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记全国劳模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董事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09:14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在山西汾阳子夏山下,有个开满杏花的地方,名叫杏花村。中国白酒业的重镇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就坐落在这片杏花林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位于汾河谷地的杏花村,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诗酒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的历史人文环境,神奇独特的酿造工艺,使汾酒文化积淀了丰厚的底蕴。

  近年来,汾酒集团公司在“酒文化”方面频出高招,2002年初,公司改制成功后,随即提出了被称为“11343”战略的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其中重要一项即是推进名优白酒基地、保健酒基地、酒文化旅游基地建设。

  3年来,汾酒集团公司坚持以文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投巨资推进文化工程。企业被授予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杏花村古井亭遗址被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汾酒“文化工程”的推广具备了硬件基础。

  2004年9月19日上午9时,一个汇聚了许多“酒”的时刻,“中国·山西首届杏花村汾酒文化节”的旗帜在汾酒集团公司酒都文化广场高高升起———这是一个“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节庆活动,将一个品牌作为文化的内核而举办节庆,这不仅在汾酒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在国内整个白酒行业中都不多见。

  汾酒文化节期间,酒都博物馆、陈列室等一系列酒文化项目,“工业旅游”的探索,以及历代酒器、书画作品展,“汾酒、竹叶青杯”主题摄影、DV、诗词文赋等各种大赛及书法展示,使汾酒文化的渊源在多方面得到表现。这次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使汾酒集团形象得到弘扬,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升华,同时也将企业文化和汾酒文化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汾酒开始“酿造”文化。汾酒集团“向中国酒文化旅游第一品牌”的目标开始冲刺了。一

  汾酒近几年大打“文化牌”并屡获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杏花村的“掌门人”———全国劳动模范、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董事长郭双威的“文化情结”、“文化思维”与“文化战略”。

  说起汾酒,与共和国同龄的郭双威有着比别人更深更浓的感情。到今年,他与汾酒“结缘”整整40年了。

  郭双威是一个地道的汾酒人,他1965年进入汾酒厂参加工作,当时只有16岁。几年后应征入伍,4年半后归来,又回到汾酒厂。1979年,他从汾酒厂知青分厂党支部副书记干起,一直到当上汾酒厂副厂长,后又担任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副董事长、第一副总经理,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几乎干遍了厂里的各个职位。2002年3月,他担任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他人生的大半年华奉献给了汾酒,汾酒文化韵味,他足足品味了40年。

  谈起汾酒的文化历史,他如数家珍,谈到自己一路走来的汾酒历程,他这样评述:“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汾酒人,我一家几代都在汾酒厂工作。我想,作为一个为汾酒谋求发展的领导人,拥有这样的经历应该是感到欣喜和值得庆幸的。上级把这副担子压到我肩上时,我感到了它的沉重。但是,我别无选择,只有尽责尽力,不辜负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厚望!”

  自接过汾酒“接力棒”的那天起,郭双威就一直在深深地思索,怎样才能使汾酒这个千年品牌,在新的世纪里再铸辉煌?

  历史带给了汾酒骄傲,历史也带给了今天的汾酒人更沉重的责任。

  山西杏花村酿酒历史源远流长,这里是中国白酒的发祥地,被称作“中国酒都”。汾酒有据可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500年前。

  汾酒在历史上有过4次成名。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北齐书》卷十一曾记载:“帝在晋阳,手敕之曰:‘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汾酒之名由此首闻天下。北周诗人庾信的诗句“三春竹叶酒,一曲(昆鸟)鸡弦”,则是竹叶青酒最早留有的文字记载。晚唐时期,大诗人杜牧一首《清明》诗吟出千古绝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使汾酒再传盛名。1915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金质大奖章,汾酒第三次成名。新中国成立后,汾酒连续5次、竹叶青酒连续3次被评为国家名酒,并获金奖。1997年杏花村主商标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汾酒在海内外第四次驰名。

  面对着沉甸甸的历史遗产,千年汾酒如何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而汾酒一度面临的困境也让郭双威深深忧虑:尽管2003年汾酒集团年销售收入近12个亿,在全国白酒行业整体下滑的趋势下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在全国白酒行业中排名第五位,然而,1985年汾酒的规模是五粮液的15倍,但2003年五粮液集团的年销售收入是100多亿元,超过汾酒10倍还多。

  面对五粮液与茅台等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汾酒如何急起直追?

