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应知 高考录取程序(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05:15 山西晚报
应知高考录取程序(图)
  高考,每年牵动着众多人的心,其结果将对考生产生重要影响。那么,高考录取体制是什么样的?录取批次如何划分?各批次录取分数线是怎样制定的?招生院校调档线如何确定?这些都是家长和考生关心的问题。

  录取体制是什么?

  教育部《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明确: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在教育部统一领导下,由各省级招生委员会实行属地化管理并负责组织实施。

  高等学校招生实行的是“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在统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高等学校确定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一般应控制在本校招生计划数的120%以内,省级招办按高等学校的调档要求向其投放考生电子档案。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和参加身体健康状况检查、统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符合学校调档要求的考生,是否录取以及所录取的专业由高等学校自行确定,同时负责对未录取考生的解释以及其他遗留问题的处理。各省级招办将监督高等学校执行国家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完成情况,纠正违反国家招生政策、规定的行为。

  录取批次如何划分?

  录取工作分批进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划分,有的将录取批次划分为6批或8批,但多数省市分4批录取,即提前录取院校、第一批录取院校、第二批录取院校和第三批录取院校。具体情况如下:

  提前录取院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一部分招生类别、性质、专业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学校和国家批准提前录取的一些学校集中起来,在大规模招生之前进行提前录取。提前录取院校主要包括解放军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部所属院校以及少数经批准参加提前录取的院校和专业。对提前录取的院校,按照不同层次和特点,分别确定每个学校的控制分数线,招生学校按有关规定确定调阅考生档案数,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第一批录取院校:主要是全国重点大学,还有部分经批准的院校,如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外交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及招收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院校(专业)和各省所属的师范院校。

  第一批录取的院校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第二批录取院校:主要是一般本科院校。该批录取院校专业数量多,招生数量也最大。第二批录取院校实行“根据志愿,按比例投档”的录取办法。

  第三批录取院校:主要是专科类院校和本科院校中的专科类专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大普通班等也并入第三批录取院校。第三批录取院校实行分段录取的办法。

  这4批院校在录取过程中是4个互不影响的独立过程。也就是说,从提前录取的院校开始,在每一批录取工作结束后,对未录取考生档案再重新整理,然后才开始下一批的录取工作。不同批的录取学校相互间没有联系,也互不影响。至于每一批院校中可以选择几个志愿学校及专业,各地可以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由于各个省市录取批次各不相同,考生须按照各省级招生委员会发布的填报志愿的相关规定进行填报。

  各批次录取分数线怎样制定?

  各批录取院校都有各自的控制分数线。据北京市教育考试院高招办负责人介绍,各批次控制分数线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规定,根据当年招生计划、全省考生统考成绩一分一档统计表和往年新生报到率等因素,确定各批各类录取控制分数线。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原则,既要考虑普通高校有挑选余地,又要减少自然落选的人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最低控制分数线,根据当年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依据人数来划定,一般按略多于计划数划定,多数是计划数的1.1~1.2倍,全省考生按考分的高低排下来,排到该人数时的分数,就是当年该省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只有达到该分数的考生才有资格被录取。

  院校调档线如何划定?

  院校调档线是各高校对某地报考该校考生的文化成绩方面的最低要求。院校调档线是在该批院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根据当年考生报考该校志愿情况、分数情况和该校在当地招生计划数确定。

  武汉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严云莲介绍,在同批录取的院校中,由于第一志愿报考人数不均衡,按照各院校招生计划、调档比例和考生成绩,各校的最低调档分数并不一样,这就自然形成了院校的调档分数线。它们一般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所不同的是,部分院校由于生源充足,其调档分数线高于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有的院校由于生源不足,调档分数线就只好定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还有部分院校(专业)调档分数线低于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

  “一般来说,同一批录取院校之间的调档线是有很大差别的。即便是同一个学校在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档线也不同,这是由当地考生所报志愿情况决定的。考生对某一院校报得较多,这个学校在当地的录取分数就高。相反,这个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就要降低些才能完成录取计划。”严云莲说,正因为如此,有的考生统考成绩虽然上了同批控制分数线,但由于未达到所报院校的调档分数线,电子档案不能投放,因而参加不了该校的录取。

  填报志愿要分清哪“五条线”?

  高考分数线公布后,细心的人会发现有军检线、资格线、分数线、提档线、录取线不同的提法。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孙丰林老师介绍说,军检线是军事院校的体检线,多年来一直与普通本科分数线相当,因此可以视为本科二批分数线,不过也可能在本科一批结束后上下浮动,但是幅度不会太大。资格线是最后一批次录取的最低分数线。

  录取时,资格线上的考生依据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录取,但是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专科资格线上的考生对院校和专业不挑剔,基本都有学上。分数线是录取时的主要依据,是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除本科一批分数线是按招生计划的1∶1.2比例划定,其他都是按照1∶1的比例划定的。

  提档线是录取学校提取档案的线,与录取线不是一条线。如本科一批院校的提档线是依据1∶1.2的比例划定的,学校会对提档线上的考生阅档,录取后再把多余的20%的考生档案退回省招办,因此,提档线上的考生不意味着一定会被录取。录取线是学校正式办完所有录取手续后最后一名考生的成绩,没有特殊原因,线上的考生都会被录取。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细看五线,才具备胜算的基础。

  高校如何进行录取?

