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重温沪西革命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5日03:40 解放日报

  沪西是上海开埠后较早建立近代工业、产业工人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沪西革命史陈列馆日前在沪西工人文化宫主楼开馆,150余张照片、一万多字历史资料和10多件实物展品再现了沪西革命斗争的悲壮场面———

  烈士书信展示英雄情怀

  徐玮烈士是沪西团组织创始人之一,1922年起在沪西为工人阶级办补习班、为创建沪西工友俱乐部做出卓著贡献,曾先后被任命为青年团小沙渡部委书记和团浙江省委书记,1927年被捕,1928年5月3日英勇就义。

  筹划展馆过程中,普陀区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得知,徐玮牺牲前曾化名写下三封家书,托付狱友带给家人,这些珍贵史料保存在徐玮遇害地浙江。今年3月底,工作人员来到浙江档案馆,将书信原稿拍成数码照片。此后,徐玮的侄子徐立人又捐献出珍藏多年的书信原件。他说:“‘前人先去后人到,生死寻常何足道,但愿此生有意义,哪管死得迟和早’,我希望用这些书信教育下一代。”

  革命囚诗纪念牺牲英烈

  “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内血,一般鲜艳一般红。”陈列馆入口处,这首用草书书写的革命诗歌格外引人注目。

  这首刻在国民党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牢房墙壁上的囚诗,曾作为无名烈士诗在全国流传,后来又被镌刻在龙华烈士陵园的碑林。上世纪80年代,普陀区党史研究室得知这首诗的作者尚在,系1933年任中共沪西区委书记、解放后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的张恺帆。1990年6月,普陀区派人赶赴合肥拜访张老,据他回忆,1933年,他在吴淞被捕,关押在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在狱中,他为纪念被枪杀的烈士,在墙上写下这首诗。那次造访,张恺帆写下这幅书法,一年后张老便离开了人世。

  离休干部捐出私人珍藏

  展品中,有一支保存完好的钢笔,是解放后首任中共普陀区委书记吴亮平曾经使用过的笔,由离休干部陈南秀将钢笔保存至今。

  吴亮平早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就读,1930年他回国后遭到迫害,以教书为掩护,开始译著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他曾是上海学联执委,主编学联刊物《血潮月刊》,“五卅”期间曾带领学生参加游行。新中国成立后,吴亮平任中共普陀区委书记,陈南秀任其秘书,当时,吴亮平找出翻译《反杜林论》的原稿请陈南秀帮忙抄写一遍。上世纪80年代,陈南秀到北京看望吴亮平,吴亮平将这支钢笔赠送给他留作纪念。

  本报记者栾吟之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