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税负现状调查:“痛苦指数”05年居全球第二(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5日07:42 新华网
  《福布斯》发表2005年度“税负痛苦指数”,中国内地居全球第二
中国税负现状调查:“痛苦指数”05年居全球第二(图)
  《福布斯》认为,中国经济正高速发展,“税负指数”高是必经阶段

  “痛苦指数”连年上扬2005年中国内地居全球第二

  近期,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发表的2005年度的“税负痛苦指数(TaxMiseryIndex)”在财经界引起轩然大波。这一用来度量全球雇主与雇员的综合税务负担的调查报告称,2005年在全球52个国家及地区中,中国内地的税收痛苦指数位居第二。

  每年,《福布斯》都在编制和出版“税负痛苦指数”,和其他一些衡量政府负担的指标,为企业和个人在全球选择工作和生活地点提供判断依据。从2000年中国开始进入福布斯的统计开始,中国的税收负担指数便一路上扬,2002年位居第三,2004年第四,今年更是以160的指数“跃升”全球第二,仅在几乎年年位居榜首、具有着过于慷慨的社会福利制度的法国之后(税负指数174)。

  “全球第二”有夸大之嫌但宏观税负水平确实偏高

  对于福布斯的调查报告,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安体富表示如下观点:中国内地税负全球第二显然是被夸大了,实际上不可能这么高;但是,内地的宏观税负水平确实偏高。

  安体富认为,报告中对于指标的选取和计算方法有待商榷。首先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税种都较多,而由于税制结构不同,每个税种占收入比重不同,没有可比性,仅从中选取五六个指标,不能代表整体税负的高低。第二,报告所采取的税率都是名义税率,不是实际税负,二者之间有很大差距。比如内外资企业目前沿用两套税法,内资企业法定税率33%,外资企业为15%,实际根据大概测算内资企业实际税负大约为23%,外资仅为11%左右。第三,除了选取指标和口径,有些数字也有明显出入,比如社保金的征收率,在各省市情况不一样,但即使最高的城市如上海、北京等也远没有达到报告中所用的44.5%。此外,报告所选用指标基数都不一样,所得税的征税税基是企业利润,增值税税基是销售收入,个人所得税则是员工工薪所得,不同基数的指标,不便于简单相加。

  安体富同时表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内地的宏观税负确实偏重。从长远来看,过高的税率还会影响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与国外消费型增值税比我国增值税明显偏高

  另一位税务专家同样认可我国内地宏观税负水平偏高。这位专家表示,从税制设计的税负水平看,我国内地名义税负水平不算太高,但也不算低,与大多数国家同类税种的名义税负水平相比,属于中等稍高类型。从1994年税改后的税收制度看,几个主要税种税率的设计,都居于中等税负水平。但由于主体税种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与大部分国家实行的消费型增值税相比,我国内地增值税的税负设计明显偏高。目前我国内地增值税的法定基本税率为17%,如果换算成同国外可比口径,即换算成“消费型”的增值税,则税率高达23%,高于西方国家(大多在20%以下)的水平;企业所得税税率33%,属中等税负水平;个人所得税税负设计虽然不算高,但由于起征点较低,税收级距较小,实际起到的调控作用倾向于一般收入水平者,边际税率水平就显得偏高。

  此外,不同的产业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税负均有差距,不同的企业规模税负损失程度和形式也不同。一般来讲大型企业税负高于中小企业,偷逃税现象较中小企业为少,但欠税较多,税负损失表现为账面税收不能实现。而小企业则多是以不规范的会计核算降低税负,人为(客观的和主观的因素均有)少缴税,偷逃税现象比较严重。从不同的所有制性质来看,国有企业的税负高于私营企业,私营企业则高于个体户,而外资企业的税负水平几年来一直最低。

  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征管不力拉大名义与实际税负差

  捷安国际北京中瑞成联合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何培刚认为,造成福布斯税负痛苦指数高昂的原因主要在于其选取的指标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之间的差异。

  无论是外资企业、内资企业还是个人,其实际缴税的税率都会低于名义税率,这种差距在一些征收率高的国家不甚明显,但我国税务部门尽管近年来在不断加强征管水平,征管依旧是一个短板。税收征管手段和理念的相对落后,加大了二者之间的差距。

