵,湖南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1974年4月7日出生于苏州,成长在湖南湘潭。主持过的节目有《真情对对碰》,《幸运》系列,《越策越开心》,《超级英雄》,《音乐不断歌友会》,《新玫瑰之约》等等。今年又获得“2004中国电视节目榜”的“最佳娱乐节目主持人”殊荣。

  我与晚报的缘分

一往情深(组图)
全臻

  第一次与《长沙晚报》接触是在20年前,当时的我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随手拿过别人看过的一张《长沙晚报》,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了。自然,我无法回忆起那张报纸的具体内容,但留给我的最深印象是小小版面一角的惊险小说连载。从此之后,我想方设法逐日找到下一张报纸来阅读,有时为找不着报纸而使阅读连载小说“断档”而深感遗憾……

  在这不经意间,我已成为《长沙晚报》的忠实读者。

  1999年,我在市房产局主管房地产市场方面的工作。为了加快长沙市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步伐,激活和发展当时的房地产市场,我与长沙晚报社的同志一起商量,如何扩大长沙房地产交易展示会的影响。正是《长沙晚报》第一个勇敢地站出来,利用媒体优势承办长沙房地产交易展示会,使长沙房交会成为湖南著名的会展品牌之一。它不仅使以前的长沙房交会走出了“拉郎配”的困境,而且还成为市民家喻户晓的“购房节”。同时,《长沙晚报》是第一个出版房地产新闻周刊——《广厦周刊》的湖南媒体。长房集团成立后,《长沙晚报》不失时机地宣传我们的工作,向长沙人展现长房集团的发展战略和美好未来。我热爱《长沙晚报》,我也相信,《长沙晚报》将与我们一道,携手共创灿烂和辉煌!

  个人简介

  全臻,1962年出生,中南大学毕业。1983年至1994年分别在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长沙市房屋产权监理处工作。1995年至2003年先后任长沙市房地产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党委副书记、副局长。2004年1月至10月兼任长沙房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2004年至今,担任长沙房产(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说起这位老朋友

一往情深(组图)
骆晓戈

  说起长沙晚报,我就像说起自己的一位老朋友了。不说读她的历史,只算我作为一个业余作者和她结下的缘分就有近25年。

  25年之前,我还在湖南师大中文系念书,甚至在这更早的时候,我开始向晚报投稿了。在我初学写作的那一段岁月里,记得曾经在晚报发表过一篇散文,题目已经记不起来了,大致的内容是写少女时代,在湘江边学游泳,曾经领略过夜幕的降临,然后我们上岸,披上浴巾看着一群群在湘江中学游泳的星星。

  后来,我因为要搬家,离开居住了十年的黄土岭。那是一所部队政治学院,当年,那个院子里绿树成荫,有小山头、山道、山洞,我写过一组散文,在长沙晚报发表。

  再后来,我就算不清楚了,我与长沙晚报的编辑相聚、相约,谈稿件,话栏目。至今回娘家,仍然忘不了的一件事情,就是看看晚报,特别是读读副刊。尤其是当今某些大报将文艺副刊停刊,我私下以为是一大文化资源的流失,很可惜的,光凭着这一点,长沙晚报是有魄力也是有眼光的。中国本来是极具散文传统的国度,在中国当代的不少著名小说家都乐于写散文,也可以说散文是中国语言文学的一大优势。散文短小精悍,议时政,写性情,谈家常,话景物,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长沙晚报长期以来贴近市民,副刊功不可没。

  个人简介

  骆晓戈,女,湖南商学院中文系教授、诗人,女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湖南省作家协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主要著作有《挎空篮子的主妇》(诗集)、《性别的追问》、《女书与楚地妇女》,主编《女性学》、《女性视角丛书》。

  人生难得一“知音”

  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故事为世人传诵。而长沙晚报,正是我以及我们湖南省交响乐团的真正知音:晚报给予了我和我们乐团太多的帮助与支持,见证和推动了湖南高雅音乐的蓬勃发展。

