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记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一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09:0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油气储集层数亿年完成的“三部曲”:沉积、成岩、成藏。

  王一刚,凭着勤学苦钻,从扎小辫的采集工到硕士生,并成长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著名高级技术专家,她用30年实现了个人人生的“三级跳”。

  今年“五一”,根据她在油气田地质勘探研究领域中的突出贡献,王一刚幸福登上全
国劳动模范授奖台。

  “沉积”———从采集工跨入“硕士研究生”阵营

  地质学上,凡能储存石油、天然气的地层,称之为储集层,这大多为沉积岩,其形成第一个阶段就是“沉积”———远古时代,陆地上的物质由水流携带到湖泊、海洋,在重力作用下积累堆砌在一起。

  灿烂人生的“沉积”在于知识积累。

  “文革”后期,初中毕业的王一刚被招工到钻井队,成为一名地质采集工。第一天,按照师傅的要求,她练习了5页工程字,一笔一画,一丝不苟,右手发麻;学着淘洗钻井泥浆里的岩屑,烘干并装箱,担心没“达标”,下班后还按师傅要求自练两遍。这股认真劲,奠定了她以后人生“跨越”的基础。

  尽管当时工作环境艰苦,但并没减弱知识对王一刚的吸引力,业余生活总要翻一翻初中书。工作认真加好学,赢得泸州气矿化验室领导的赏识,在井队工作不到一年,就被调入该室工作。

  第一天上班,面对氯化银、硫化氢、盐酸等陌生的名称,既增加了王一刚的思想压力,也激起了她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下班后,东拼西凑,找到了高中的数理化课本,三角函数、重力加速度、化学方程式.......渐渐地沉积在她脑海里。

  1976年冬,王一刚跨进了西南石油学院的大门,3年苦读,王一刚有幸成为西南石油学院七六级地质系的佼佼者,跻身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二批研究生行列。1982年,王一刚怀揣地学硕士学位证书,步入四川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始从事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研究工作。

  “成岩”———拓展“石炭系”,勇闯“生物碓”,登上“飞仙关”

  沉积物由于温度、压力的持续作用,或由于地壳运动而被覆盖,固结、压实,孔隙和体积缩小,于是成为岩层,这是形成储集层的“希望之基”。

  人生“希望之基”在于务实认真。

  四川盆地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地区,开采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上世纪70年代,四川油气田新发现了川东石炭系气藏,并迅速成为主力产气层。这一领域研究者众,硕果累累。王一刚在“大天池构造带石炭系储层孔隙演化与油气运聚关系研究”科研课题中,从时间与空间上划分“川东地区石炭系储层的烃类演化、聚集过程”,提出了“埋藏溶解作用是储层孔隙的主要成因”的新观点,认为“印支期古构造高带是储层埋藏溶解孔发育的有利区,石炭系除构造圈闭外,还存在古今构造复合圈闭、地层构造复合圈闭”,从而拓宽了石炭系气藏的勘探领域。这一科研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四川油气田主力储层增产后劲明显降低,迫切需要有重大新发现。这时,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大中型气田勘探开发研究》展开,王一刚挂帅承担了其中的专题之一———《川东上二叠统生物礁气藏形成条件及勘探目标评价研究》。

  生物礁是通过海洋中的造礁生物生长、死亡、沉积物充填、成岩固结等作用形成的沉积岩体。四川盆地天然气钻井中多次偶遇生物礁地层并获工业气流。由于没有总结出预测生物礁地质分布规律和可靠的预测方法,布井钻遇生物礁的成功率仅为17%。

  面对困扰生物礁勘探多年的难关,王一刚率领的课题组广泛调研了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的概况,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从浩繁的实钻资料中总结生物礁勘探的经验、教训,首次圈出二叠纪长兴期“川东地区开江-梁平海槽”分布范围,发现其“形成、发展不仅控制上二叠统生物礁气藏的分布,而且还控制了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分布”。

  围绕地质构造模型争论产生的火花,王一刚在汇集成厚厚的科研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两侧及其向北西延伸区是生物礁、鲕滩气藏勘探有利区”。她还通过沉积史、埋藏史、储层孔隙演化史等综合研究探讨川东生物礁气藏、鲕滩气藏的成因特征,提出了“生物礁多元信息综合预测方法”,经11口井实钻证明,预测符合率达到90%;提出的“钻边缘、找亮点、套构造”的鲕滩气藏勘探新思路有效指导了西南油气田公司,发现了罗家寨、渡江口河等一批大中型气田,从而确定了四川油气田天然气勘探的战略接替领域。

  根据这些研究成果,目前已在开江-梁平海槽东侧地区获天然气探明储量2000多亿立方米。包括著名的沉积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刘宝珺在内的科研成果评审组认为,“寻找二叠系、三叠系拉伸海槽确定生物礁、鲕滩有利发育相带”的研究思路,在我国南方碳酸盐层系的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方法和成果明显超越了国内外的同类研究水平,赢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藏”———珍藏过去的喜悦,放眼广阔的领域

  沧海桑田巨变中,天然气运移,贮存于岩层的过程为成藏,岩层“进化”的储集层,其分布的区域称为气田。显然,成藏为岩层蜕变储集层提供了“升腾之力”。

  人生的“升腾之力”,在于厚积薄发。

  硫化氢是剧毒的化学物质。川东北地区的气田生产的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特别高,原因何在?王一刚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思索。2002年与同行一起,完成了《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含硫气藏硫化氢成因研究》的论文。指出,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气藏中的硫化氢是“石膏、硬石膏在烃类参与下于深埋高温期经硫酸盐热化学还原过程形成”的,由于“喜山运动的抬升、剥蚀,使这些气藏埋藏变浅、地温降低,从而导致硫酸盐热化学还原过程减缓”,这些气藏中硫化氢一般不超过20%。分析气藏中硫化氢成因,可以了解天然气的成藏过程,进而揭示其成藏规律,有助于发现更多的气藏。

  从事储集层科研工作20多年,王一刚先后完成30余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30多篇,编写专著3部,有6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著名的高级技术专家,在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后,今年“五一”又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油气工业离不开勘探,我们搞勘探研究的就是要成为油气藏发现的千里眼和金手指。”在一连串荣誉面前,王一刚显得冷静和谦虚,她反复说自己是站在他人肩膀上走到今天的,并说,探寻“地宫”,永远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