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要求对夏季高温报道时不再使用火炉一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4日12:47 桂龙新闻网

  国际在线消息:昨天上午,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为南京“火炉”摘帽,要求全市包括媒体在内的各个相关单位,今后在对南京夏季高温的报道时不再使用“火炉”这个词,这是继重庆、武汉之后,又一“摘帽”的“火炉”城市。

  “长江三火炉”为何接二连三地急于“摘帽”,引起不少专家的关注。有专家提出,“火炉”只是一个民间称谓,“摘帽”能否促进城市发展有待事实验证,如果“摘帽”更多
地是建立在政府意愿基础上,而缺乏足够的事实依据,这种“强摘”行为就值得商榷。

  “火炉”摘帽的两大原因

  南京市宣传部副部长曹劲松昨天在解释为何“摘帽”时,提出了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火炉”这一词并不是一个学术方面概念,而是民间称谓,南京被冠以“三大火炉”之一,与气象数据并不符合,无论是夏季最高温度绝对值,还是平均温度相对值,南京都排不上全国前三位。

  另一方面,他提出“火炉”对南京的城市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最突出的就是旅游业,一到夏天,游客首先考虑的是“避暑纳凉”,虽然南京拥有众多的人文、历史资源,但一听说南京是个“火炉”,人家可能就会害怕。而且从招商引资方面,“火炉”的称号没有正面作用。

  南京已不是“热中心”

  省气象台的首席预报员韩桂荣说,夏季平均最高温度、夏季的极端高温最低值、夏季极端高温的最高值、以及夏季的高温天数,这些指征都是夏季“热力”的数据,南京的气象专家在对比了南京和重庆、武汉50年的气象资料后,有以下发现:

  1951年至2001年间,重庆的夏季极端高温最低的为36.8℃,平均最高温度为39℃,极端高温的最高值为42.3℃,高温日数最少的为1965年的12天,高温日数最多的为1961年的59天,平均高温天数为28天。

  这期间,武汉夏季的极端高温最低值为35.2℃,平均最高温度为37.4℃,极端高温的最高值为39.4℃,其中高温日数最少的为1954年的1天,高温日数最多的为1959年和1961年的44天。

  而南京,这50年夏季极端高温的最低值为34.9℃,其中平均最高温度为37.2℃,夏季极端高温最高值为40.7℃,高温日数最少的年份为1999年的0天,最多的为1966年的35天,平均高温日数为16天。

  从长时段的气候特点来看,南京的夏天要比武汉和重庆凉爽,既然武汉、重庆两大“火炉”纷纷宣布“摘帽”,那么南京弃用“火炉”称呼也是理所当然。

  另外一项统计表明,南京近50年的夏季平均温度每10年下降0.113℃,呈现逐步“熄火”的趋势。韩桂荣说,尽管最近两年的夏季高温出现了抬升的现象,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夏季高温的最中心并不在南京,而是在浙江、福建、江西和上海等地,它们的最高温度都要比南京来得高。例如2003年,山西一个县的最高温度达到43℃,而2004年浙江大片地区都出现了39℃~40℃的高温天气,因此南京在周边城市中已经不再是“热的中心”。

  摘帽还不具备充足科学依据

  南京大学一位气象学专家指出,1999年北京气象出版社出版的《南京城市气候及其灾害性气候》一书中,明确将南京列为沿长江三大“火炉”之一,这是建立在众多的气象数据之上的,应该是具有权威性的。“火炉”这个称谓是过去很长时间里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民众的感受,同时也得到了各地气象台的科学印证。当然,这里的“火炉”将范围界定在“沿长江一线”,从全国范围来看,最热的地方应该是新疆哈密地区。

  重庆弃用了“火炉”称呼,但“摘帽”标准是什么,都没有一个统一说法。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南京的酷暑年份比以往是有所减少,从平均来看,十年平均温度下降0.113℃,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南京可以“摘帽”。举例来说,如果原来的平均温度在35℃左右,那么下降0.5℃等于降了一个级别,但如果原来在37℃、38℃的水平上,那么这种“高水平上的下降”其实际影响力是很小的。而且,从气象部门的资料显示,虽然夏季平均温度下降,但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却没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反而还略有上升,这说明夏季的热量并没有减少。

  他认为,如果现在南京摘掉了“火炉”的帽子,但今后依然“火势不息”的话,那是会被后人笑话的。

  摘帽对城市发展作用有限

  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金卫东:

  南京“火炉”的帽子对旅游业的影响,至今没有做过明确的统计,单从南京的旅游行业来看,确实存在“淡季”和“旺季”,一般来说每年的春秋两季是旅游的“黄金月”,到夏天和冬天,则进入普遍的淡季。

  如果南京的气候变得凉爽,对于旅游业来说肯定是件好事,但“火炉”的帽子不是人为戴上去的,也不是想摘就能摘的,关键还是看实际温度,游客在出行前看的还是当地的实际温度,当时当地的气象台预报才是最后的决定因素。

  江苏省中旅部门经理:

  对于暑期旅游来说,南京历年来都是华东一线的重要景点,摘掉“火炉”的帽子是否会推动当地的旅游,现在还很难说,这可能需要经过几年的实际运行后才能论证。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又有所担心,因为政府取消“火炉”称呼,是否也会从此取消每年的“高温假”,如果是这样的话,夏季出游的人群反而可能会减少。

  南京大学教授:

  南京“摘帽”的出发点应该说是好的,他们可能考虑到对整体城市形象的改变。但也应该看到,事实就是事实,并不会因为领导的意愿而改变,如果国外一些招商项目要考虑到气候因素的话,那他们肯定会向专业的气象组织查询资料,现在国际气象组织拥有所有城市的气象资料,他们可以自己分析决定,并不会受“火炉”帽子的制约。另外,从经济发展来考虑,夏季气温降低也并非完全是好事,南京是传统的水稻产区,如果遭遇“冷夏”的话,还会导致水稻的减产。

  “为摘帽而摘帽”做法不可取

  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葛守昆认为,摘除“火炉”帽子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到底摘这个“帽子”有什么意义?如果单纯为了想摘帽而挖空心思去摘,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对于能不能摘“火炉”的帽子,葛守昆认为这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意愿问题”,“火炉”帽子不是说想摘就摘,想不摘就不摘的,应该由气象学家来确定。

  而至于“火炉”这个称谓到底会对南京城市形象、招商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没有必要摘这个帽子?葛守昆觉得“很难讲”。一个城市的投资环境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它是一个由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很多方面的指标,南京在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人口素质、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等方面占有着很大的优势。如果一个城市的气温能让人感觉舒适,那是件好事,身上整天湿乎乎的确实不是一件舒服的事,但光一个“火炉”的称呼也不能就此决定一个城市的内涵。

  葛守昆说,政府摘帽子应该是出于“城市发展”的考虑,如果真达到了条件,那没话说。但如果不具备条件而硬要摘帽,那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快报记者王夕

  链接

  2004年11月,重庆市委外宣办正式向外公布,由于自然因素形成的“火炉”称谓,有损直辖市的对外宣传形象,而直辖7年以来,重庆的气象条件得到了改善,“火炉”的帽子已与重庆的气象条件不相称,从该年11月上旬开始,不准称“火炉”。

  编后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有人要通过摘掉“火炉”的帽子来改变城市的形象,吸引旅游、投资,专家就可以拿出相关数据资料印证这个思路、理念的正确性、科学性。这本来不是一件坏事。问题是当我们仅仅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仅从某一个侧面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性质、发展变化的规律时,就难以避免堕入形而上学的泥沼。

  来源:

  国际在线 责编:梁凯昌 作者:现代快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