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全球中文热引台媒关注 汉字繁简体冷热各不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11:44 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5月30日消息 纽约时报英文版22日刊登专栏作家纪思道的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标题首次使用简体中文字。此一罕见举动,为全球中文热再添话题。台湾《联合报》对此予以高度关注,30日刊发多组文章就中文使用展开比较报道,从中可以看出,简繁体中文在世界上的热冷程度明显不同。

  报道称,北京外国语大学两年前就估计,全球至少有85个国家、2500余万人口在学习
中文。而大陆近年更是积极抢占中文教育市场,去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开幕,这项计划要陆续在全世界设立100所“孔子学院”。中国大陆输出中文教育资源,在抓住商机的同时,也将中华文化一并输出。

  台湾用中文 老外有的不知道

  两年前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读书的台湾留学生张静慧,曾在该校担任中文助教。她发现,中国大陆的崛起,让美国同学热衷学中文;但这些老外似乎不知道,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地区也使用中文。

  “他们觉得要学中文,得去北京;找工作,得去上海。”张静慧说,老外学写简体字、读写着“一国两制符合全体台湾人民期望”的大陆教科书。

  但这股潮流,已经很难阻挡。大陆有十多亿人口、政治和经贸的往来国家遍布世界,“以流通的程度来说,简体字早就打败繁体字。”台湾的文化大学国语研习班主任王玉琴说。

  去年有7000多名外籍学生到台湾学中文,却有65000多名外籍生到大陆学中文。台湾各大学设立的语言中心约十多个,但大陆教中文的学校多达两百多个。

  王玉琴说,大陆有计划地栽培汉语教师输出至全球各地,拿美国来说,中文学校、各大学的中文课,绝大多数都已经使用简体字教学。

  认识简体字 台湾校园办比赛

  报道说,连台湾的语言中心也端出“同时教授简体字、汉语拼音”的菜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外国学生青睐。

  王玉琴说,外国学生来台湾学中文,多半也会要求学汉语拼音和认识简体字;过去教注音符号和繁体字的课程,已经不能满足老外的需求。再者,大陆推出“汉托”,即如同英语“托福”考试的“汉语水平考试”,外国人为了取得检定中文程度的证书,简体字一定得懂。

  就连在繁体字根据地的台湾,校园也吹起认识简体字的风潮。台北大学还举办认字比赛,帮助学生认识简体字。去年主办这项比赛的台北大学中文系老师李翠瑛说,读简体字书是必然趋势;更有学生扬言,“不懂简体字,就落伍啦!”

  来自马来西亚、在暨南大学中文系教书的作家黄锦树说,几乎中文系的教科书、参考书都由大陆进口,因为现在“中文领域最好的学术研究都在大陆”,所以简体字书非看不可。他还记得自己读大学时,只能偷看盗印大陆书;现在学生可以光明正大的在台湾买到大陆书。

  台湾的大陆出版品,从禁书到开放,始终是市场先行、政策后追。至于到底市场有多大,报道称,以前的估计从一年两三亿到七八亿元,并没有定论,唯一确定的是,市场潜力不小。

  台湾卖简体书 业绩好过意料

  台湾联经出版公司成立“上海书局”展售简体字书,业绩出乎意料的好。联经乘胜追击,要改装台中、高雄的联经门市,为岛内中南部读者提供简体字书籍服务。老字号“天龙书局”也随即宣布,要开三家“台闽书城”供应大陆图书。

  海外的华文出版市场也在转变。新加坡大众书局落脚台湾,原本为了采购台湾繁体字书外销,但台湾区负责人谭白绢走一趟邻近各国的中文书店回来,立刻调整策略,将台湾出版品转印成简体字版本再销往海外。

  繁体字的边缘化危机令人忧心。“中研院”副院长曾志朗多次倡议,应该申请将繁体中文字登录为世界人类遗产,得到不少支持。这意味着,繁体中文字具有合乎普世价值的美感和文化内涵,但也已经到了必须被保护的处境。

  台湾繁体书籍 大陆抢滩

  走进北京高档商场燕莎友谊商场四楼,一眼就看到卖繁体字的书城。在大陆经销繁体字书籍需要经过审批,大部分书店都没这种资格。背后有外资的燕莎是特例。

  “繁体字书籍印刷精美,售价高些,还是很多人买。”在书城工作近十年的刘娟(化名)正说着,身旁顾客拿了架子上精装食谱、保健书各一本,合计八百多元人民币,毫不犹豫的结帐走人。

  大陆近年经济发展快速,生活水平跟着提高,需要各式专业的流行和生活知识;向文化背景接近的台湾取经,成为了解都会时尚的快捷方式。“像《装潢世界》,一些台湾的过期杂志,拿来这里销路很好。台湾过时的,这儿正流行。”刘娟说,繁体字多看几次也能懂。

  在BBC工作的米雪儿说,从小学的是简体字,但简体字源自繁体字,其中变化仍有一些逻辑。“台湾书虽然贵,但为了专业知识,也别无选择。”她常买台湾出版的专业书。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去年发表调查报告,推动简体字约50年,目前大陆95%的民众都使用简化字,但也有不到1%的民众坚持用繁体字。

  这几年不时有大陆学者从文化观点,建议学校教育应部分恢复繁体字。引起最多回响的,是去年三月著名经济学者茅于轼撰文呼吁让小学生读繁体字。他认为,有了计算机,已经没有书写的问题;反而两岸各用一种文字,徒增交流困扰。

  美国中文教育 简体当道

  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沉葆,是美国大华府地区知名的中文教育者。平常她在大学担任行政工作,到了周末,便借用公立学校教室教中文。一转眼,她教了28年,始终捍卫繁体字。

