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别急于给学生打上不诚信的烙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5日13:09 红网-湖南日报 | ||||||||
作者:梅广 日前,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林蕙青透露:从今年起,以参加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的违规事实及处理结果为内容的“考试诚信档案”,将记入高考考生电子档案并提供给有关高校,作为高校是否录取考生的重要依据之一。(据新京报6月3日)
事前没有任何征兆,又恰逢高考即将来临之机,教育部突然出台这样一个政策,在时间的选择上确实令人费解。坦率地说,一名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十多年的学生生涯要经历无数的大小考试,在考场上有无不当之举,恐怕连自己也无法说得清楚。而什么样的行为要被记档立案、对大学招录又会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这更是他们急需得到答案的问题。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高考具有无以替代的特殊地位,十年寒窗是否付之东流,希望也就寄托在高考结果上。而正当他们全力以赴为人生第一考进行最后冲刺的关键时刻,教育部来了这样一个决定,对即将进入考场的学生造成的影响和压力显而易见。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诚信档案必须含有考生历年参加全国统考的考试诚信记录信息,对有违规记录的考生统一用字母“W”予以标识。这样就产生了如下几个问题:首先,考场违规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其中应包含有诸多具体情节和行为,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不区分程度大小,不考虑后果轻重,将所有的违规行为都简单地用统一标识来确认,这样做对学生是极大的不公平。其次,学生正处于不断成长、成熟阶段,如果是多年前在考场上有过不当之举,也属于幼稚而为,既不必纠缠不放,更不应该成为他们人生进步的包袱。如果要坚持这样做,说好听点是不太厚道,要说直白了,那就是过于苛刻、几近残忍。在个人档案中刻下少年甚至儿童时代的疤痕,在国家公职人员到普通群众百姓中都少有先例,没理由要拿学生开刀。 考场出现违纪违规现象,完全可以用纪律、制度或法律手段去应对,不能为了规范考场秩序,就让学生受过。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部分学生出现考试诚信问题,这本身就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深层次上找原因,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怎样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全面提升学校素质教育基础的工作上,而不是本末倒置,给学生烙上“不诚信”的印记。 诚信,是品行操守、道德素质的重要参照,而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究竟如何,则要从多个角度去全方位评价。尽管我们知道,考生诚信档案只是针对学生在考场的行为记录,但在关乎道德品质的其他方面,其考量标准尚为空白的情况下,这个惟一的“W”标识,就很容易导致人们对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误解,给学生心理、精神上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