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透视留守儿童的“情感空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00:00 温州都市报

  “六一”刚过不久,对孩子的关注一直在延续。日前在司法部门,翻开厚厚的案卷,记者被涉案人员的年龄给震撼了,这是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最大的13岁,最小的只有9岁。然而他们却都有过偷窃行为,最多的偷窃8起,案值已逾万元。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这是一群长期缺乏必要看管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有着严重的缺陷,他们比任何孩子都需要爱…… 偷来金项链换作业本

  文成县公安局南田派出所的民警赵海瑞一提起新近破的那个案子他就非常感慨。

  那是今年5月3日,文成县南田镇龙上村一位姓杨的女子来所里报案,称自己家里遭窃,被盗物品有24K金项链一条、白金戒指一枚、奥林巴斯牌照相机一架,总价值3000余元。

  南田派出所派赵海瑞经过几天排摸,发现南田镇年仅十岁的小学生东东(化名)有重大嫌疑,东东被带到派出所里一讯问,孩子马上竹筒倒豆子一般把犯罪事实交待得一清二楚。后来,戒指和相机陆续在东东家里找到,都原封未动。至于那条金项链,却是在东东邻居家里找到的,东东拿它和邻居家的小孩换了一本作业本。

  因为未满14周岁,东东还不够被法律处罚的年龄,东东在派出所里接受了批评教育,留下了悔恨的泪水。

  让东东回家后,赵海瑞心里并不踏实,他清楚东东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孩子平时和年迈的祖父、祖母一起生活,这类留守儿童在监管上其实处于“真空”状态,东东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合理的家庭教育,他犯案的可能性就很大,再次犯案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在文成较为贫困的山村,类似东东这样犯案的留守儿童还不少。今年3月底至4月中旬,南田镇梁岙村的多家农户家里被贼光顾,小偷趁户主白天家中无人之际,撬窗入室后翻箱倒柜盗走价值三千多元的现金和物品。接警后南田派出所立即展开侦查,结果落网后的窃贼居然是个9岁读二年级的男童,男童亦是父母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案发后他对自己的偷窃行为供认不讳。

  就在不久前,文成县周壤乡派出所先后破获了8起入室盗窃案件,被抓获的窃贼是个年仅13岁的男童,而且他是父母离异的留守儿童,8起盗窃案件中,他盗取的现金就有一万多元,然而到被抓获时,所有现金已被他挥霍一空。 儿童犯罪与教育“断链”

  “留守儿童犯罪与缺乏父母教育有直接关系。”总结了多起留守儿童犯罪的事实后,赵海瑞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从教育学的角度上,儿童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如果父母放弃对子女的教诲,这将导致儿童教育严重“断链”,造成儿童心理多方缺陷,以至造成“情感空巢”。

  “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在教育上是相当失败的,他们采取的更多的是放任不管或粗暴形式。”赵海瑞说。

  文章中前面提到的那个叫东东的孩子,每次他在外面犯事后,其在外面打工闻讯回来的母亲一回家就拎起棍棒狠狠地打,但是每次暴打之后,孩子依旧我行我素。他的母亲从心底发出悲哀的叹息:为什么我的手都打酸了,可是他却没有一点点改变呢?

  同样是周壤乡那个作案8起的男童,每次从派出所回家,他的父亲也是关上门来给他一顿饱揍,但是儿子通常会在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依然重操行窃的勾当。

  心理学家认为,留守儿童正处于认识人生关键阶段,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他们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偏离。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据统计,我国历年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为这类孩子。 对父母有了敌视和仇恨

  今年5月30日,28岁因涉嫌放火罪被泰顺县检察院依法逮捕的朱某,他的童年时代也是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诲。据朱某在公安机关供述,他3岁时父母离异,此后他一直跟父亲生活,其父虽未续娶,但为生计一直奔波在外,年幼的朱某就这样一直跟奶奶生活长大。

  生活在缺乏亲情和关爱的家庭,朱某在孤独和无助中成长,曾有一次,他爸外出补鞋,他没钱吃饭就去了母亲家,本想要20元钱吃饭,但是母亲不但不给,而且还骂他抓破他的脸,那年朱某14岁,他整整几天没有吃饭,只想一死了之,从那以后朱某对父母就有一种敌视和仇恨。

  朱某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缺乏亲情关爱的他常常借酒买醉。后来,朱某认识了女友小陈,两人瞒着家人谈起了恋爱,朱某想从父亲那里拿点钱,作盘缠带女友外出打工赚钱,结果其父认为他游手好闲,没有答应。朱某认为自己最后一点希望被破灭后,他对家庭彻底地绝望。最后,寄居在叔父家里的他用蜡烛将房里的茅草和棉被点燃,将叔父的6间房子和邻居的3间房子毁于一旦。

  “剖析朱某的犯罪原因,亲情缺失,缺乏关爱,人格发展的畸型化,是他犯罪的主要原因。”经办此案的泰顺县检察院侦查监督科科长梅明辉说。

  从朱某的身上,我们不难想像,如果留守儿童走上歧路没有得到家庭的关爱和及时的纠正,那么日后更多的“朱某”出现在我们身边,将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留守儿童期待爱的甘霖

  温州市紫竹心理咨询工作室心理咨询师王靖在对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情感缺乏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多数农民工每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并缺少联系,使孩子性格极易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

  临时监护人大多为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由于体力、素质等原因,仅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隔代的老人多对孩子溺爱放纵,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任性、蛮横霸道、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据一些老师反映,班上的后进生多数是留守儿童。

  据农业部粗略统计,2004年,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已超过1亿人。在四川、安徽、湖北等农民工集散地,打工收入已经占据了农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民工经济”业已形成。然而,伴随着大批青壮劳力背井离乡,中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因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子女留守在家,其中有大量的儿童被寄托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远亲近邻家,有的甚至独守门户,成为留守儿童。广大农民工兄弟在揣着梦想远离故乡故土,进入另一个“外面的世界”的同时,也把牵挂和担忧留在了乡村,家中未成年留守子女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与日凸显。 不仅仅是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亦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的现状该如何解决?采访中,专家抛出了各自的观点。

  温州市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宋乐稣认为,目前户籍制要求外出打工人员的子女教育要以流出地为主、公立学校为主,客观上造成今日留守儿童的问题。如今要求国家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以至取消与户籍相关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政府应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教育等制度的壁垒,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学校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温馨的家。一向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市人大代表周德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学校应该担负起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努力使学校成为孩子们喜欢和向往的地方。条件好的地区可以提供“寄宿制”,营造和谐大家庭的氛围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委派心理辅导教师随时掌握他们的身心变化。学校要尽可能及时地向有关部门通报未能尽责的监护人的信息,使“留守儿童”的基本生存条件得到法律的保护。

  “留守儿童犯罪率凸现了农村家庭外出打工和子女教育的一大矛盾,解决矛盾的根本政府一是要及时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工作、收入状况,并改革城市的教育体制,要让住在城市里的打工者的子女能够轻松地接受教育;二是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留住出外务工人员,让他们在家依然有挣钱的门路,可以不为生计困扰。从这个意义上,留守儿童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更是经济体制问题。”周德文说。本报记者蓝盾通讯员 海青 理忠 佐兴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