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浮世绘:深的喉,浅的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4日19:46 金羊网-羊城晚报

  一位91岁的老人,得过中风、精神不大好,年轻时有点英俊、满头如沙滩般金黄的头发令人过目不忘,如今风烛残年里经济不太宽裕,却藏着中情局的完整履历和一份里根总统的赦免状,在忠诚与告密中选择了30年的沉默。

  马克·费尔特,“我就是‘深喉’!”在遍布猜疑和无数揣摩中保守了下半辈子的秘密盒子一旦打开,除了让布什总统“吃了一惊”、让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不作任何评判
”,还让全球新闻界的解密欲望得到极大的满足。

  无论老人是否真打算将自己30年的隐忍换成“红利”,但不可否认,“深喉”露面不到24小时,当事人和事的“掘金指数”纷纷上扬。

  有人说,他是完美的匿名偶像。他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让记者职业声誉极大提高,保护线人成了媒体的“铁律”,当然———《华盛顿邮报》跃到与《纽约时报》同等的地位,报道出“水门事件”的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年轻却一举闻名世界———他们是最大的获利者,可是社会却在纷扰中改变了进程和潜规则。

  神秘的“深喉”是当时《华盛顿邮报》总编西蒙斯的杰作。他套用了色情电影《深喉》的片名,虽然有点赤裸裸和肮脏,但作为告密者的化名,是因为两者一样造成社会困扰和争论。

  《深喉》堪称历史上获得商业成功最显著的一部影片。在上世纪70年代《深喉》公映前,这种电影一般仅长10分钟,而且只在夜总会里“浮光掠影”。但《深喉》长达1个小时,而且还有完整情节,虽然政府的封杀跃跃欲试,但其受欢迎的程度反而越来越强烈。西蒙斯在封杀和揭露间找到了共鸣,“深喉”成了嬉笑却记忆深刻的历史符号。

  “深喉”现身了,于是,原来的怀疑对象———像基辛格、像小布什的老爸,个个成了虚假符号;于是,政界在寻找别的悬疑案背后的“深喉”,新闻界呼吁每一件黑幕里的“深喉”。

  就像台湾,国民党马上悬赏5000万元,寻找去年“两颗子弹”选举不公的“深喉”。真相埋没在政治疑云中,把已死的陈义雄当成枪击案的嫌疑人,犹如“把白熊打出黑眼圈当成大熊猫”。

  让我们再回忆一下:1974年,费尔特斩钉截铁地对《华盛顿人》杂志说:“‘深喉’不是我,我不是‘深喉’。”1979年,费尔特在其名为《FBI金字塔》的回忆录中写道:“我从来没有向伍德沃德、伯恩斯坦或其他任何人泄露过情报。”

  真实与谎言如今看来那么摇晃,包括尼克松,包括费尔特,也包括那“两颗子弹”。

  ·胡泉·

  (日京/编制)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