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国缺碘地区人口达7亿 非碘盐不降反升敲响警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15:01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6月8日消息近期由卫生部完成的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碘盐监测结果显示:在全国7个省份尚未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的情况下,部分已实现或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地区又出现严重反弹。有关专家指出,这种兆头令人担忧,应当尽快采取措施,否则近50年的努力将功亏一篑。

  我国缺碘地区人口达7亿

  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一般而言,碘缺乏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亚克汀病。此外,最主要的是影响胎儿和婴幼儿的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的迟滞或永久性障碍。据调查,缺碘地区人群智商比不缺碘地区人群智商平均低10~15个百分点。

  我国是碘缺乏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专家说,我国生活在缺碘地区的人口达7亿多,轻度缺碘或碘营养不足已波及所有人群。据专家估计,在1017万个智力残疾患儿中,80%归因于碘缺乏,并且每年有600万新生儿出生在碘缺乏地区,如果不加防治,碘缺乏将对我国的人口素质产生严重影响。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体缺碘?专家解释说,人体每日需要从食物中摄取150微克的碘,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在一些碘缺乏地区,碘在水和土壤中的含量非常少,所以生长的粮食和蔬菜的碘含量也很少,人们经常食用这种食物就会导致碘缺乏,严重的会患上碘缺乏病。而日常生活中最普遍、最有效的补碘方法就是食用碘盐。因为,碘盐的价格相对便宜,每天5克~6克碘盐中所含的碘就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的生理需要。这一生活化的补碘措施到20世纪逐渐被人们接受,1994年国务院决定对食盐开始实行专营政策。2002年之前,我国进行的四次全国性碘盐监测结果显示,自1995年到2002年,从全国整体水平上看,人群碘营养状况趋于较为理想的水平,这一成绩受到了国际组织的高度赞誉。

  北京个别地区成为非碘盐集散地

  2004年,卫生部组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范围最广、深度最大的一次全国性碘盐监测。据介绍,这次实际监测的有2328个县,可以真实代表县一级碘盐覆盖的水平。而监测暴露出的问题令人担忧。

  卫生部消除碘缺乏病国际合作项目技术指导中心和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主任李素梅介绍说,根据2000年国家阶段评估结果,西部的西藏、青海、新疆、四川、甘肃、海南、重庆7地未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尤其是西藏、青海、新疆等省(区)一直是消除碘缺乏病的难点地区,至今尚未达到阶段性目标。而最新的监测结果显示,这些地区形势依然严峻,有些指标还出现了严重的退步,西藏非碘盐率高达38.95%,海南达22.24%。李素梅说,一个不好的兆头是2000年实现达标的相当一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反弹。比如,2000年达标的北京、广东,其非碘盐覆盖率现在竟然分别高达16.38%和11.89%;北京的假冒碘盐问题十分突出,个别地方竟成为非碘盐的集散地,大兴区非碘盐率竟达到67.01%。广东有26个县非碘盐率大于10%,其中有15个超过20%。退步的有的曾经是示范县,山东寿光经验曾被作为先进推广,本次监测寿光的非碘盐率却高达23.6%。

  私盐泛滥的幕后黑手

  专家认为,非碘盐反弹除有关部门重视程度减弱的原因外,私盐泛滥现象也难逃干系。一些规模小、产量低、产品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的私营盐场开始死灰复燃。这些盐场违反国家关于食盐专营和食盐加碘的规定,自产自销,大肆冲击食盐市场。同时,一些私盐贩子以工业盐的名义组织货源,然后再分散到各地下加工点,使私盐占到15%的市场份额。另外,一些国有盐场无视国家盐业管理法规,采取以包代管的方式,放任私盐贩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据调查,目前仅广西两个国有盐场的3个承包工区就存在严重的自产自销非碘原盐现象,生产面积达143公顷,年产量约5300吨。这些非碘原盐直接流入周边地区食盐市场。

  专家们认为,任由这种状况发展,后果不堪设想。李素梅指出,由于碘缺乏病是一种化学性疾病,是人类生存环境中碘缺乏所引起的,我国所处的缺碘环境是难以改变的,因此推行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措施不是权宜之计。医学研究证明,消除碘缺乏病不同于消灭天花病那样一劳永逸,只要发生碘营养不良,就会出现碘缺乏病。由此一旦停止补碘,碘缺乏病必然会卷土重来,这就决定了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是一项长期、艰巨、持续的任务。来源:半月谈杂志社责编:陆菁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