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众话题:染色碧螺春为何卷土重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09:0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据6月6日《北京青年报》报道,6月5日,江苏省苏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查获假冒碧螺春茶叶一事,在央视每周质检报告中曝光。记者在苏州市场和浙江丽水发现近1000公斤重金属严重超标的碧螺春茶叶,这些添加工业色素“铅铬绿”制作出的假碧螺春,不仅没有名茶的清香和营养,其重金属铅含量超过国标60倍,成为一种可怕的“毒茶叶”。

  事实上,假冒染色碧螺春的出现已非首次。去年央视就曾报道过染色碧螺春事件,而
那次事件的发生地恰恰也是浙江丽水。如果说第一次染色事件还可以找出种种客观原因的话,第二次则很难说得过去了。为什么两次事件的揭露都要“仰仗”央视的曝光?当地工商质检部门有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相关的制度法规究竟落实得怎么样?对不法分子的威慑力有多大?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茶叶是否添加了工业色素,仅凭肉眼很难观察出来。而且据有关人士介绍,越是品相好的茶叶,越有可能被“动手脚”。在这样的前提下,普通消费者保护自己利益的最好方法似乎就只有对碧螺春说“不”了。

  大量假冒碧螺春的出现,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损害洞庭碧螺春自身的声誉和利益,洞庭碧螺春为什么不站出来替自己说话呢?原来,即使是在苏州,80%的茶叶也都是来自外地,本地产的碧螺春很少。苏州质检所只能对本地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检测,对于流通领域的茶叶则没有强制检测的权力。而可以对市场上产品强制检测的工商部门,又不具备必须的检测条件。如此这般,便降低了执法效率。

  和其它许多名茶一样,碧螺春只是一个品种,没有形成一个知名的品牌。很多消费者往往错误地把碧螺春当成一种品牌,或单纯地认为“既然是名茶,质量就一定好”。不法商贩正是抓住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在碧螺春三个字上做文章,牟取暴利。名茶不等于名牌、更不等于优质,知名品牌的缺失不仅使假冒者更加真假难辨,而且当出现质量问题之后,很容易使合格产品代人受过。

  染色碧螺春,在染绿茶叶的同时,也染黑了不法商贩的心。依法予以打击应是当务之急。不过,与此同时,更应该致力于对碧螺春的保护,不能再让“李逵”为“李鬼”埋单了。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