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投资高峰年恰逢“政府换届”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00:26 金羊网-羊城晚报

  成思危在广州论及中国投资过热效益不佳,数据翔实论据新颖发人深省

  “投资确实过热了!”昨天,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特点、问题和对策》为题,为母校华南理工大学的师生作报告。他提醒:政治周期的“换届年效应”对投资效益的影响,要注意了!“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四个指标 投资次年转化率大降

  “我们的投资确实过热,投资效益也降低了!”成思危说,投资过热不仅引起了许多问题,也引发了中央作出宏观调控的决定。成思危将衡量投资效益的四个指标逐个阐释:一是GDP与投资间的弹性系数。“投资每增长1%,能够拉动GDP增长多少?”他忧心忡忡:“从历史上看,我们的弹性系数最高曾经达到1.29%,但2001年后逐步下降,2003、2004年已降到0.4%以下,这充分表明我们的投资效益下降了!”二是投资的次年转化率。“前一年投下的钱,第二年能有多少转化成GDP?”他说,最高峰时我们每投下100元就有56.29元能在次年转化成GDP,但2001年以后,每投100元只有21元能够次年转化,尽管投资效益不仅仅体现在次年(还有第二年、第三年……)的转化率上,但次年转化率的降低,已在很大程度上显示我们的投资效益下降。三是投资占GDP的比重。“从宏观上来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他说,GDP主要分“投资”和“消费”两大部分,我国投资占GDP的比重以前大都1/3左右,但2001年以后投资增长很快,2003年占GDP的比重达44%,去年已达50.81%,投资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造成了挤压。四是综合要素的贡献率。成思危说,经济增长分三部分,一是投资引起的增长,二是劳动力引起的增长,三是包括科技、教育、管理等在内的综合要素引起的增长。在发达国家,综合要素引起的增长一般都占经济增长的一半以上,我国一般为30—40%,但近年来下降较快。这表明,由于大量投资的挤出效应,综合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被压缩了。“经济可以保证今天,科技可以保证明天,教育才能保证后天!”

  五大原因 腐败和失误不可小觑

  我们的投资效益为何偏低?成思危认为有五大原因:一是中国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加速发展。这些工业基本上都属于资金密集型、规模效益明显(需要较大规模)的工业。二是近年来的国债投资主要投向了高速公路、电信、网络、光纤等基础设施,投资见效较慢。三是政治周期的“换届效应”。他举例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都是投资高峰年,而这三年恰好是各级人大、政府的换届年,不少换届后的新一届官员都希望能够增大投资、加速发展,这种“换届年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效益。四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他说,这种情况以前几年最严重:一些地方钢铁紧张,甚至连已经关闭的低水平小钢铁厂都重新开工了,效益低下而且污染严重。五是腐败和决策失误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成思危说,高速公路建设中的腐败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看看全国有多少交通厅长被处分就知道了,还有一个省,居然有连续三任交通厅长‘前仆后继’,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他同时表示,决策失误造成的投资失误甚至浪费,也不可小觑。

  注重统筹 “屁股指挥脑袋”行不通

  成思危表示,投资效益降低正是中央决定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原因。成思危着重阐述了“统计”和“统筹”两个方面。谈及“统计”时,他说,最近,全国人大刚刚检查了《统计法》,统计工作是决策的基础,“可以说,如果统计数字不准确,所有的决策都将带有盲目性!”他表示,“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现象绝不能继续存在了,否则,它将误导中央领导的决策。谈及“统筹”,成思危表示,现在,不少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喜欢“屁股指挥脑袋”,只考虑自己部门的、地方的局部利益,在有的城市,这个区的开发商想到那个区搞房地产项目,都得重新登记注册,这样一来,那个区的税收增加了,可社会的运转效率却降低了;还有的地方,搞水力发电时根本不考虑航运通道的问题,直到水坝建好、发现航道不通了,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重新投资用于航道建设……他表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设立全面策划和统筹协调的总体规划部门。本报记者 孙璇 通讯员 蒋开球(Robby/编制)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