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应学 考后心理调适(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06:03 山西晚报
应学考后心理调适(图)
不能掉以轻心

  高考结束了,此时考生的精神状态仍然是不能忽视的,因为高考结束并不意味着心理压力的自然消失。相反,随之而来的对考试结果的预测和获知,会让许多考生有不同程度的突发性心理冲突和出现生理紊乱现象。因此,此时的心理调适,与考试之前以及考试之中的心理调适同样重要。

  去年高考结束后,太原市某重点高中一名 考生自感成绩不理想,跳楼轻生。而就在他自杀后的第45天,一纸录取通知书寄来了……

  据预计,从考试结束到成绩公布前后这段最容易被忽视的时间里,60—70%的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成绩焦虑”。心理学研究表明,特别是学习优秀的女孩,更容易因低估自己考分而造成无谓的压力。她们往往过分追求完美,对自己期望和要求过高,考试中稍有偏差,便惴惴不安,在家人的热望和自己设想的“挫折”下表现得十分脆弱而悲观。另外,郭教授分析说,个别性格内向的考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会陷入痛苦的情绪体验中。这时,这类考生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总觉得能力不如人,低人一等。还可能由于过分焦虑、恐慌、烦躁等而“走极端”做出傻事。这些受消极情绪困扰的考生,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调节,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做好考试后的心理调适

  高考后,应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帮助考生摆脱可能遇到的种种心理困扰:

  1.正确估价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人活在世上,要正确估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弱点和不足。知道自己的长处,可以增强自信心,减轻考试后的焦虑,从而树立正确目标;知道自己的短处,可以有意识地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制定正确的奋斗目标。高考是一场比赛,是对考生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和心理因素的总的考验,成败得失不仅仅是考试分数的高低。家长应该了解孩子产生消极情绪的主要心理原因,只有对症下药,才会及时排除孩子们的各种心理困扰。

  比如,对那些把落榜看成是自己前途终结的考生,家长应帮助他们做好敢于面对现实、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让孩子明白,即使扩招了,高校录取名额总是低于考生的总数,总是有人要落榜,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即使落榜,也还可以通过自学拿到大学文凭,或者从事其它事业。千万不能凭一次成败论英雄。学会了自爱自重,学会了喜欢自己,接纳自己,也就不会再产生自杀的念头了。

  2.善于转移注意,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高考后,采取转移注意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其不良情绪的困扰。转移注意的办法很多,比如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与亲朋好友一起去郊游,欣赏一下自然风光,让愉快、轻松的气氛冲淡烦恼,使精神得到充分的松弛;在得知考分不理想后,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到企事业单位打零工,或听听音乐、看看电视,分散或转移对挫折的注意,使考试失败的阴影逐渐淡化,从而有效地防止挫败感和焦虑感的产生。

  3.掌握放松技巧,保持常态心理。考试后的紧张焦虑心情,可以通过自我放松得到缓解。放松的办法主要有:气功放松、音乐放松、自我暗示放松等。这里着重介绍一下自我暗示法。所谓自我暗示,就是用放松的语言自我安慰,如性格内向、谨慎胆小的女生可这样进行自我暗示:“我性格内向,自我感觉往往不太好,但我想,在事情未成功之前还是把前景想得坏一点,头脑清醒一些好。不过,我也时时告诫自己,只有努力让自信战胜自卑,才能有所作为!”又如,在等待考分和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里,可这样暗示自己:“考试都已过去了,其实无论我现在怎么想,都没有太大的作用,我实在没有必要浪费时间。”“我平时复习得很扎实,在考场上的感觉也不错,我想考上大学是没问题的。”只要有效地运用了这些暗示的方法,就可以缓解考后焦虑紧张的心理。

  4.及时排除刺激物的干扰。有的考生认为考得不理想,可能是因为成就动机太高,比如没有考上重点大学或重点专业等。老师关心、他人嘲笑都可能成为引起心理困扰的刺激物。因此,要引导考生注意排除这些刺激物的干扰,如果是成就动机太高,那么就应当重新估价自己,建立一个适当的奋斗目标;如果是害怕家长责罚,那么则应当向家长讲清道理或请亲戚朋友来协调。只要对症下药,是会及时排除心理困扰的。

  5.把握机遇,重整旗鼓。一般来讲,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休息,考生都会走出情绪的低谷。高考给予了考生一次甄别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的极好机会,使考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新确立努力方向。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因此,应教育考生把握住机遇,朝着重新确立的目标继续前进。

  应该了解产生消极情绪的主要心理原因,只有对症下药,才会及时排除考生的各种心理困扰。比如,对那些把落榜看成是自己前途终结的考生,家长应帮助他们做好敢于面对现实的心理准备。让其明白,即使扩招了,高校录取名额总是低于考生的总数,总是有人要落榜,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即使落榜,也还可以通过自学拿到大学文凭,或者从事其他事业。大量事实表明,没有进过大学校门的有志之士,通过自身的努力,而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的大有人在。如果是考生的成就动机太高,家长和老师就应当让考生学会重新估价自己,建立一个适当的奋斗目标。

  本报记者 吴学强(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网络编辑:金环)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