  多少次夙夜兴叹,多少次深深思索……

  2005年,在郭双威从事汾酒事业40年的时候,他可以自信地回答:汾酒人找到并成功实践了汾酒创新之路———

  那就是弘扬酒文化,以文化动力引领企业前行。二

  郭双威认为,企业经营的规律大致如此,起步阶段做产品,成长之后做品牌,壮大到一定程度就带有了深深的文化烙印,这时的企业就开始在做“文化”了。相应地,汾酒事业发展到今天,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传承、光大汾酒文化,把汾酒文化、品牌、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文化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没有一种产品能像酒一样,承载这样多的文化内容。多少时光随水流逝,多少往事为酒留痕。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苏轼“把酒问青天”……

  而汾酒,则是酒文化当之无愧的“高地”。汾酒作为历史悠久的名酒,完全有资格挑起酒文化的大旗。

  这也是汾酒近年来频出“文化牌”的初衷。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据考证,我国酿酒史上,长期以来酿造的都是这种“浊酒”,汾酒在历史上第一次把浊酒变清,史称“汾清”。秉承了千年流传的工艺,汾酒至今仍是白酒三大香型之首的“清香型”的代表。

  且不说汾酒悠远的历史可称白酒鼻祖,仅以杜牧一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已使杏花村、汾酒名扬天下。千百年来,围绕杏花村汾酒产生了许多神话、传说、诗、词、画、具、碑、对联、报文、轶事。诗、书、画、酒器、遗址与建筑等五大门类的文化遗存,将汾酒集团装点成了中华酒文化的艺术宝库。这些底蕴厚实的酒文化,就是汾酒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优势。

  挖掘文化潜力,发挥汾酒的文化优势,是汾酒再铸辉煌的基点,也是当今汾酒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谈到文化对一个企业发展的潜在动力时,郭双威说,中国的名酒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如今的激烈竞争中依然得到发展,主要靠的是酒文化、企业文化。随着时代的交替,光大酒文化就更应该成为企业战略发展尤为关注和重视的议题。谁将酒文化深入消费者心中,谁就能拓宽市场,这就是文化经济威力所在。

  如何光大酒文化,提升酒业可持续发展。郭双威提出了创新光大酒文化的发展思路和举措:

  ———进行企业文化CI策划,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的运行机制,把传统文化精华与现代文化理念结合起来,形成汾酒集团公司文化理念,让广大消费者更加广泛地、更加深入地了解汾酒文化和企业文化。

  ———重新整合品牌,以“杏花村”驰名商标为核心,构建汾酒集团公司的视觉识别系统,特别是要加强以我为主的品牌开发,形成研、产、销一体化快速反应系统,在产品的构思、造型、款式、风格、包装等方面体现出酒文化独特的美学价值。

  3年来,郭双威带领汾酒人沿着这条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

  2002年3月,经山西省政府授权,在原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基础上改组成立了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月18日,郭双威被任命为公司董事长———“杏花村”有了新的“村长”。

  上任之后,他首先提出了“创新战略”,将2002年、2003年、2004年分别确定为“创新启动年”、“创新年”和“深化创新年”,大力推动一系列创新工程。

  3年过去了。2005年2月4日,在公司首届三次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郭双威对着全体职工、会员代表,将3年来的工作一笔一笔“报账”:

  ———企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2001年到2004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2%,利税年均增长26%,利润年均增长101%。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

