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西藏军区成都“八一”学校:边防军娃温暖的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31日21:56 新华网

  50多年前,为解决进藏官兵的后顾之忧,西藏军区成都“八一”学校诞生了。岁月悠悠,一茬茬辛勤园丁为奉献的人默默奉献,使无数西藏军人的子女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优秀人才。

  一

  拨通西藏边防某团的电话后,薛敏老师把电话递给站在一旁的一年级住校生陈政道:“听,是谁在电话里?”

  “爸爸!”陈政道握住话筒,手在颤抖,眼泪夺眶而出。

  这是“八一”学校里最为常见的场景。在这个学校的1400名学生中,有400人是长期住校的西藏军人子女,他们一年难得与父母见上一面。

  要让离家的孩子有家的温暖,不能让远离亲人的孤独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2004年,学校心理咨询室成立,住校生们有了一扇情感交流的窗口。

  高一住校生李阳斌敲开了心理咨询室的大门,这是他一年第三次咨询。“怎么?又遇到什么困难了吗?”韩艳君老师笑着为他端来了一杯水。

  由于在边防工作的父母不能来学校看他,李阳斌对父母有着很深的误解,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

  “你知道吗?你的父母都是最可敬的人,他们把自己奉献给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其中也包括你!他们给了你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他们无私的爱。”在与韩老师一次次促膝交谈后,李阳斌的心渐渐亮堂起来,终于改变了对父母的成见。丢掉思想包袱的他,进步很快,不到一年就入了团,当上了学生会干部,还被评为优秀团员干部。

  二

  一株美丽的兰花在屏幕上缓缓开放,同学们眼睛眨也不眨地盯住投影仪,仔细记下了兰花的生长形态和过程。这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正在组织活动。

  孩子,是西藏军人的希望。“我们要开展素质教育,把孩子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校党委书记何勇说。

  让科学走进课堂,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点。学校先后投入十几万元,成立了科技创新室,发动教师人人动手动脑对学生进行科技辅导,广泛动员和指导全体学生参与小发明、小制作。

  吴实,一位西藏军人的孩子。一次,他乘坐的汽车在西藏高原抛了锚,大人们的手机都没了电,只好在车里摸黑度过了漫漫长夜。从此,他把一个秘密埋在心底,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发明一种太阳能供电装置,为与爸爸一样在西藏守边防的叔叔们驱除黑暗。

  学校的科技创新活动,圆了他的梦想。他购买了太阳能电池板,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和两个同学一起解决了控制电路设计中的种种难题,发明了“便携式太阳能应急装置”。

  这个装置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能够为充电电池、收音机和手机电池充电,夜间可用于照明,也可用作报警指示灯。2003年,“便携式太阳能应急装置”获全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那时,吴实只有12岁。

  科创教育,让越来越多的小发明家在校园涌现,学生作品连续在全国和全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仅2005年,全校就有7项小发明、4篇科技实践论文、5幅科幻画在全军和军区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三

  2000年9月,经上级批准,学校成立了成都市首家少年军校。学生全部统一着装,国防、军事教育课进入课堂。学校专门从部队聘请了10余名教官,每周都对学生进行军训。

  校园成了军营的缩影。学生们在整理内务、走队列中强健了体魄,养成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了与同学交往,树立了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同时也加深了对父辈的理解。

  一个近70度的陡坡横亘在学生们面前,坡顶软软地垂下两根绳索。这是学校组织的一次拉练活动,学生们要一个个沿着绳索攀上20米高的坡顶。

  天不作美,大雨顷刻间席卷了大地,有好几个学生从坡顶滑落,滚了满身泥水。“同学们,等雨停了再继续练。”带队的老师大声喊叫。“不,我们一定要爬过去!”200个学生用一个声音回答。风雨中,他们一个接着一个爬上了陡坡。

  少年军校拉近了军人子女与父辈们的距离,大部分的军人子女高中毕业后选择了军校,走上了一条与他们父辈相同的人生道路。(完)(责任编辑:罗茜)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