  1994年重新组建湖南交响乐团时,由于湖南多年没有交响乐演出,我们已失去了最宝贵的观众,于是我们想推出一台免费音乐会。长沙晚报的记者着力报道此事之后,唤醒了长沙乐迷多年来深藏的热情,于是出现了凌晨五时乐迷就开始排队领票的盛况,这令我们对振兴湖南的高雅音乐信心十足。从此,我与晚报开始了十余年的深厚情缘。

  1995年我应邀赴美国指挥美国交响乐团演出,晚报以《演奏席上,一色美国人;指挥台上,一个中国人》为题报道了我在美国演出的盛况,同时又报道了我谢绝美国的挽留毅然回到家乡工作的情况,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尤其是1998年开始,晚报和我们交响乐团每年合作推出的“新年音乐会”、“春之声音乐会”在省会乃至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享誉世界的指挥家郑小瑛、钢琴家殷承宗、小提琴家俞丽拿、歌唱家戴玉强等音乐大家都盛赞晚报对长沙、对湖南高雅音乐发展所做的贡献。

  好报道如好的音乐,可以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长沙晚报》用勤奋记录新闻,以智慧书写传奇,有如一部宏大的交响巨制,演绎着长沙美好的今天与明天。

  个人简介

  肖鸣,著名青年指挥家,国家一级指挥、湖南省歌舞剧院副院长、湖南省交响乐团团长、首席指挥。自幼习琴,先后在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和日本学习音乐。1988年,在北京音乐厅首次举办个人专场音乐会,1995年赴美指挥演出获得极大成功。1996年归国,把所有热情投入湖南省交响乐团,为长沙高雅音乐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

  晚报,我决策的重要参谋

一往情深(组图)
王建华

  1988年,我从常德调到长沙工作,开始接触长沙晚报。当时的长沙晚报还不是彩版,版面也小,但细细品味,一种淡淡的长沙味总能从字里行间浸透出来,每天读报成为我这个外地人迅速了解长沙的主要信息渠道。

  多年来,我一直喜欢看两份报纸,一份是《参考消息》,一份就是我们城市的报纸《长沙晚报》。长沙晚报非常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且信息量很大,我们学校领导班子一致认为,看晚报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对教师的教学有帮助,于是把晚报订到学校每个班级,每个办公室。

  长沙晚报近期在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方面做了大量报道,宏观分析、专版、战线经验、社区新闻、人物特写都非常精彩,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其实也是教人提高文明素质的过程,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晚报的这些新闻报道,为我们给下一代传承文明提供了大量素材和好经验。

  长沙晚报作为长沙市委机关报,以信息的权威性、资讯的丰富性和及时性见长,是我做出重大决策的重要参谋。这里我还想建议,晚报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领域推进素质教育和课改方面的报道,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精神大餐。

  个人简介

  王建华,男,教育学硕士,中学高级教师,历任长沙市九中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长沙市三十七中校长兼书记,雅礼中学党委副书记,现任湖南长郡教育集团董事长,长郡中学校长。同时,还是中国地理学会会员、湖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创新教育研究》杂志社执行主编。

  一张晚报 五代情缘

一往情深(组图)
王林

  对《长沙晚报》最初的印象,是爸爸给奶奶读报。那时的《长沙晚报》叫《长沙日报》,我家刚搬到长沙不久。

  我现已105岁的奶奶年轻时没上过一天学,不识一个字。奶奶说,《长沙晚报》是她的识字读本,后来她能看懂《三国》、《水浒》等,都始于阅读《长沙晚报》。

  爸爸退休前在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工作,那时他常带回家的是两种报:《长沙晚报》和《参考消息》。《参考消息》神秘得很,往往是惊鸿一瞥、暮来朝去,《长沙晚报》则常常可以留在家里,陪我们一天,印象就尤为深刻。1984年,爸爸病重。遵他之嘱,我们每天都在病床前为他读《长沙晚报》。

  我回长沙工作之后,《长沙晚报》又成了我的必读。国内时政的大势大潮,国际风云的波谲云诡,理论文章的鞭辟入里,社区街巷的凡人小事,在这张报纸上汇集与浓缩,成为我几十年来的重要参考。

  现在,我的女儿王伊伊,也成了《长沙晚报》一名忠实的小读者。我6岁的外孙女键键,也开始问:“今天的晚报来了吗?”妈妈说,那口吻就和当年的我一模一样。

  昨天,奶奶还在问家人:“《长沙晚报》搞开放办报周活动,我能不能参加?”我说:“您天天读报,就是参加!”奶奶对我说:“你要是能去晚报参加活动,要替我好好谢谢他们!”

