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个时代的背影 与黄家驹同志相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17:13 时代信报

  “Beyond的告别巡演开始了。与很多歌迷相比,我并不感到特别伤感,1993年伴随着天才黄家驹的陨落, 已经心碎过、诀别过。12年后的今天再来注销Beyond这个名字,只是一个补办的仪式而已。”5月27日晚,重庆电 信局职工唐辉在自己的博客上写到。

  什么是Beyond?Beyond可以是“超越”,可以是“之后”,也可以是一种精神,一支乐队;Beyon d是坚持信念、热爱和平、关心社会、要有无畏精神、最重要的是对音乐不离
不弃。“喜欢Beyond的歌,除了曲子很好 听之外,还有因为觉得他们的歌寓意很深,在我困惑的时候常常可以给我很多启示……”重师大三学生吴达军说。

  从“灰色轨迹”,到“海阔天空”,黄家驹时期的Beyond是励志的、人文的、悲悯的,他们的作品题材不仅包 容情爱理想,更大胆直面政治、种族等种种社会问题。

  很多上世纪70年代的歌迷,在他们年少时听到了Beyond,又伴着黄家驹的猝死渐渐走上务实之路。他们中大 多数人少年时的愤慨与梦想都已消失不见,他们站在理想的边上,委婉地活着。这一点与Beyond的兴衰何其相似。上世 纪70年代对Beyond的集体回忆,就像是重新咀嚼自己的青春,个中滋味惟他们独知。此时此刻,也许可以体会到这段 记忆终究有多大的意义了。

  十余年前,内地歌迷与香港同步听到Beyond的音乐,媒体把这种前所未有的体验称作歌迷与Beyond之间 一次“神奇的相遇”。十余年后,相遇的主角,一方在失去了乐队灵魂后逐渐确立了属于自己的音色,另一方已经远离了流行 音乐,步入或即将步入而立之年,寻求着更务实成功的生活轨迹。他们已经成为这个社会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他们的身上有着 不同于上世纪60年代人的自信,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人的沉稳。但只要谈起曾给他们的青春时代带去冲动激情的流行音乐 时,他们的双眼还是散发出孩子般纯真的眼神。

  在告别Beyond的特殊时刻,唤醒属于一代人的记忆。就像恩雅在《天使》的歌中唱道:

  伟大的奇迹,不靠辞令,

  我会知道天堂的路程,

  每人都有自己的记性。

  活在

  KTV时代

  《新京报》文化编辑于崇宇告诉记者,Beyond告别演唱会的意义仅止于怀旧,幸而家驹不在了,为Beyon d留下了永远呐喊、永远青春的形象。要是家驹还在,或许会让人们失望的。

  他的坦然虽看似理性,但由于告别的乐队是那么理想主义,听着《大地》和《真的爱你》,我们仍要感叹,Beyo nd让华语乐坛的摇滚和流行乐都拥有了超越以往的含义。

  崔健曾说,中国只有摇滚乐现象而没有摇滚乐文化。大街上你随便问一个人一年有多少摇滚乐消费,基本上是在10 0块钱之内。而且很多人可能一年在摇滚乐上一毛钱都不花。所以中国哪儿有摇滚乐文化?

  事实上,从整个流行文化上来看,音乐在中国只是一个陪衬品。真正的消费市场和文化现象是两回事。有人想赚钱和 有人想作音乐是两回事。在中国,音乐行业解决的是就业问题而非文化问题。

  在天涯网站,一位网友在帖子里写道:“什么叫纯正的音乐时代?以后不会有了。那以前有过吗?在都市当中为了生 存挣扎,有资格谈纯正吗?现在连乡间田头的山歌都已被一些打着保护和发扬民族音乐旗号的人给污染了!”

  著名乐评人颜峻曾提出这样的问题:究竟在中国这样的国家,人们到底爱什么样的音乐?中国音乐不断被落后的唱片 业操纵与市场进行磨合,一面又引发感情,像一切理想主义的事业艰难地前进。这样的音乐表面上看去是成功的,但已不能完 全满足所有的消费者,人们已在恶俗且商业化的音乐浪潮中迷失自己。

  好的音乐是让人听了从绝望里重新感受到美好和希望,从而产生一种宁静心态。比如东方的古典音乐,西方的纯音乐 。次之的音乐是抒发人的各种心情,但不会让人沉沦。再次之的音乐是让人沉在孤独、苦恼、伤感等情绪中无法自拔。而现在 ,我们听到最多的则只是噪音。”