  按照教育部《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普通高校要严格执行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在招生录取中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当考生德智体美、统考成绩及相关科目成绩大体相当时,不得退掉第一志愿的考生而要求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特别对报考第一志愿的分数相对较高的考生,应特别慎重,没有充足的理由一般不应退档。当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第一志愿的考生不足时,不得拒绝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如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考生不足时,可适当降分录取有志愿的考生。未经教育部批准,高校不得规定男女录取比例;对报考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考生不应限制统考外语语种。对肢体残疾但生活能够自理、不影响所报专业学习且统考成绩达到要求的考生,高等学校不能仅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

  网上录取的程序什么样?

  教育部《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明确,今年高等学校招生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各省级招办将全面实行远程录取管理模式,各高等学校在校内采取远程异地录取方式开展录取工作。

  网上录取的流程为:

  1.省招办按当前批次、当前志愿向招生院校投档。

  2.院校浏览考生档案。省招办投档后,院校组长先登录电脑系统,得到认证后可浏览考生档案。

  3.回收组员档案。组长可监控、浏览组员的录退考生情况,如发现组员没有履行职责,可回收组员档案。

  4.录退考生。对拟退档考生,院校必须指明或说明退档原因;省招办有异议时,向院校提出录取复议或退档复议。

  5.调整计划数。在计划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院校可自行根据生源情况调整该校招生专业之间的计划分布。院校不需经省招办审核,可以对专业之间进行计划数调整。

  6.申请补充档案。若省招办投给的档案都已录退完毕,但未完成招生计划数时,院校可向省招办提出补充档案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查看报考本校在库考生生源情况。在录取完所有志愿后,若仍未完成招生计划数,可在查看考生生源过程中设定下调分数,向省招办提交后等待审核投档,或向省招办提出生源调整方案,由省招办对分数线进行调整后投档或在规定时间内统筹安排有服从志愿的考生给院校录取。省招办也会主动降低分数线或调配有服从志愿的考生给院校补充生源,院校组长可随时查看是否有新投档的考生。

  7.申请批件投档。在某些情况下,若需要对指定考生(如体育尖子)进行录取时,院校必须向省招办提交申请报告。申请报告中可指定多个考生,但每个考生都要写明申请批件投档的原因。

  8.申请“录后退”。对误录取且已向省招办提交并经审核通过的考生,可向省招办提出“录后退”的申请,由省招办审核批准后予以退档。

  9.申请录取结束。院校的招生计划完成后,可向省招办提出录取结束的申请,经省招办审核通过后自动退出,高等学校须将拟录取考生名单报经生源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核准,省级高校招生办核准备案后形成录取考生名单,并加盖省级招办录取专用章,以此作为考生被正式录取的依据。

  10.查阅批复。包括查阅补充档案批复、查阅退档批复、查阅增减计划数批复、查阅录后退批复和查阅录取结束批复。

  调剂录取是怎么回事?

  省招生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执行调剂录取的具体操作方式不同,从大方面讲,调剂录取包括不同学校的调剂录取和不同专业的调剂录取。

  一是,各批次的录取过程中,当考生的电子档案被其填报的志愿院校调阅后,在其所填的各个专业均未被录取时,招生院校根据考生所填报的专业服从情况,将其招入相关专业;

  二是在某一批次的录取过程中,当考生所填报的各个志愿院校都未被录取时,各招办根据考生所填报的院校服从类别情况,将其电子档案调剂到尚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由院校审查录取。如果考生未被所填报的专业录取,且未填写“服从分配”,该档案周转和审阅后合理落选,这种档案被称为“死档”。这种“死档”不能参与调剂录取,它一般被清理并退出运转系统,这就意味着考生落选。

  什么是“定向就业”招生?

  “定向就业”招生是为了帮助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行业培养人才,保证他们得到一定数量的毕业生而制定的一项政策。普通高校可以把招生来源地区和毕业生就业适当结合起来,按国家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列入“定向就业”招生计划,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定向生”。今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定向就业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高等学校自2005年起一般不再安排定向就业招生计划。高校经审核备案后,方可面向地质、矿业、石油、军工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人单位招收定向生,招生人数不超过本校年度招生计划总规模的1%。

  据了解,有定向生招生计划的高校应面向生源所在地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不得指定行业、单位或局部地区生源范围。高校在确定定向招生计划之前,应按教育部规定与定向就业单位签订用人需求协议书。考生一旦被录取为“定向生”,需在入学注册前与高等学校及定向就业单位签订有关定向就业协议。高等学校对无故拒签协议的已录取学生,可取消其录取资格。

  高校对“定向生”的就业去向、奖学金设置、定向就业协议签订等有关要求应通过招生章程向社会公布。录取时,各有关省级招办对高等学校定向就业招生须安排在非定向就业招生同一批次、同时向有关高等学校投档。若高等学校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在该校调档分数线上不能完成,可在该校调档分数线下20分以内、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由省级招办补充投档,高等学校根据考生定向志愿择优录取;如生源仍不充足,应就地转为非定向就业招生计划执行。

  招生部门如何监督?

  “学校负责、招办监督”是高校招生执行的录取体制。那么,招生部门在录取过程中是怎样监督的呢?

  据介绍,教育部在《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考试院主要负责监督高校执行国家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完成情况,纠正违反国家招生政策、规定的行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普通高校的预退考生电子档案,认为不符合退档规定或退档理由不充分的,提请院校复议,院校录取人员要认真复议并实事求是地作出符合有关规定的处理。如院校执意要退档,应写明理由。普通高校应按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完成当年的招生任务。(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网络编辑:金环)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