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91江淮大抗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01:21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上世纪90年代初,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开发皖江、主攻淮北”的战略构想,安徽经济即将步入一个蓄势待发、奋起直追的大好时期,然而,发生在1991年初夏的一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却让激情洋溢的6000万江淮儿女,蒙受了一次来势汹汹的暴风雨的无情洗礼。在此次省档案馆选送国家参展的老照片中,有8幅老照片反映的正是14年前发生在安徽大地上军民协力合作、共同抗洪救灾的生动场面。1991年的那个夏天,安徽人用自己的血汗书写下了一页沉重而又豪迈的历史。

  ’91安徽特大洪灾的帏幕最早是从阜阳地区拉开的。

  自1991年5月下旬开始,阜阳地区暴雨连连,截至6月初,该地区11个县(市)累计降雨量便达到了100多毫米,其中灾情最为严重的亳州市降雨量竟高达275毫米。时值小麦灌浆成熟待收、早稻吐穗扬花之际,这一场紧接着一场的大暴雨,最终导致阜阳地区数百万亩麦田里的麦子出现了烂根和烂棵现象,群众损失惨重。紧随阜阳水灾之后,遍及安徽绝大部分地区的特大洪灾便如天崩地裂般地袭卷而来。

  当年的统计资料表明,由于汛期提前,暴雨量大面广,自5月18日到7月15日,在安徽72个市、县中,降水量在600至800毫米的达到了16个,800至1000毫米的达到了33个,1000至1500毫米的达到了11个,其中黄山太平区甚至还达到了1500毫米以上。这样凶猛的暴雨在江淮大地上肆无忌惮地横行了两个月后,全省的江、河、湖、库水位全面骤升,其中淮河形成了3次洪峰,皖江全线超过警戒水位,滁河一个月内3次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先后两次启用4个蓄洪区和4个生产圩区,巢湖达到了巢湖闸建闸以来的最高水位,安徽境内的十大水库无一例外地全都在超蓄泄洪。

  这次特大洪灾给安徽造成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惨重的损失。根据7月20日各地上报的统计材料,全省受灾人口为4400万人(其中重灾民1373万人、特重灾民1458.9万人)。有38个县(市)进水,有43779个村庄、892万人被水围困,492万人被迫转移。因灾死亡556人,受伤13018人;死亡大牲畜13890头;倒塌房屋156.68万间,损坏房屋225.1万间。全省夏秋两季作物受灾面积达7536.77万亩(其中成灾6544万亩、绝收2393万亩)。据专家估算,这次特大洪灾给安徽农业造成的损失高达146亿元,给安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造成的损失高达105.8亿元;给安徽商业、粮食和供销等流通行业造成的损失高达8.34亿元,给安徽文化教育、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业等造成的损失高达15.2亿元。

  发生在安徽等省市的特大洪灾,牵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

  6月28日深夜,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给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卢荣景打来电话,他在详细了解了安徽抗洪救灾的情况后,委托卢荣景向奋战在抗灾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表示慰问,并要求各级政府要关心群众,妥善安排好灾民的生活。

  7月7日至8日,江泽民又来到了安徽沿淮地区,现场部署防汛工作。在凤台县,江泽民对灾民们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正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体现,只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就一定能战胜目前的困难。”在颍上县,江泽民踏着泥泞,来到了在田间地头搭建的救灾帐篷,慰问医务人员和受灾群众。不少灾民激动地说,有了共产党的领导,再大的洪灾我们都能战胜,还是共产党好啊!

  7月15日晚,刚刚结束了对中东六国访问的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也给卢荣景打来电话,询问汛情、灾情和抗洪救灾工作,并要求确保灾民的生命安全,努力安排好群众的生活。李鹏还强调说,安徽眼下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保证淮河和长江大堤的安全。

  时隔5天之后,李鹏又乘坐直升飞机,来到了三面被洪水围困的寿县。他在寿县走访了搭建在大堤上的一户户庵棚,仔细地询问起灾民们的吃、住、医等情况。李鹏对灾民们说:“现在最要紧的就是保住性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现在要靠的是两条,一靠国家、人民的支持,二靠你们自己。”

  没过几天,李鹏便在上海主持召开了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一市负责人会议,就当前的抗洪救灾工作提出了意见,进行了部署。

  为做好灾区防病治病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洪灾期间,安徽共派出医疗队、防疫队2700多支,出动医务、防疫人员3.3万多人,诊治病人4915万人次。与此同时,一场以救灾防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也在全省各地普遍展开,医务工作者加强了对重点人群、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的防病工作,并在24个县建立了疫情监测及疫情报告制度。由于各项工作到位,在这场特大洪灾之后,我省没有暴发流行性的传染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安徽发生特大洪灾后,社会各界纷纷向灾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冲在抗洪救灾第一线的,是广大的解放军指战员们。据统计,在淮河和太湖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暴涨之际,驻苏、皖、浙、沪三军参加抗洪抢险的总兵力达到了17万人次,共出动飞机22架次、车辆3万多台次、船艇650艘次,派出医疗队300多支。解放军官兵们扶老携幼,将无数灾民秩序井然地撤出了危险地带,使得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得以安全转移,受到了灾民们的交口称赞。

  时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缪国亮后来回忆说:“在抗洪抢险斗争中,我们叫响了‘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口号。军区部队有5000多名党员组成了280个突击队,成为专啃硬骨头的主力军;涌现出了‘爱灾民胜亲人’、英勇献身的好排长周丽平,几过家门而不入的‘军中大禹’张永葆,奋勇抗洪的军中‘花木兰’孙兰等一大批模范共产党员。”

  对于这些不顾个人安危、奋力冲锋在前的解放军官兵,灾民们也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千方百计地为部队排忧解难。缪国亮说:“当战士被毒虫咬伤时,新时代的‘红嫂’用乳汁为战士疗伤;当部队吃不上饭时,灾民们宁可自己挨饿,也要把救命的食品往战士身边扔;当战士被洪水卷走时,地方群众拼死相救。我们能够胜利完成抗洪救灾任务,同样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抗洪救灾的战场,就是我们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课堂。”军民鱼水情,这句话在这次抗洪救灾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91安徽特大洪灾虽然在历史上实属罕见,并且给江淮大地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但由于决策科学、部署及时、调度周密,再加上海内外的多方援助,使得这次抗洪救灾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救灾工作做得最为成功的一次。

  1991年秋,国务院召开了治淮会议,决定在今后5年里投资61亿元治理淮河。这年的冬春时节,安徽出动了1000万人参加淮河治理,共完成土石方4.3亿立方米,重点实现了怀洪新河开挖、淮北大堤加固、硖山口拓宽、行蓄洪区退建以及沿淮低洼易涝地区的治理等,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治淮高潮也由此掀起。

  作者:朱晓凯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