  如今的中国乐坛,流行指数与恶俗的排名往往是并驾齐驱的。再看看国人心目中那些经典歌曲:不是《老鼠爱大米》 ,就是《两只蝴蝶》。群众的耳朵有他们自主的选择权,他们的音乐口味往往都是这样形成:只局限于电视里的MTV和周围 大街小巷所传唱而称之为流行的,这或许也是国内多数恶俗流行歌曲蹿红的原因——有广大的群众基础。

  “现在的这些组合不是乐队,乐队是想表达内心的想法,对生活的看法;而组合只是把几个唱歌的商品放在一起。” 蒋克难说,“除了唱片公司越来越娱乐化的市场趋势外,听众水准的单一低下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整个国内听音乐的水平停 留在卡拉OK能唱的水平。很少有人是用耳朵认真去听。”

  所以,如今Beyond这个名字更多只是定格在激情澎湃的记忆中、挥汗如雨的KTV包房中、行将埋葬的热血年 华里。

  在后Beyond时代,我们已看不到林振强、刘卓辉、小美在“前世的沧桑”,惟有商业化浪潮下的“繁荣”景象 。此刻,我们多么需要一场理性的告别,感念青春曾在纯粹的理想中传唱。而在对前世的背弃中,Beyond渐行渐远……

  站在理想

  的边缘

  “白人说我不够白,而黑人却嫌我不够黑。”这是一位地中海诗人在自己的国籍和血统面前无从选择时的巨大悲怆。

  20年来,Beyond做音乐的姿势,也是如此那么尴尬。1983年,Beyond的名字首次出现在一张名为 “香港”的碟中,碟上写着:“因为社会有这样一种商品需求,他们可以因而得到经济效益;也有人唱歌,弹奏音乐,因为他 们有自己一些话要说,有一些感情需求沟通……”

  尽管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在高度商业化的娱乐圈里寻觅一点非主流的空间,遗憾的是,这个地方总是令他们失望。黄贯 中在《PARADISE》一曲中,声嘶力竭地唱着“可惜,我们的故乡,放不下我们的理想”。

  “当时,和Beyond在香港同期当红的歌星和青春组合的专集和海报在内地满街都是,而Beyond几乎没有 一席之地,他们的歌多夹在集锦里。这样一支乐队,被众多偶像明星的光芒压制着,是怎么挣扎的?以至很多内地人在Bey ond最如日中天时候都不知道他们的存在。”重庆某娱记如此感叹,“Beyond一向和香港娱乐圈的人都没大交情,一 直在自我挣扎,没人给过帮助,黄家驹甚至说过:‘看死它(指香港娱乐圈),没得救了。’黄家驹出事后,很多跟他们没交 情的人都出来惺惺作态地表示哀悼,一阵风过后,娱乐继续。”

  如果黄家驹仍在,Beyond将会怎样?是继续高唱着激情与理想泽被80年代的歌迷,唤醒彻底娱乐化的香港歌 坛,还是随着岁月的变迁渐渐老去,被商业大潮吞没?

  在5月26日的央视新闻频道里,白岩松提到即将解散的Beyond时说,因为忍受不了香港当时的商业气氛,黄 家驹选择去日本发展,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出现。不过,黄家驹可能想象不到,十年后的今天,商业化已经更深地渗透了空气中 的每个元素当中。从这个角度来说,黄家驹无疑是幸运的。

  广州歌迷柳奉剑在天涯上的帖子上写道:“Beyond的歌不需多举,《农民》一首便可以令他们超越中国内地很 多乐队。我至今还不能明白,生长在香港的黄家驹是如何编出这么深刻反映中国农民沉厚压抑而又充满期望的曲调来,和刘卓 辉的歌词简直是完美结合。生长于斯的我们能有这样的功力吗?在内地有哪支乐队可以达到Beyond的影响力?有哪支乐 队能够做出这么多音乐?有哪支乐队的歌曲能让人充满希望?Beyond在最穷的时候能笑着按计算器,算出他们的钱还够 开一个面摊;能够在被人牵制的时候,还把自己的独立个性隐藏在音乐里;能够在每一首歌,哪怕是被人说是商业化的歌里加 入他们喜欢玩的乐器SOLO……”

  不过,因为要迎合商业市场所需而做出的无奈妥协,Beyond后期的作品也出现一些严重格式化的东西。例如在 歌曲创作上的固定套路、缺乏新意;在歌曲内涵上反复使用的简单化的愤怒;特别是在推出一张粤语专辑后,紧跟一张重新填 词的国语专辑。这是他们与独立音乐背道而驰最明显的举动。

  “黄家驹时代的Beyond,虽然很受市场的欢迎、商家的青睐,但却不是他们自己理想中想要的,等到他们终于 能做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市场又抛弃了他们。”重庆本土知名音乐人蒋克难说,“这也是所有原创音乐人的痛苦,只能是站在 商业的边上眺望自己的理想。”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