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心不厌精手不忘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5日12:20 大众网-齐鲁晚报

  应山东大学之邀,陈茗屋先生从日本专程前来讲学。大约20年前,茗屋先生曾经在山东传道授业,今天我们说到枣庄等地书坛活跃、印人辈出,茗屋先生在此拓荒播种的功劳是毋庸置疑的。

  1983年茗屋先生在全国篆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声名鹊起之时他却远渡扶桑,把书界印坛的喧嚣甩到了身后。曾有人在文章中说道:“有两个快被人遗忘的海上印风传承者—
—陈茗屋和吴子健。”说到“遗忘”,我想是指在吵吵嚷嚷的书法大舞台上见不到这两位先生的身影了。其实,在大家对“声名”趋之若鹜的时候,能够冷静地“躲闪”一下、“沉寂”一时,大概不是坏事。你看,茗屋先生二十年来潜心钻研,所思所获不是比那点“声名”有价值得多吗?他现在是日本秦汉会主席,大阪大学和京都艺术大学的教授,在学术与艺术的探求中大有精进。

  我曾有幸读到不少茗屋先生的印,反复琢磨欣赏,有一种读唐诗般的享受,严羽总结唐诗的风格之妙有二,一是优游不迫,一是沉着痛快。把这两点用到我对茗屋先生印章的理解上,心里深感契合。他治印,“快剑断蛟”、“昆刀截玉”,淋漓畅快,从容自信。在茗屋先生构建的印面空间里,既有响滞飞云、浪遏飞舟的气势,又有燕舞飞花、寒树孤云的精妙,让人感到疏秀飘逸的野鹤闲云的意味,也给人“武士挥戈”的恢弘气势。这让我想到汉碑中的《石门颂》,也想到晋人书迹的逸韵雅趣。如果说碑与帖的融合在书法中还难以尽善尽美地表达,那么,在茗屋先生的印章中却有精妙的灵犀通会。

  茗屋先生为人质朴,从不摆老师的架子,我与他交往,亦师亦友的感觉真好。茗屋先生授徒从不故弄玄虚,他总是将笔法、刀法、字法、章法、墨法,还有制作法等讲得清清楚楚。其实,技巧不可忽视,它是完成作品的手段,其自身也是艺术美的重要内容,没有技法的支撑就无从谈起神采或风格。孙过庭说:“心不厌精,手不忘熟”,有了这一步才能“潇洒流落,翰逸神飞”、才能“游刃恢恢”,才能得“合于桑林之舞”的妙境。茗屋先生教会我“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这个教益我会久久记取,我在心里说:“茗屋先生是最好的篆刻老师!”

  陈茗屋,1944年生,又名推之,亦作退之,原籍浙江镇海,生于上海,曾任上海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篆刻初受方去疾启蒙,继获钱君匋指导。出版有《茗屋扶桑留痕》、《陈茗屋印存》、《茗屋的字》。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