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十年心血为京剧——追记共产党员、天蟾逸夫舞台总经理高美芬(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07:29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张裕

  “走了,是因为太过劳倦疲乏?走了,是因为上苍需要她去经营那儿的京剧之塔?……”惊闻天蟾逸夫舞台总经理高美芬英年早逝的噩耗,在天蟾网论坛上,戏迷们第一时间动情地写下太多这样的纪念文字。

  才56岁,高美芬走得太早太早!在京剧不景气的10年里,作为一名党员文艺工作者,高美芬以其独到的眼光、过人的魄力倾注了大量心血,将全国各地几乎所有的名角都请进了天蟾逸夫舞台,捧红了一批又一批菊坛新人,继续着“不进天蟾不成名”的梨园神话。

  京剧明星:跟高经理合作不需签合同

  得知高美芬逝世的消息时,北京的张派青衣王蓉蓉正在三峡考察。惊闻噩耗,和王蓉蓉在一起的孙毓敏、刘长瑜、张学津、谭孝曾、迟小秋、康万生等京剧名家全都唏嘘不已:“一个大气、懂戏、爱才的京剧人,走了!”

  在王蓉蓉眼里,高美芬是一个能干的经理,待人真诚,处事大气,做事爽快,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高美芬是伯乐,她认定有潜力的演员,总会尽心竭力地搭好桥梁,把演员推到观众面前,“没有高经理,很多中青年演员可能没法在南方乃至全国打响。”

  “唯独跟高经理,我从来不谈出场费!”王蓉蓉说。在梨园界,高经理相邀演出,只要有档期,几乎没有演员会打回票,这确实是个奇迹。

  记得前年逸夫舞台举办“全国京剧张派汇演”。有一天,日场有薛亚萍的《诗文会》,晚上的大轴是王蓉蓉的《祭塔》。不想,薛亚萍乘坐的飞机刚飞离天津就出了故障,只得折回天津。而那时,戏票早已卖出去了。

  高美芬知道临时顶角换戏,在梨园界是犯忌的。但她还是找到王蓉蓉:“大姐有难事了,要请你救救场!”王蓉蓉毫不犹豫:“高经理,您别急,我来顶!咱们赶紧想一出既省事又让观众满意的戏吧。”两人商量后决定,由王蓉蓉和关栋天合演《大登殿》——等到定下戏码、找齐演员时,开场锣鼓都已敲响了。

  去年京剧节的闭幕式演出,是交响乐伴奏的南北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演员们排练时,上午还身体不适的高美芬又来到排练场。王蓉蓉心疼她:“您不舒服,别硬撑着。”高美芬却摇摇头:“不行,你们来了,我得过来看一眼。看了心里才踏实!”

  天津的杨派老生张克难以忘记,是高美芬的慧眼识珠和倾力提携,让他唱红了上海这个大码头;他也难以忘记,是高美芬冒着亏本的危险,也要让由他担任校长的天津观璎京剧专修学校来沪演出;他更难忘记,是高美芬当场拍板,让他儿子张子君临时登上逸夫舞台,演出《文昭关》。

  在过去的10年间,高美芬成功地把全国各地的京剧好角团结在逸夫舞台的周围。在京剧名家眼里,高美芬是京剧演员的伯乐,是经营演出的高手,是运营剧场的能人,但她更是一个可交心、让人牵记的朋友。

  儿子张尉:妈妈临终还想着逸夫舞台的空调改装

  对高美芬的“拼命”,很多人不理解:儿子张尉是2001年世界羽毛球双打冠军,家里又不缺钱,干吗还在剧场没日没夜地操劳?