  在美国能源部工作的卢瑞平,今年5月接任美东中文学校协会会长。他和沉葆一样,坚持中文应该学繁体字。

  大华府地区是美国几个华人聚集区之一,周末上课的中文学校不少。卢瑞平说,台湾移民子女,会选择教繁体字和注音符号的中文学校;大陆移民子女则学简体字,“背景不同,这很自然。”

  大陆移民愈来愈多,卢瑞平说,大华府地区教简体字的希望中文学校、美中实验学校,六七个校区可以容纳两千多位学生,只要开班必定爆满。原本教繁体字的学校,有些因应市场需求,也开了简体字班。

  沉葆强调,学繁体字的学生确实减少,但教育不会中断。像他这样传承中文教育的老师多半是义务性质,许多就是学生的家长,对教育内容颇为坚持。

  过去以繁体字发行的几家华文侨报,也出现简体字的对手报。侨报多摆在华人超市等地点供人取阅,广告是报纸唯一收入来源。大华府发行量最大的繁体字侨报,因应广告商要求,去年开始发行简体版。

  中文AP课程议题,最被坚持繁体字传承的家长和老师关切。全美大学理事会决定,中文将成为高中生选修的大学先修课程(AP,AdvancedPlacement)之一,初步决定以简体字为指定的中文字体。

  5月初新闻周刊(Newsweek)即报导,目前已有2400所高中将配合AP计划,在2007年提供中文先修课程。卢瑞平预测,美国学习中文的人数将大幅增加,但简体字必定成为主流。

  他说,教授繁体字和注音符号的传统侨校,积极向大学理事会游说,至少争取AP课程同时纳入繁、简中文字体。沉葆说,台湾如果想抢进AP、让繁体中文占一席之地,须利用繁体字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深度去说服人家,才是聪明做法。

  日本流行学汉字写短信

  日本京都著名的清水寺,每逢过年,要由住持拿一支大毛笔,在大张宣纸上写下一个反映那当年情况的“世相汉字”。

  与中国渊源深厚的日本,汉字早已融入文化中。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规定了“常用汉字”与“当用汉字”,要孩童从小学开始学习汉字。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阿辻哲次记得,四十年前读小学,老师说:“你们现在好好学汉字;等你们儿子、孙子辈,就不用学了。”结果老师错了,他说,目前日本的外语学院中,选中文做为第二外语的学生占三分之一,超过德文、法文。

  日本政府举办的汉字检定考试,如今每年参加的受测人数超过两百万。除了实用需求,汉字也是流行,阿辻哲次说,日本有八千万支手机,其中三分之二可传输汉字短信,“现在年轻人,为了写短信拼命学汉字。”

  相对于日本将汉字视为民族文化资产,同样与中国文化渊源深厚的韩国,二次世界大战后曾废止汉字、推动韩文专用政策,中断汉字教育五十年,直到1992年金大中执政又重新强调汉字。

  汉阳大学中文系教授郑锡元曾为了教授繁体汉字,被学生在校园贴标语抗议。但他说,目前韩国与汉字圈国家的贸易量占到贸易总额的一半,学汉字成为现实的需要。他认为,1992年韩国与北京建交,是汉字热潮的起点。

  如今从仁川国际机场到汉城的路上,能够看到的汉字招牌,几乎都是简体字。韩国有130万人在学中文,但以简体汉字为主流。对此,郑锡元坚持地说,“为了文化传承的考虑,还是应该学繁体字!”

  东南亚繁体一夕变简体

  台湾人到东南亚旅行,常有熟悉的感觉。在新加坡或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槟城、古晋,有时整条街的商店招牌都写中文,而且是繁体字。

  早期中国移民,将汉字文化带往南亚;繁体字在海外华人社会传承,一直维持到二十世纪末。随着台海两岸政治势力消长,东南亚的中文版图逐渐改变,不仅中文教学改用简体字,报刊字体也弃繁就简;加上日常书写习惯改变,南亚华人圈如今已是简体字天下。

  来自马来西亚的作家黄锦树,正好历经过大马中文教育的“变天”。他记得,大马中文学校的华文教材,以前都是台湾当局协助编印,因此他直到小学六年级都学繁体字。到了初中,“繁体字一夕之间变成简体字”,外交政策的政治力量是主要因素。

  马来西亚华文中学、小学都是私立学校,过去学生清一色是华人子弟。近年来,因为华校教育水准高,加上中文热推波助澜,许多马来人、印度人子弟也送到华人学校就读,学习简体中文字和汉语拼音。

  与马来西亚相较,新加坡对于中文教育政策就更有远见。

  1980年代初期,新加坡教育部先后颁定小学和中学的华文文字表,从注音符号和繁体字的教育轨道,转进至简体字和汉语拼音。

  与中国大陆的经贸、文化往来很重要,新加坡和台湾、香港的交流更是密切,务实的新加坡人把“识繁写简”当成中文学习的原则。新加坡政府在简体字华文课本后面,附加简体字和繁体字对照表,帮助学生同时认识两种字体。

  除了台湾,香港是繁体字最后的雕堡。但满街繁体字的招牌底下,细微变化正在发生。

  1997以后,学讲普通话、学写简体字的人都多了,开在大厦二楼的简体字书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去年底,占据四层楼的新华书城在铜锣湾开幕,不但是香港最大书店,且以销售简体字书籍为主。

  香港看世界的角度在转变,评论家、香港TOM集团顾问刘细良说:“我们以前透过台湾书了解世界。但现在,还要靠大陆书。”他说,大陆图书出版发展快速,有更多种类书籍可读;以知识的学习和传播来看,香港人使用简体字的潮流,还只是开始。(言恒)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