  比如说个人所得税,现今一个纳税人有着多种渠道的收入越来越不新鲜,而且越是高收入阶层,往往多元收入也就越多,这对于税务部门能否足额征收形成挑战。目前来说个人所得税的缴税主体,是广大的工薪阶层而非真正的高收入人群,显然已经难以体现公平税负、合理负担的原则。再比如企业所得税,房地产企业高额利润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对照一下地产企业利润在整个税收中的比重,就很难说认可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税负指数·政策效应

  中国高税负———

  丝毫没有挡住外资涌入速度

  通常来说,缴税痛苦指数越高,对外资的吸引力越小。但在中国内地,这一规则有些失灵:高居全球第二的税负丝毫没有阻滞外资涌入的速度。

  在《福布斯》国际版发布“税负痛苦指数”报告的几乎同一时间,最新一期《财富》中文版发布的《2005年度外商投资调查》清晰显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丝毫没有减弱。最近三年,认为外资企业多数盈利的人的比例逐年增加,分别为56.8%、65.8%、69.5%。现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承认,它们在中国获利颇丰。

  《财富》(中文)调查的另一个结果是,如果在中国扩展或者建立新的业务,超过56%的外商认为三年内可以盈利,九成以上的外商认为五年内可以盈利。

  来自官方的数据,2004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金额为606.3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为1534.79亿美元。2004年前11个月,反映外商投资意愿的领先指标———中国合同外资金额为1350.3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36%。2003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535亿美元,2004年的FDI金额比2003年增长了13.3%。

  税负指数·专家观点

  适度减税———

  推进增值税改和完善所得税

  无论税收超常增长的原因如何,从结果看,我国内地税收弹性系数和宏观税负的提高,实际上说明我国执行的是增税政策,国民经济的税收负担是重的。从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来看,相关专家主张“适度减税”,当务之急则是进一步完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据悉,我国自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关于要不要减税,一直存在着争论。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分步实施税制改革的问题,其内容包括8项改革。安体富认为这很明显是一个适度减税的方案。从2004年开始在东北试点的增值税的转型、农业税改,包括大家极为关注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并轨,都有减税因素在内。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推进增值税改革和完善企业所得税。

  税负指数·名词解释

  宏观税负———

  另一种考量税负水平的指标

  相对于《福布斯》的税负指数,宏观税负也许是横向衡量国家、地区税负水平的更为合理的指标。所谓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税收收入占该国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我国内地宏观税负最低是1996年的10.18%,此后每年以接近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2004年达到19%。考虑到社会保障等因素,中国内地目前宏观税负水平将与发达国家持平,再考虑到大量非税负担,实际宏观税负水平则大大超过发达国家,而中国的经济发展还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自1994年以来,我国税收一直持续高速增长,1993年全国税收总额仅为4255亿元,11年后税收增长了6倍还多。1998年来,我国连续7年GDP增速均在8%-9%左右,而同期税收增幅年均为19.3%,尤其是2004年,同比增长高达25.7%,税收增幅相当于全年GDP增幅的2.5倍。

  尽管有加强税收征管等原因,但要确保国民经济持久、稳定和健康发展,税收与GDP的增长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匹配关系。最理想的状态是税收与GDP同步增长维持在税收弹性系数范围内,即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保持一个科学合理的比率。通常,专家们认为,我国内地的税收弹性系数保持在1.0—1.2之间较为恰当。

  税负指数·计算方法

  高达160的指数怎么得来的

  令中国内地的企业、企业家、经理人及其员工们如许“痛苦”的税负指数是怎样得来的?据悉,这一指数是根据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雇主社保金、雇员社保金、消费税以及财富税6项加总得出。《福布斯》杂志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范鲁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国的税负指数是以北京为模板计算的。中国经济正高速发展,“税负指数”高是必须经历的阶段。

  高达160的指数的由来大致如此:其中5个主要税种的法定税率企业所得税33%,个人所得税按照超额累进税率的最高档即边际税率45%,公司缴纳的社保金44.5%,个人缴纳的社保金20.5%,消费税则取自增值税的税率17%,再加上占据较小比例的财富税,得出指数为160。(齐雁冰)(责任编辑:罗茜)(来源:北京青年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