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同心战旱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11:34 云南日报

  ——思茅抗旱一线见闻

  科学数字统计,今年5月1日至5月25日,思茅全市降雨量仅有21.2毫米,还不到历史记录最少年份的一半,这块土地正经受着历史罕见的旱灾考验。天大旱,人咋办?在思茅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全市展开了一场干群同心、军民携手的抗旱斗争,演绎出一个个天旱人勤战天公的感人场面。

  劲往一处使

  5月25日,走进思茅市委和市政府办公楼,感到有些冷清,想找领导了解全市旱情,一打听才知道市领导都沉到全市抗旱一线组织干部群众抗旱去了。经了解得知,市委、市政府已连续召开两次抗旱专题会,对全市抗旱救灾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先后组织36个工作组带着资金、物资、人员和办法深入全市各县区抗旱一线,配合县区领导一起全力组织指挥群众抗旱保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各级领导身先士卒的表率行为极大鼓舞了全市干部群众的抗旱斗志。

  目前全市有近80万人、4000多台机械设备奋战在抗旱第一线,投入资金近800万元,抗旱浇灌面积达14万亩,临时解决6万多人和5万多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惜水如金抗大旱

  大旱之年水贵于金,水就是希望,水就是生命,为把有限的水源使用效益提高到极限,思茅市各级干部群众和科技人员动脑筋,想办法,创新发明了很多节约用水的好办法。5月28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翠云区龙潭乡小田村,只见50多亩的连片烤烟苗地里,两百多名解放军官兵和农村群众头顶烈日躬身劳作。走近细看,发现他们每人一手拿一根小棍,一手拿一只木瓢,在每棵烟草旁戳两个小洞,浇半瓢水,然后再在浇水后的小洞上盖上两把干土。如此精细规范,令人叫绝。这样的做法,是当地农科人员和干部群众一起发明的人工节水滴灌法,目的是用有限的水产生最佳保苗效果。群众告知说,这样做节水又保苗,一次浇灌能管5天,只是劳力投入大,但只要能保住烟苗,再苦再累也不怕。据了解,这种人工节水滴灌法已在全市烤烟种植区推广。

  确保生活用水

  今年历史罕见的旱灾已给思茅市部分山区群众的饮水造成严重困难。为不让一名群众因旱灾死亡,全市各级已下了死命令,成本再高,代价再大,也要确保山区受灾群众的生活用水。由于山高坡陡路遥远,有的地方每吨水的运输成本最高达到了130多元。5月27日,记者亲眼目睹一辆辆军用大卡车艰难地行进在翠云区龙潭乡东北面陡峭崎岖的小芦山山路上,每小时只能行进3公里,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但为了山上数千名山区群众的生命保障,连日来在思茅军分区等部队的强力支援下,每天20天多吨清水都保证送上山去,吨水运输成本达121元,山上群众每天都能喝上来自山下20多公里外的龙潭湖水。

  不能因干旱让一所学校停课

  曾因干旱缺水而让山区农村小学放过“水假”的思茅市,今年明确要求全市不能因干旱而让一所农村学校停课。各地把保学校师生生活用水列为今年抗旱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到5月26日,全市山区农村已有184所学校严重缺水,原有水源枯竭的有96所。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各县区乡镇优先保证对学校的供水。27日,在翠云区龙潭区麻栗坪村,记者看到,村完小学生一人提一只小水桶,排队等候接水。乡党委书记告诉记者,全乡9所学校1400多名学生都面临缺水困难,但由于供水保障做得好,目前没有一所学校停课。地处东北面小芦山山区的平掌寨、黄草坝、麻栗坪3个村委会是全乡旱灾最重地区,5000多人生活用水困难,供水任务十分艰巨,但就是在这样的地区,每天都能听到从学校传出的朗朗书声。

  朱毅 汪丽军 李汉勇(云南日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