  ———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公司在全国同行业销售收入排名中从2001年的第八位上升到2004年的第五位,利税排名上升到第四位。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之一、中国最具成长性企业之一,获得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特别奖、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等。

  ———基础建设成就巨大。3年中,共投资7400万元,建成了一系列关系酒文化旅游基地建设和职工生活环境的重大工程项目,酒文化旅游基地系列工程、职工文化体育设施相继竣工,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园林式工厂。

  ———机制创新扎实推进。公司全力构建营销、财务、物流、科技质量四大体系,形成了管人、管事、管物相统一的管理模式,成为支撑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和建设三大基地的理想平台。

  ———市场营销取得突破。公司进一步整合营销资源,全力开拓市场,形成了比较适应市场、合理规范的营销模式,产品结构逐步升级,产品价格稳健调整,网络通道不断扩展,市场份额平稳上升。

  ……

  一系列的迹象表明,汾酒集团从一个只出产品的企业向酿造文化的企业迈进了。回首3年创新路,郭双威不由感慨万端———多少坎坷、多少艰辛、多少曲折、多少奋斗,然而,他们没有放弃,他们成功了。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古人对昔日杏花村的一段传神和浪漫的描述,而今日的杏花村,已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胜旧人。”

  “逢人便说杏花村。”这是谢觉哉老先生参观汾酒厂后写下的一句诗。千年以来,杏花村里诗酒相传,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作为这一切的继承者,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正在汲取和挖掘浓厚的文化积淀,并在新时期发扬光大。三

  1500年来,杏花村酒旗飘扬至今,有赖于一代又一代汾酒传人热情而忘我的无私奉献和努力,如今,这杆酒旗交到了郭双威的手中。

  郭双威执掌“杏花村”之后,他首先感到的是肩上沉沉的责任。

  他说:“我要作出某一个决定的时候,常常会想到那些广大的、为了汾酒的明天而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像粮食一样,以完全无私的姿态在热情的鼓舞下发酵、蒸馏,最终化成甘洌的美酒。可以这样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汾酒的今天,只有为他们谋求更大的利益,才会有汾酒更加令人振奋的明天。”

  为此,改制后的首届领导班子上任伊始,第一个决策便是成立企业机制创新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他们构建了汾酒发展的“11343”战略,即一个战略方针、一个体制、三个基地、四大体系、三年经营方针。其核心内容是酒业为本、市场导向、品牌经营、内涵发展,理顺母子公司体制,建立白酒、保健酒、酒文化旅游三个基地,同时全面创新营销体系、财务体系、物流体系、科技质量体系四大体系。

  郭双威清醒地看到,近年来白酒行业无论从产量还是需求量来说都呈下滑趋势,但他也辩证地看到,作为一种传统嗜好品,白酒仍然具有很大的消费群体,而且“名酒效应”正在突显。这正是汾酒的优势所在:汾酒拥有享誉千年的品牌———杏花村酒和竹叶青酒,这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也为汾酒实施酒文化策略,打造名品名牌提供了一个雄厚的经营平台。郭双威说:“汾酒文化是中国白酒业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有1500余年的文化积淀,因此,我们要在探索如何将建立现代企业文化与继承历史酒文化有机结合的道路上下功夫,在塑造汾酒时代文化方面下功夫,力争推出一批汾酒文化精品酒、文化特色酒。”

  改革是龙头,创新是动力。把企业做大做强是汾酒集团一直不懈努力的目标。而做大做强的根本就是质量。当一个品牌真正成为品牌的时候,这个品牌的无形价值将推动其产品市场迅速扩张。这个规律在我国白酒行业十分明显。汾酒是杏花村人的生命,而质量则是汾酒的生命。为此,汾酒人在经营过程中一直强调“质量为本”。

  汾酒集团公司有自己的“三字经”,就是“全、严、实”,他们就是用这三个字来打造汾酒的卓越品质。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要经受自检、互检、层检、抽检、巡回检、把关检、会检共7种形式的检验,72道把关构成质量保证防线。质量是市场的通行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正因为如此,“杏花村”商标被评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驰名商标”。

