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童话大王郑渊洁谈子女教育:要把孩子往死里夸(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00:00 武汉晚报

  郑渊洁:如果开始就想到我一个人写这本期刊20年,肯定被吓倒了。当时就只是因为有的期刊刊登了我的童话连载后发行量上升,我找到人家主编要求增加稿费,人家说你怎么举证是由于你郑渊洁的作品导致我们刊物的发行量上升的。我就想,证明的办法只有一个:这本期刊只刊登我一个人的作品。

  [三] 要把孩子往死里夸

  记者面前的郑渊洁,活像个大孩子,在提起自己的两个宝贝时,更是陶醉得没边儿了,愈发忘形起来。据他透露:他一直管儿子叫“哥”,因为儿子亚旗1983年出生,比《童话大王》大两岁,所以他这个“童话大王”就要认“小”。

  别看老郑对俩小郑爱得没心没肺似的,但他对生活有独特的判断力,是他通过自身思考得来的思想,思考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还有传统教育观念的不合理。他对子女最著名的论调,就是“孩子永远是对的”,“鼓励可以把白痴变成天才”,“要把孩子往死里夸”。

  众所周知,郑亚旗在小学毕业之后,郑渊洁就没让他再去学校,而是自编400余万字的教材,在家自已教。他对儿子的鼓励遍布其人生各个领哉,所谓“广种播收”,“总会有长处被激发出来吧”。

  现在,郑渊洁和儿子变为合作伙伴,在儿子的撺掇下,郑氏童话在今年出了漫画版、《皮皮鲁》画报,儿子是主编,他是总撰稿。并将从7月起,让《童话大王》变为半月刊,上半月为文字版,下半月为漫画版。

  记者:听你儿子说,你好象有鼓励人的“爱好”。

  郑渊洁:这源于我自己的亲身体验。我第一次作文被老师表扬,是在小学二年级,从那时开始我就有一个错觉,以为全世界我写的东西最好。大量实践证明:忠言其实都是悦耳的,鼓励就是顶级的忠言。而儿子目前看来“长势喜人”,他是北京一家媒体的网络总监,一点也不比上过大学的孩子差。

  记者:你反对现行的教育制度?

  郑渊洁:不,正相反,在对女儿亚飞的教育过程中,我从未有过也让她辍学回家的打算--亚飞今年5岁,对考试有种狂热,我会让她一直读下去,按照她自己的说法,要读到博士。我计划以亚飞每天的学校经历为素材,写一部日记体文学著作,全面记录、分析我国学校教育的“长处”。

  记者:你总能保持一颗童心,是受孩子的影响?

  郑渊洁:又正相反,儿女的童心是我的功劳,遗传的功劳。我的心理年龄现在只有6岁,所以为人处事很幼稚。而且我的年龄好像在倒着走,去年我的心理年龄是7岁。

  [倾听/最大的成就是自食其力]

  记者:今年的六一节,你最想对家长或孩子们说什么?

  郑渊洁:每个孩子都是一片大海,束缚大海是不明智的。对孩子的鼓励不能是一时的、即兴的,而要持之以恒。作为家长,鼓励孩子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鼓励,不批评。

  记者:你自称是一个著作等身的文盲,对已经著作等身感到自豪吗?

  郑渊洁:我身高只有178公分,我说自己是著作等身没什么可夸耀的。如果姚明说他著作等身才是真的牛。我最自豪的是从没有打过自己的孩子。

  记者:今年是安徒生诞生200周年,也是你的童话大王创刊20周年,有媒体称您为中国的安徒生,接受么?

  郑渊洁: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听说他生前很穷苦,不为人接受,至少我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是这样的,我想在活着的时候过得好点,有点“铁丝(铁杆书迷)”。但有一点我们俩是很像的,那就是性格,比如说自闭,写作之路也是这样走的,因为得靠胡思乱想来取代人际关系。

  记者:你说过对您影响最大的书是《现代汉语词典》,写作20年以来看完的文学书没有超过10本。

  郑渊洁:写作是不需要看别的作家的书的,看生活就行了。

  记者:你对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特立独行怎么评价?

  郑渊洁:所有人都是特立独行的。我只不过把这种特立独行应用到了写作上。一个人写一本月刊的原因可能是我比较喜欢一夫一妻制,其他人喜欢大家共同写一本期刊,潜意识里可能有群居心态。

  记者:你的妻子似乎从没被公开过。

  郑渊洁:她,我要藏起来(笑)。我这辈子没白活,找过20岁、30岁、40岁、50岁的女子,感受的确不一样,人生太丰富多彩了。但她们都是同一个人,就是我的太太。

  记者:自认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郑渊洁:我最大的成就是自食其力。想将《皮皮鲁》画报再写20年。 文/记者黄明 图/郑渊洁提供

[上一页] [1] [2]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