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也谈导游“智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00:30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为了与WTO接轨,眼下不少旅游点争相乞灵于“文化旅游”的法宝以求发起来,可是,导游却往往使“宝物”蒙尘,不很灵验。因为某些导游并不“文化”:“胸无点墨,伴行千里,口无一言”。去夏某日,在棠樾牌坊群尽头,见不少游客站在大石墩上拍照,出于职业敏感,忽对这双高六七十厘米直径超过一米的圆形青石有了兴趣。随口问一旁的导游小姐“此墩何用?”“上马石!”我不禁哑然失笑,从北京胡同、山西大院到岭南大屋都见过上马石,绩溪冯村也见过上马石,不过都是方形阶状,何尝见过如此巨而圆的。便问“谁说的?”
“村里老人说的。”“你见过马吗?这石墩上马行吗?这两只石墩与牌坊并不般配,显然是从别处搬来的,是石柱础。”“哪有这样粗的柱子?”“现在还能看到几人合抱的树。以前的徽州祠堂宏伟,用料硕大。再看石墩边上的榫和槽,应是用来连接房屋构件的。”导游无言。

  数年前,游至唐模“小西湖”,湖边一园,门额名“檀干园”,问导游何义?答:以前这里都是檀树,后来檀树干枯而死了,“檀干园”由此而来。这样的解释索然无味,系望文生义或有“本本”所依,未及追问。默念徽州先民及园主,其文化涵养绝不至如此浅俗,此中必隐深义,实难苟同。乃征之文献和当地宿儒,原来:“檀”为溪名,即檀溪,园前小溪;“干”通“岸”,溪岸;“檀干园”即“檀溪岸边园”,况且“檀干”二字容易使文人联想到《诗经》中名篇名句“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多有诗情画意!

  由此看来,“旅游”与“文化”的密合,不能由导游的“智慧”随意拼接,不然既糟蹋了文化遗产,也断送了“文化旅游”的前程。赶紧“充墨”吧,“行万里路,读一卷书(导游词)”只可求一时生存,绝不能图持续发展!

  作者:贺为才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