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审视“性革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08:32 南方日报

  女性观察

  王宏维

  “性革命”或“性解放”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时尚词汇。人们用它解释可大可小、甚至微不足道的与性或性别关系有关的各种变化,如街上流行超短裙和透视装、或者离婚率有所
上升了,人们就可能将之归咎于受了“性解放”的影响……

  但是,按女性主义理论著作《性政治》的作者、美国女性主义理论家凯特·米利特的说法,对这个词的滥用却是“幼稚”的表现。在她看来,真正能够称得上是“性革命”的,必定是与“性政治”即两性之间的政治关系相关的“革命性变革”。换言之,“性革命”并不只是指人们以一种随便、随意的态度来对待性及两性之间的关系,而是指彻底改变由来已久的男权制的统治。根据《性政治》一书所作的分析,因性别而进行的“男尊女卑”的等级划分、以及男性拥有对女性的统治权,其实质也就如阶级、种族的划分与统治一样,形成的是一种社会统治关系。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把女性主义理论归结为一种政治学,亦不无道理。而改变和摧毁这样的性别等级及与之相关的性别统治,在西方也就被称之为“性革命”——问世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期间经历了两次高潮和一次反动。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男权制遭到了无数的非议和攻击,在一些方面已处于崩溃的边缘,妇女的地位与权利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性政治》一书仍然认为,在这一时期实际并未发生和完成剧烈的革命。“性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结束男权制,废除男权中心思想和大男子主义,以及与此相连的各种社会规范,改变原来男女两性相互隔离、一方奴役另一方的状况。米利特还特别强调了“性革命”主要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她认为:“人们必须明白,性革命的领域更主要的是人类的思想意识,而不是人类的制度。男权制根深蒂固,它在男性和女性身上形成的性格结构,更多地反映的是一种思维定势和社会方式,而不是某种政治制度。”这就是说,“性革命”一方面要破除与性统治有关的社会制度、规范,更重要的是清除男权统治的思想基础。

  因此,要进行“性革命”,首先必须重新审视由父权制统治所规定的“男性”和“女性”的特征,重新评估男女两性的优点与可取之处,并且把适合于男女双方的品质推荐给所有社会成员。如西方传统上认为理智、效率是体现男性气质的,温柔、体贴则是体现女性气质的。而到现代社会,不仅女性必须同样具备理智和效率,男性也应当走出把诉诸暴力等同于“男子汉”气概的误区。在这一意义上说,“性革命”就是要改变男权社会把两性气质(特征)刻板化、固定化的做法,即不再按照传统的性别模式对男女两性的性别角色进行规范和塑造。显然,这也将影响并改变男权制基础上的家庭。随着女性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尤其是当她们开始具备了独立的经济能力、自由程度的增长就将更快,结果不仅会削弱男性在家庭中的统治地位,也将促使家务劳动和子女养育的社会化,传统的家庭结构与功能因而被进一步瓦解。对此,米利特推测,如果人们愿意,以家庭为基础的婚姻关系可能会被自愿的伙伴关系所取代。但她也认为,目前的时代距离这一推测还非常遥远。

  其次,进行“性革命”还必须铲除环绕性与性关系的消极氛围及双重标准。消极氛围主要是指西方传统上的性抑制和性禁忌,尤其是指在维多利亚时代以“假道学”面貌出现的性压抑所达到的危机程度。米利特认为,现存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有着深厚的男权制背景,而处于同一背景上的种种性压抑和性禁忌,实质都是为了解除可能对一夫一妻制婚姻造成威胁——包括同性恋、非婚生育、婚前与婚外性行为等等。在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社会以注重“纯洁”和“贞操”而著称,非婚生育被严格禁止,妇女一旦有非婚生育将受到极为严厉的惩罚。然而在紧接着的19世纪的60年代,英国议会却通过《传染病法案》将卖淫合法化,并由政府进行统一管理,卖淫少女的合法年龄定为12岁。根据这一法案,任何妇女都可充任妓女,只要有警察或她们的代理人发话。她们还必须接受强制性体检,若有违抗就将送入监狱。何为“双重标准”和“假道学”?对比这个法案的前前后后就再清楚不过了!这说明,男权制背景上的性压抑和性禁忌主要是用于压制女性、维护男权的。当那些男性统治者满口仁义道德的同时,他们自相矛盾的所作所为及引发的恶劣后果,是无论怎样的道德面具都无法遮掩得住的。

  第三,进行“性革命”,必须在明确最终目标的同时,认识到这一目标的实现应是分阶段的,并将产生新的融合。《性政治》的作者米利特指出,要取得“性革命”剧烈而根本的变革并非易事,有可能出现半途中止、甚至暂时倒退的情况。尽管如此,“性革命”在当前还是取得一些里程碑式的进展,并且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女性公民权的获得,对于这样一个在历史上从未有过公民权力的群体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成就。但遗憾的是,由于受男权文化制约,学术界往往对“性革命”的阶段性成果及其影响或视而不见、或只作微不足道的肯定,热衷于探讨的是工业、经济等方面的改变,并认为只有这些才是值得研究的社会重大变革,这也正是米利特撰写《性政治》、开展“性革命”探讨的一个重要动因。“性革命”还将与种族、阶级等被压制群体的反抗联系在一起,冲击和改变那些习以为常的、根本性的价值观,以推进性等级和其他形式等级制度的彻底灭亡,即通过融入、推进世界民主政治进程而彰显其社会意义。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导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