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愿生命教育推而广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5日02:38 法制晚报

  昨天,甘肃有两名中学生因学习压力大分别跳楼、服毒自尽;6月1日,在湘潭市某公园,18岁的中学生马亮亮自缢身亡,他的裤兜里揣着一本“死亡笔记”,记述了他的迷茫、苦闷以及不堪忍受的生活压力。

  18岁正是人生的花季,可是马亮亮却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虽然,马亮亮的身世令人同情,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也是事实,但如果只是因为这些就选择死亡,那么,笔者认
为,更重要一个原因在于“生命教育”的缺失。

  长期以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生命与死亡的教育在我国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这就使得青少年面对压力或遭受打击的时候,由于对生命的价值缺少正确的认识而作出极端的反应,再加之中国人对死亡所特有的忌讳,使得死亡教育很难得到认同,而近来频繁见诸报端的中学生自杀事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前不久,笔者看到过一则新闻,说的是海口市某校组织高一学生参观殡仪馆,在模拟演示中了解尸体火化过程,开展了一次死亡教育的试验活动。死亡教育以这种方式突然展现,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热烈讨论。有媒体斥之为“变态班会”。然而,笔者倒认为,这样的教育实践值得推崇。事实上,国外很多学校都开设有死亡教育、生命教育的课程,例如在英国小学的课堂上,护士或殡葬行业的从业人员对小学生讲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并且让学生轮流通过角色替换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如父母因车祸身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让孩子们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他们认为,这门课程将帮助学生体验遭遇重大挫折和生活方式突变时的复杂心情,学会在非常情况下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类有着明晰的死亡意识,也正由于这种意识,才使人对生命倍加珍惜,努力成就自己的一生。而长期以来,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的缺失,却使得我们的孩子对于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正因如此,教育之“育”就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令人欣喜的是,上海最近颁布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这意味着关于生命的现代教育理念,终于进入我国中小学校园。

  称之为“生命教育”也罢,“死亡教育”也好,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地方都能向上海看齐:尽快建立起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帮助孩子们通过对生命艰辛的体会和对死亡的了解,真切地明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旦逝去,便无法追回,从而更加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

  class=B14 colspan=3>

  作者:胡杨木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