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国时评:105张交通罚单考问处罚程序的正当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14:28 新桂网

  新桂网

  安徽来京人员杜宝良从去年7月20日开始至今,在同一地点闯禁行105起,被罚款1.05万元(见本报今日25版)。

  笔者认为,“杜宝良现象”深刻地暴露了“电子眼执法”的严重不足,考问着交通违
法处罚目的和程序的正当性,值得进行认真反思,并切实加以改进。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执法,并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属于行政处罚的范畴。其执法目的和处罚程序不仅要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而且还必须符合《行政处罚法》的原则要求,保证执法目的和处罚程序均应具有正当性。105次违法均属同一违法情节、发生在同一地点且持续时间较长,而交管部门利用“电子眼”对违法行为拍摄后就自动生成了处罚结果,却没有及时提醒或警告违法司机,使同一违法行为长期、持续且反复发生。这严重违背了行政处罚的目的———及时制止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维护交通秩序。同时,对105次违法行为的处罚方式,也违背了《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很明显它对于违法者来说只有“处罚”而没有“教育”,交警部门难逃为执法而执法、为罚款而执法的嫌疑。就处罚程序而言,《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第31条)。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未依法告知,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第41条)。从“电子眼执法”的情况来看,执法机关根本未履行法定程序,只是采取了一种“守株待兔”的实施处罚方式,其处罚决定不仅具有不可置疑性,而且如果违法者因为不知情而拖延了接受处罚时间的话,还采用“驴打滚”和“利滚利”的累积处罚方式,对违法者自动生成新处罚,加重其违法后果。这不仅违反《行政处罚法》的明文规定,也显然违背正当程序要求,其合法性和正当性是值得质疑的。“电子眼执法”只是解决了对违法行为的发现和固定证据问题,处于交通执法的“发现和认定事实”阶段上,而交通执法过程还包含诸如告知违法者处罚事实和理由、听取陈述、申辩甚至举行听证等重要程序,这些程序是法定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当前的“电子眼执法”恰恰忽视了这些重要程序,使得当事人的权利和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甚至造成了违法行为的不断延续和反复出现。看来,公众对“电子眼执法”的强烈质疑和担忧并不是多余的。目前,北京交管部门非现场执法已经占到处罚交通违法行为的60%。全国大中城市的非现场执法比例也越来越大。这说明交通执法中的目的和程序正当性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而且应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交通处罚必须实施,但处罚程序的正当性同样不容忽视。我们希望“杜宝良现象”不仅能得到北京交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而且也能得到全国各地交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以此为契机认真反思和建立健全执法机制和正当程序,使交通执法更具人性化,努力实现交通执法智能化、自动化与执法方式人性化和执法效果最大化的有效结合,切实避免第二、第三个杜宝良出现。

  作者:李克杰

  (来源:新桂网-南国早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