  个人简介

  王林,1954年出生于广西,1973年进入湖南师院学习。长沙市政协委员、长沙历史文化名城推委会委员。先后担任北京大学企业研究中心顾问、客座教授;中南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MBA导师;湖南大学会计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发现》杂志社特聘高级编审;《中国商业评论》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卫视《经济报道》顾问团首席顾问。

  学中文看《长沙晚报》

一往情深(组图)
李钟台

  我是韩国人,我的中文名字叫李钟台,来长沙工作已经12年了。要说我与长沙的关系,很深啦。跟你们长沙人一样,我也渐渐地喜欢上了这座漂亮的城市,也爱看晚报。可是我的中文很不麻利,只能打50分。

  来中国之前,我一句中文也不懂。我的中国同事很热情,总是教我学说中国话,还建议我看《长沙晚报》。后来,我的中文水平慢慢地有进步了,就指示秘书在我的办公室放一份《长沙晚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还跟晚报的记者陈小姐成了很好的朋友。《长沙晚报》内容多,长沙的大事、亚洲和世界的大事都有。但我的中文还是不够好,看报有困难,有的报道,难理解。

  我看晚报,每天在办公室花30分钟,看一看经济新闻版、要闻版,了解长沙市政府的政策。我也看国际新闻,但是报纸上韩国的新闻总是不多。

  现在,我从公司退休了,是长沙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的会长。我现在看《长沙晚报》的时间比以前更多了,长沙发生的大事,我都是从晚报上知道的。最近看《长沙晚报》,知道长沙市在参加中国的文明城市考核,祝愿长沙的得分很高、很高啊。

  我还有一个心愿,很想到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去学一学中文,学好了中文,看《长沙晚报》就更加方便了。

  个人简介

  李钟台,韩国国籍。男性,生于韩国庆尚南道,学历为商业高中毕业。靠自学成为一名企业管理专家。1993年首次来中国,在长沙先后担任LG.Philips曙光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LG化学(湖南)荧光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2005年3月卸任后,被长沙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聘为市政府商务顾问、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执行会长。

  抹不去的记忆

一往情深(组图)
张迎高

  那是1987年临近年关的一天,我来到长沙晚报,找到当时任社会生活部主任的邬恩波,想找老同学帮忙发篇稿子。其时,我母正在长沙一家医院住院,病室主任希望我写篇稿子,帮他们宣传一下。可老邬看过稿子后,皱起眉头说:“这家医院我们刚批评过,改得不怎么样,这稿子实在不好发。”我虽一脸苦相,但又不便勉为其难,只得作罢。事隔不久,我在五一路一家鞋店买双皮鞋,才穿一天,鞋面子就成了敞蓬船,可鞋店不换,我窝了一肚子气,就写了一篇批评稿,想起上次老邬的“不好发”,不好再去找他,就把稿子丢进了报社门口的“投稿箱”,大概过了三四天,稿子见报了,同时,还发了一篇表扬另一家鞋店为顾客解难的稿子,题目大意是“一样的事,不同的脸”,还发了短评。事后,我收到了那家鞋店寄来的致歉信和一双皮鞋。

  长沙晚报为什么长期受读者欢迎,我想,这两件小事可以从一个角度折射出报纸的客观公正和权威,也可折射出报纸实实在在为读者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我在湘潭工作多年,也不知道长沙老乡有多少,但有一点我是清楚的,大抵长沙人,他周围必定有一群人是《长沙晚报》的忠实读者。现在,长株潭搞一体化,我想,不论怎么化,搞轻轨也好,搞地铁也好,那空间的距离是无法缩短的,真正把距离拉近的,只有《长沙晚报》。

  个人简介

  张迎高,笔名张三、张研究,望城县人。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大中文系,现为中共湘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早年曾以画像谋生,后来则以教书糊口,继之则是办报为业,而今除料理点杂事以外,也写点杂文,是湖南省杂文学会常务理事、湘潭市杂文学会会长。(来源:长沙晚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