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甜蜜”中国的河南人——访中国糖果业巨子赵启三(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07:07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甜蜜”中国的河南人——访中国糖果业巨子赵启三(图)
  在上海有家用一个个小小糖块、巧克力垒起来的国内外闻名的企业——中国金丝猴集团有限公司,这个被称为“甜蜜事业”的大型企业集团,横跨7省1市,拥有16家成员,产品囊括糖果、巧克力、保健饮料、小食品等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企业有员工7000多人,固定资产7亿多元。

  引领“甜蜜事业”步入大上海的,是赵启三,沈丘县付井镇人。

  “找出路”

  说起创业的艰辛,赵启三说:“一言难尽、不堪回首!”“蹲过码头,睡过车站、澡堂,拉板车走村串户,沿街叫卖,一天、两天不吃饭是常有的事。现在都挺过去了,不说了!”

  1979年的一天,赵启三被任命为沈丘县农机修配厂这个濒临倒闭厂子的厂长,面对112万元的负债和37个拿不到工资的职工,他有一种慷慨赴难的神圣感。为给企业找出路,当时他心一横:转产!生产食品,农机厂更名为沈丘食品总厂。

  不少人为他的选择捏一把汗。赵启三说:

  “认准的道儿不回头,再难的事儿不低头,我就是这么个人。”

  没钱,借!他进县城,从朋友那里借了2000元钱,作为启动资金;没原料,大家对!他发动村里的老乡们把磨好的面粉拿出来,交给食品厂生产糕点算作投资。赵启三拿着卖点心的第一笔收入购买设备,生产罐头。又将卖罐头的钱拿来生产“金丝猴”奶糖,开始了他的“甜蜜事业”。赵启三靠着“不回头”的韧劲儿,到90年代初,食品厂年总产值已达到几百万元。1996年10月,成立金丝猴集团,翌年7月,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企业集团。

  “跑市场”

  “不断地跑市场是老赵成功的秘诀。”上海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宝根如是说。

  赵启三也不避讳:“市场经济就得跑市场,95%的客户我都拜访过。”

  1991年腊月,当人们正在兴高采烈地准备迎接春节的时候,赵启三却率领一帮中层干部闯南京、奔上海,进行市场调查,为企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适应市场变化,赵启三提出一个“变字经”:

  “市场变我也变,市场不变我也变,我变引导市场变。”

  “在管理及营销上,我们也都依据市场动向及时求‘变’。我们根据地域特色把全国市场划为八大销售区域,在200个县以上城市设立办事处,建5000多个专柜,用近8000万元维护庞大的网络市场。实行分权销售,集权管理,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

  和赵启三一起打天下的赵东旺说:“赵启三是个‘不回家的人’,他只要有时间,就到处跑,进行市场考察。

  “借脑袋”

  赵启三说:“企业依靠人才,人才支撑企业。金丝猴不姓赵,谁有本事谁来干!20多年来,我靠‘借别人的脑袋’办企业。1979年开始搞食品时,当时厂里有三四十人,80%没上过学。没办法,我只有引进大学生,聘请专家。”

  “20多年来我和引进来的大学生都是朋友,他们结婚我给房子、婚礼我主办。他们感到很温馨,都把金丝猴当做自己的家。现在企业里本科、大专以上学历的有上千人,高层、中层90%的管理人员是大学生。”

  1986年3月,从南京请来的专家在付井镇突发心脏病去世,赵启三把给父亲准备的木料拿出来给他做了个棺材,像儿子送父亲,披麻戴孝为专家送行。赵启三重视人才的举动一时被传为佳话。

  “除了‘借脑袋’,赵启三还注重‘补脑袋’。为提高职工的素质,1993年以来,公司利用暑期生产淡季,从高校和科研单位邀请专家、教授来厂讲课。专家教授每讲一天课,便付给讲课费1万元。赵启三认为这个钱再多也应该花,这关系到企业的千秋万代。不仅‘请进来’,还鼓励‘走出去’。每年公司要派遣百余名技术骨干到大专院校和企业学习先进技术。正是通过各种学习,金丝猴集团才具备了较高的整体素质,产出了质量高的产品,甜蜜了广大消费者的心。”上海金丝猴集团总经理宋晓虎说。

  “豫沪补”

  从开始的借钱、借粮,“借船出海”、“借脑生财”,赵启三“借”上了瘾,后来又发展到“借平台”:借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企业家之力,合资成立了裕达食品有限公司,后又成立了中新合资的金隆食品有限公司;借港商之力合资成立了裕恒食品有限公司;1994年,赵启三又借助上海“国际大都市”的优越环境,成功地兼并了上海一家亏损的国有食品厂。正是有了这个平台,“金丝猴”集团又购地100多亩,把总部迁到上海。赵启三说:

  “集团总部搬到上海,将为企业更进一步的铸精品王牌、建百年老店打下良好基础。”

  “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所需原材料也将日益增多,集团一方面发挥河南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优势,把河南作为原材料的加工基地;一方面发挥上海的资金、技术、管理、对外窗口等优势,把上海作为人才聚集和培养的基地,使两地优势互补,既可加速企业的稳健扩张,又能带动两地的交流和发展。”

  国内企业在上海站稳脚跟,无疑是迈向国际化的第一步。“金丝猴”的“迁都”信号,在向人们诉说着他的国际化进程。②9本报赴上海报道组张靖 李虎成

  责任编辑:陈要逢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