  在白酒行业,自身独特的文化“涵养”是打造品牌的一个先决条件。千年汾酒无疑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品牌文化、工艺文化、产品文化等一系列资源优势。面对汾酒的千年盛名,郭双威决心实施名牌战略,再造汾酒辉煌。他说,经济发展需要名牌,实施名牌战略是解决经济工作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名牌战略的一个关键是商标战略。在计划经济时代“酒好不怕巷子深”,只要商品被认可,商标几乎可以忽略。所以很长一段时期,汾酒内销一直使用“古井亭”商标,出口则使用“长城”商标,不够规范统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他们审时度势,采取了主副商标为主要形式的策略。确定“杏花村”为公司主商标,各主导产品为副商标,放弃了“古井亭”,改用“杏花村”统领全军,实现了企业名称与主商标的协调统一。高知名度主副商标的合理配置,构成了公司名牌战略的坚实基础。

  郭双威的战略思路是:发挥竹叶青优质保健酒的优势,科学地制定和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在巩固汾酒系列名牌的基础上,选择具有潜力的产品作为结构调整的切入点,进行重点扶持发展,在创名牌、上水平、增效益上下功夫,培养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低度、优质、保健的新品种、新花色,建设一个白酒基地和保健酒基地。

  此外,汾酒拥有规模大、藏品价值高的酒文化博物馆,作为一个宝贵的资源,把汾酒文化内在的博大精神与外在的艺术再现结合起来,把汾酒文化与现代工业园区的规划结合起来,发展成为酒文化旅游基地。

  郭双威的种种努力无疑是底气十足和成竹在胸的,此后3年,事实的发展证明了他的判断,也验证了他的努力。

  郭双威认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白酒企业的竞争发展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综合实力。而所谓综合实力,既包括企业物质产品生产的能力,也包括企业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所以白酒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新的课题,对于像汾酒这样的传统文化名酒来说,文化牌毋庸置疑是一张决胜于市场的王牌。

  文化的发展没有尽头。郭双威介绍,在今后的工作中,汾酒公司将继续贯彻“内抓管理、外拓市场、转换机制、科学发展”的方针,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推进企业跨越式发展。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的路子,以汾酒为龙头,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整合省内酒业资源,做强做大汾酒集团。

  ———贯彻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强环保,改善生态,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深化改革创新,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加强营销整合,千方百计做大销售。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步伐,着力打造保健酒基地。

  ———落实科技兴企战略,有效增强创新能力。

  ———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质量和效益。

  ———加快建设文化汾酒,促进三个文明全面发展。

  ……四

  回望汾酒的历史,是一部中国文化的传承史,是一部中国酒业发展史,是一部酒与文人交相辉映的浪漫史,是一个古老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奇迹、自强不息的奋斗史。“用心酿造,诚信天下”,这是汾酒人恪守的理念。承载传统工艺,也就承载了一种精神;选择诚信道义,也就选择了整个世界;打造卓越品质,也就打造出民族气节。

  古老而年轻的杏花村,带着汾酒诱人的清香,带着竹叶青超凡的风采,带着三月杏花的芬芳,带着牧童悠扬的笛声,展现在人们面前。古老的汾酒,作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品牌,如今正在以一个民族文化的意蕴和内涵作为自己赖以生存与飞跃的基垫和精髓傲然挺立,阔步向前。

  汾酒集团的董事长郭双威正在长久的思考中完成这个历史使命。他要让汾酒文化在这代人手中继续发扬传承。没有力量可以阻止汾酒前进的脚步,郭双威及汾酒人正在实现厚实的铺垫、大胆的开拓、全新的振兴。郭双威说,我与汾酒一样,有着刚柔并济、浪漫稳练的性格。我希望所做的一切能够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经得起老百姓的检验。

  我们有理由相信,汾酒的明天会更好。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