  而儿子却理解妈妈:卖力工作并非为钱。“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最好”——这是妈妈的人生信条。儿子也深知,逸夫舞台是妈妈的女儿,她是真心喜欢剧场艺术,她离不开她的事业。

  当年,高美芬还是上海京剧院乐队演奏员时,她就悄悄地去读夜校,考英语四级和经济师证书。儿子心疼母亲:“不要太辛苦,只要考试能通过就行了。”然而,每次考试,高美芬总是拿全班第一。

  高美芬的爱人、颇有成就的武丑演员张承斌更心疼妻子。去年逸夫舞台大修、“开台十周年庆”、紧接着赶上第四届中国京剧节,高美芬忙得连轴转,张承斌也尽力帮忙。回到家里,高美芬就瘫倒在床上,但钻心的疼痛总搅得她睡不着觉。张承斌充好热水袋让她焐着,连皮肤都烫坏了。实在痛得厉害时,就用松紧带给绑起来。“每晚最多只睡两三个小时,也不知道睡着没有。”张承斌既心疼又难受。高美芬一直以为自己是胆囊炎,也一直没有时间去医院,没有对症下药,拖延了自己的病情。之后一次体检,才被查出肠癌及转移性肝脏肿瘤。

  在医院里,高美芬还悄悄地跟张尉说:“我有信心,我能好起来。”短短一个月里,一次手术、一次介入疗法、一次化疗,高美芬没有掉过一滴泪。

  住院期间,高美芬谢绝了一切探望。但听说逸夫舞台演出减少、上座不好时,就顾不得身体虚弱、形容憔悴,急切地招集下属开会。张承斌说,他手头还扣留着一叠最近高美芬要求下属写的汇报——实在不忍心她再操劳了!

  5月27日,张尉从江西打完比赛回来,从昏迷中醒来的高美芬拉着他的手说:“妈妈对不起你啊。我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临终前,她断断续续说的是“抚顺有两个人要来看戏,接待一下!”“35万元要进来了……”这35万元正是逸夫舞台空调改装的资金。

  高美芬曾不止一次地跟和她交往多年的记者描绘她退休后的幸福情景:“我和儿子一起开家羽毛球馆,你们来玩免费!”话音犹在,斯人已去。

  同事:高经理是金点子不断、又肯实干的领头人

  10多年前,接手天蟾逸夫舞台时,京剧演奏员出身的高美芬犯难了:演出市场正处低谷,没有任何政府补贴,每年必须演出300场京剧,谈何容易?

  可好强的高美芬勇敢上任了。隔行如隔山,高美芬把剧场当成自己的家,边学边干。她不断有新点子,又能力求完美地让“点子”变成现实。她开办了星期日京剧日场,以最低10元票价为老年人服务;随后又成立了天蟾俱乐部,建立京剧茶座和网站,吸引年轻观众;为了培养演员,打造明星,与媒体、院团合作推出了“梨园星光”、“东方戏剧之星”、“菊坛群星”等品牌活动。京剧演员安平、王瑜,昆剧演员张军,淮剧演员张华等都说:没有高经理等人策划的“东方戏剧之星”,哪有这么多观众认识我们?

  当全国的京剧团从数百个锐减到60个左右,逸夫舞台的演出场次却节节攀升:1995年,累计演出502场,创造了当时全国演出界的奇迹。这10年间,平均每年演出420场,观众人次年均40万。凭着高美芬的远见卓识和苦心经营,逸夫舞台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上海保住了“天蟾”!

  逸夫舞台的每一寸地方,忠实地记录下了高美芬为事业忙碌的身影。逸夫舞台大修,从筹资、审查设计图纸、购买装潢材料到监督施工,高美芬亲力亲为。整修资金总共有2000万元,但在高美芬的管理下,只用掉了1600万元。三个月后,高美芬为观众奉献了一座今非昔比的现代化剧场,又为国家节约了大笔资金。但为了二楼那张几幅牡丹花磨漆画,高美芬曾两次往返苏州看样、验货。为了楼梯口两张梅兰芳、周信芳的玻璃穿透画,她一次次盯着工人修改,不达到最佳效果不罢休。

  高美芬常对同事们说:“虽然民族文化处境艰难,但我们应该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推进改革,建设先进文化,为戏曲艺术搭设好平台,为振兴京剧创造好条件。”在她的努力下,逸夫舞台培养出了一支顾全大局、士气高昂、工作勤奋努力、打得起硬仗的优秀团队。高美芬也因此先后获得上海市文化局优秀共产党员、市先进女职工标兵、市“三八”红旗手、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高美芬生前留影。
十年心血为京剧——追记共产党员、天蟾逸夫舞台总经理高美芬(图)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