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移民无地如何安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08:43 宁夏日报

  谁“偷”走了村民的地

  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植物园村老党员禹金成等人10年前满怀致富梦想,举家从泾源县搬迁到吊庄移民区,本想从封闭落后的山村搬到平原地区,生活一定会有所改善。但意想不到的是,土房是换成了砖房,住房条件改善了,但由于分给他们的土地严重沙化,淌不上水而无法耕种,使他们的生活一直没有着落,全凭打工补贴家用。看到其他移民村里人们在自
己的土地上编织着致富梦,作为老党员,禹金成和其他群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至今仍很疑惑,当初移民搬迁这一步走得是对还是错?

  据了解,与植物园村无地农民同病相怜的还有园林村六组的村民。这两个村组位于良田镇中部、吊庄地区的北部,居住着1023户4892名群众,大部分是1985年从泾源县搬迁过来的。在金凤区还没有接管吊庄移民村之前,土地的矛盾就已经出现了。造成这1000多户村民无地可耕的原因各不相同。

  植物园村一组应有土地3652亩,但地处良田镇征沙三支渠尾部,土地没有治理配套,没有引水灌溉的支渠,同时即使引水成功也流量不大,3652亩土地因没有水而长期荒芜。为了防止土地严重沙化,政府于2002年实施了日元贷款治沙项目。为了便于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村委会在2002年将上述土地中的957亩租赁给宁夏哈伯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将2695亩租给一机关作为劳动生产基地,现全部种了树。群众凭原分地手续每年领取每亩50元—70元不等的租赁费。

  植物园村二组及园林村六组的群众拥有土地1878亩,均为金凤区生态园草场,群众每年领取每亩50元的租赁费。

  植物园村三组群众的土地在吊庄划归为金凤区管理前,泾源县政府没有经群众同意,将2000多亩地出让给银川市热电厂等多家企业和个人,群众从中没有得到一点补偿。

  植物园村四组群众,因银川市殡仪馆搬迁及金凤区回汉公墓的建设征地而成为失地农民。但由于当时补偿费过低,群众建房后已无多少发展资金。没有地,村民生活陷入困境

  没有了地的群众就像无根之木,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成了问题,全凭外出打工赚钱。家里有劳动力的外出打工还能赚些钱回来,但收入也不稳定。村民马某一家7口人,上有两位年迈的老人,下有两个年幼的孩子,还有一个上学的妹妹。开了一间杂货店的他告诉记者,杂货店只能挣点零花钱,一年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外出打工,再无其他经济收入。据统计,植物园村和园林村六组还有70多户群众人均年收入不足650元,有1000多户村民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去年植物园村和园林村六组人年平均收入为1200元,低于吊庄移民区人年平均1340元的标准,是吊庄移民区收入最低的村。群众不能安居乐业,流动性非常大,有相当一部分人有房不住或无户常住,为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前些年治安案件发案率很高。

  尽管群众生活陷于困顿,但是还有一些租赁群众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不能按时兑现租赁费。据金凤区政府的最新统计,哈伯公司欠6.146万元,一机关劳动生产基地欠49万元,银川市殡仪馆征地欠100万元,生态园区草场欠2004年租赁费近10万元。在金凤区党委和政府的协调下,大部分单位和个人将在近期兑现欠款。但银川市殡仪馆欠的100万至今没有解决。金凤区全力解决无地农民问题

  针对植物园村、园林村六组的村民没有耕地的问题,金凤区政府自接管以来就非常关注,并把它列入今年的扶贫攻坚计划,从今年4月召开的扶贫工作会议至今,就这一问题已先后召开过三次会议,并就当前这些无地农民的生活问题已达成了初步解决意向。一是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种植蔬菜和经果林,进行庭院养殖。5月10日,金凤区农牧局已将3.3万穴的露地蔬菜苗送到了自愿申请种植的农户手中,同时栽种桃、李、杏等果树6000株。二是加大劳务输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收这两个村组的农民工,使无地农民外出务工有保障。三是将吊庄地区人均年纯收入在650元以下的特困户,全部纳入农村救助范围,并将救助标准由每年240元提高到360元。

  尽管这些措施能解农民眼前之急,但并非长久之计。植物园村一组的村民告诉记者,当初与租赁土地的单位签订租赁合同时,规定租金一年一兑现,过期视自动解除合同,但有的单位已经2年多没有付给他们租金了。他们希望政府能出面收回这些地,并加大农田的配套设施建设,将水引过来,他们每人愿意自己出资200元将地平整好,在自家的土地上实现当初的致富梦想。(本报记者申东)新闻来源:宁夏网宁夏日报(http://www.nxnet.cn) 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实习生:马彦娜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