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银监会信贷革命 依然难解中小企业之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1日14:53 时代信报

  5月15日,银监会再提“中国金融界小企业融资深刻革命”,而各商业银行仍是雷声大雨点小。一些地方银监会和 银行代表指出,在没有监管体制和法律体制的变革之前,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要破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深刻革命持续进行

  中国金融界正在经历一场信贷文化的革命。这场革命依赖于一系列信贷体制与法律环境的变革,其目标清晰地指向市 场本位——然而,它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仍然难以预测。

  5月13日,中国银监会召集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在北京 召开“完善小企业融资服务工作会议”,研讨银监会即将出台的《商业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这是银行业对今 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36条意见”和“深化体制改革意见”的具体落实。

  银监会副主席史纪良在会上指出,商业银行实施小企业贷款应当商业化运作,面向市场,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根据产 品和风险的具体状况,实行自主定价,有效控制风险以及建立内部激励和约束相平衡,以扩大小企业贷款的覆盖面和实现小企 业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稳妥有序地推进此项工作。

  史纪良还表示,商业银行应制定符合目标客户特点的市场策略,设计符合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资金需求的信贷产品, 并实施必要的内部配套改革;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小企业贷款营销和管理队伍;建立与小企业贷款业务相适应的信贷管理、风险 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和会计审计等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科学高效的小企业贷款管理信息系统和风险管理体系;通过设计标准化 的产品、优化信贷流程和简化审批程序等手段,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通过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建立健全贷款考核机 制,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小企业信贷文化。

  而在此之前,中国人民银行曾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 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在利率上,商业银行可以在法定利率水平基础上下浮动30%。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还和国家税务总 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的通知》;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又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浮 动上限由30%提高到50%。但是收效仍并不明显。

  从去年底开始,央行副行长吴晓灵、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就不断在各种会议上,做有关支持微小企业融资和民间借贷的 讲话,刘明康说,中国金融界正在“迎接小企业融资的深刻革命”。

  这场变革是要解除传统计划体制遗留给金融行业的束缚,清扫覆盖于民间借贷和非正规金融活动之上的灰尘,重新定 位政府的监管和法律的规戒,还中国金融业一个新的基于社会信用和自愿交易的市场信贷体制与文化。

  然而,不少金融学者认为,在没有信贷文化和法律环境的变革之前,所谓深刻革命要破解目前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小 企业的融资难题并非易事。

  和央行侧重点不同

  资料显示,目前以微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由1979年的不足1%提高到目前的 1/3,城镇新增就业的70%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的70%均由民营经济提供,但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困难却一直未 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为了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央行下了不少的功夫,但是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能够解决多少实际问题。” 我市金融界资深人士袁先生告诉记者。

  “在央行和中国银监会的大力推动下,各商业银行开始着手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前期市场调研,但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 利益驱动各大商业银行真正助推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而这些银行的贷款风险也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减小。”我市一商业银行的 负责人告诉记者,央行和银监会的一连串动作及优惠政策似乎并未打动商业银行的心,其主要的原因是央行和银监会与各商业 银行的考虑侧重点不一样,前者主要是考虑金融业对全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充分解决国内就业难题,而各商业银行还必须从 自己的利益出发,考虑贷款的风险和收益。

  由于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并没有降低,银监会和央行的一切努力都在商业银行庞大的体制前大打折扣,降低不良贷 款是一道挡箭牌。近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把化解不良贷款和内部改制当成首要目标,短期内很难加大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 力度。

  除了四大商业银行,目前我市另一重要的金融机构——重庆市农村信用联社在三年内向中小企业发放200亿元贷款 的小巨人计划也正在实施的起步阶段。

  在上述背景下,各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慎之又慎。目前一些银行业者的心态是:给中小企业贷款贷好了,没有什么 奖励,一旦形成不良资产将对贷款人实行终身责任制,要追究一辈子。

  为获资金焦头烂额

  5月21日,重庆开县的李荣拿着建立实验室所需的采购单一脸愁容,他现在急需近50万元资金用来新建一个种苗 实验室,但他在近两个月的奔走中一无所获。眼睁睁看着一个庞大的市场,却因为区区50万元的资金挡住了前进的步伐,这 让李荣有些想不通。

