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香格里拉县金沙江河谷发展蚕桑产业走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5日10:54 云南日报

  眼下,香格里拉县金沙江河谷区140多公里长的地段上,万亩桑林含绿吐翠,农家院舍里的蚕已开始吐着缕缕银丝,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蚕农们的脸上,他们欣喜地告诉记者:科学、和谐发展的思路,把传统产业激活了,荒坡披上绿装,农民增加了收入。

  山乡披绿装

  如今,在香格里拉县金沙江沿岸可以看到村村寨寨都种植着成片郁郁葱葱的桑林。上个世纪90年代末,这一带的森林覆盖率为65%,自发展起蚕桑等经济林以来,短短几年这一片区的森林覆盖率就增加了5个百分点。

  虽说当地种桑养蚕历史悠久,但真正把它当成支柱产业培育还是近些年当地党委、政府贯彻科学发展观,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发展的新举措。近几年来,香格里拉县共投入400万元资金扶持桑蚕产业,进行技术培训,示范户、重点户帮扶,帮助蚕农支付购置桑苗、蚕具的贷款利息,建设了上规模、上档次的小蚕共育室。群众普遍反映:党委、政府及时引导,传统产业与新科技结合,收效比预想的好得多。尤其是当地山清水秀无污染,气候温润,桑叶肥厚纤维质高,所产蚕茧经鉴定比其它茧高出3个质量等级,茧壳拉丝长达1.3公里,且韧性特好,在市场上一直占有高质高价的地位。

  县供销社还成立了蚕茧有限公司,帮助农户解决了销售问题。为了保护蚕农利益,蚕桑办与公司协商制定出保护价格,拟订出组织外销和就地加工两套方案。去年公司将部分蚕茧加工出售,产品供不应求,还“欠下”客户自愿付款订货的700多床丝绵被。

  农户唱欢歌

  金江镇新建村委会上所邑村民小组邓德品一家人,这几天像服侍初生婴儿一样管护着即将结茧的10张春蚕。自从去年11月参加县里召开的种桑养蚕先进户表彰大会回来,老邓下定了“养蚕致富”的决心。他指着房后那片绿茵茵的坡地说:“今年我还把那2亩寡地也改种成桑树,种桑面积达到9.8亩,今年纯收入突破1万元不成问题。”

  邓德品家是2002年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开始种桑养蚕的,老邓尝试着把7.8亩坡地和寡沙地种成了桑园,经过精心管理,成活率达到95%以上,2年后形成大片绿阴。去年春上,在县里派来的技术员的指导下,他家从做茧房、编蚕簸、制蚕簇到第一季春蚕出售完,只花了40天时间,全年4季蚕共养了8.5张,每张蚕平均收入632元。老邓还掌握了许多过去闻所未闻的养蚕知识,成了种桑养蚕的“老把式”。他说:“我在金沙江边种地50多年,为这片河滩地上增收试过多种办法,现在找到种桑养蚕这条道,既帮助我们增收致富,又绿化了山川河谷。”

  上江乡蚕农刘尚中,承包了204亩土地种桑,以前靠传统养殖,每年最多养出2张蚕,收入1000多元。2004年春开始,蚕桑办技术人员手把手传授给他种养技术,当年收入24000元。今年春蚕一季,刘尚中就养了18张蚕,他计划夏蚕养40张、秋蚕40张、晚秋蚕18张,全年可完成116张,按每张蚕产茧45公斤,中等茧每公斤卖14.5元计,收入超过7万元。

  一批敢闯敢试的农民走在前,推动了香格里拉县江边河谷地区种桑养蚕业的发展。去年底,虎跳峡镇、金江镇、上江乡的万亩桑植区内,已有500农户附带养蚕,产值接近90万元。

  绿桑酿银线,银丝变金钱。香格里拉金沙江河谷变绿了,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李毅铭(云南日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