  现年31岁的开县岳溪人李荣,2001年从部队转业后在当地注册了重庆云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依靠从国防 科技大学和中国农科所蔬菜花卉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专利技术,仅2004年一年,李荣就将自己的公司建成为重庆最大的工 厂化植物非试管快繁基地,年产1000多万株经济植物种苗,在开县及渝东南地区迅速打开了局面。2004年年底,李荣 迅速扩大其公司的生产规模,获得了该县岳溪乡4000亩土地40年的经营使用权。正在李荣雄心勃勃地准备将这4000 亩地用于红豆杉、金花茶等珍贵苗木的培育时,其公司的发展遇到了资金难题,因为由于前期的大笔投资,云风农业科技公司 成立时两股东的自有股金260万元几乎用尽。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面临资金短缺的并不仅仅是开县云风科技公司一家,在重庆主城区和周边各县的中小企业, 普遍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央行的调查显示,东部中小企业贷款占被调查企业全部申请额的近一半,贷款满足率达74%,高于平均水平5.5 个百分点;中部企业申请贷款满足率为64.7%,低于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而西部企业的贷款满足率为61.6%, 低于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调查认为主要原因是东部企业信用等级较高,负债率低,赢利水平较高,而中西部中小企业经 营状况差。在西部,特别是重庆,融资难题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李荣这样的中小企业决策者们每天都在为如何 得到资金而焦头烂额。

  “必须赶快筹集到一笔钱。我一直都靠自有资金发展,从没在银行融过资。我没有想到要在银行贷款是如此的艰难” ,李荣在去开县争取贷款未果后对记者说,听说在今后三年,单是农村信用社和国家发展银行在重庆发放给中小企业的贷款就 在300亿以上,为什么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却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变呢?

  信用体系难解困局

  央行的调查发现,银行未批准贷款的理由依次为:企业经营方面存在问题占23.6%,如欠款、逾期贷款、逃废债 、挪用贷款;企业无抵押或担保占23.5%;银行无贷款权或无资金占19%。企业对银行信贷服务的评价则依次是:审批 时间长占27.4%,手续繁琐占27.5%,手续简便、服务到位占17%,银行对企业了解不够占14%,贷款政策不透 明占11%。

  目前,重庆金融界正在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信用体系。

  市信用联社的刘主任告诉记者,市联社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突破相当重视,但是联社只是协调、引导和服务,具体 的操作还是主要靠各区县联社,目前小巨人工程尚处于调查评级和授信阶段,这一过程有望在今年的二季度完成,目前比较好 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授信,今年一季度重庆市信用联社新增贷款25.3亿元,其中18.6亿资金都是贷给中小企业。目前正 在綦江、永川等地对当地的中小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綦江县信用联社的张主任告诉记者,实际上在很多区县,面向中小企业 的小巨人计划并没有真正启动,目前市联社的信贷管理办法还没有出台,现在执行的信贷管理办法又相当严格,没有多少中小 企业能够达到贷款的条件。

  目前除了市信用联社,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分行也在加速信用体系的建设。据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去年6月以来, 该行就先后投入180多万元建立信用信息征集评价系统。各区县中小企业自愿加入信用促进会并把自己的信用信息输入信用 信息征集评价系统。然后,这一评价系统将为银行贷款提供原始资料。

  开发银行重庆分行行长吴德礼对记者说,要获得开发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必须加入信用促进会遵守该会义务,主要是 要保证诚实守信,并将自己的信息向信用系统披露,自动、自愿接受政府和银行的监督。而且这些企业将根据有关的规定,不 断的更新其向信用征集评价系统提供的信息,因此银行可以随时了解到企业的生产和市场情况,能够有效的降低贷款的风险。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取得进展,基本上打破了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但中小企业资金旱 情却未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其原因在于:其一,没有建立起以企业资信档案为基础的信用制度,全国还没有统一的信用评估 机制和监督机制,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调查难。其二,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不完善,担保机构少,担保品种单一,寻保困难。其三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没有发展起包括风险投资、商业信贷、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的多层次支持中 小企业的金融市场体系。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