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理会改革陷入僵局专题 > 正文

南方周末:中国为何对日本增常草案说不(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17:12 南方周末

  中国:冲出“竹幕”

  “竹幕”是一些联合国成员国用来描述中国联合国外交的一个说法。这样的形容早先多来源于对中国的不了解,毕竟中国重返联合国,真正进入国际多边舞台已经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情,中国对于联合国这个多边外交的深浅尚没有清楚地认识,行事难免小心谨慎。联合国安理会的会议记录清晰地记录了中国的谨慎,从1971年到1976年安理会的158次表决中,
中国有46次选择了不参加表决,当然还有许多次的弃权。

  虽然,这样的谨慎得到了当时联合国许多高级外交官以及类似萨缪尔·金这样的学者的称赞,因为中国作为一个第三世界国家,一个对多边外交没有太多经验的初来者,中国几乎从来没有肆意运用这一特权去阻挠联合国发挥正常作用。但在一些喜欢揣测的国家看来,中国的态度仿佛隔着一层“竹幕”,难以看透。

  事实上,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中国的确不会轻易表态。但中国在联合国更以坚持原则著称,并往往能持之以恒,以至于在许多具体问题上,中国的反应从来就不是秘密。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中国的态度就是最好的证明。

  早在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之后,中国就曾对安理会构成表示过不满,认为安理会不具有充分的代表性。1992年,在联合国正式启动了安理会改革计划之后,中国第一次系统提出了中国对于联合国改革的立场——“联合国改革应体现民主、公正、客观合理、平衡有效的基本原则”,因此当时的中国表示赞成在时机适当的时候扩大安理会,在广大会员国普遍接受和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逐步改革。

  这段话其实已经概括中国对安理会改革的态度。自1992年至今,虽然每届联大都会就安理会改革举行专门的会议,每一次会议中国代表也都会发表意见,但是从李道豫、李肇星、秦华孙、王英凡至王光亚历五任大使,中国的态度都始终如一。

  如果说有不同,那就是在高级别名人小组的安理会改革方案出台以后,针对一波高过一波的希望在联合国60届联大完成安理会改革的具体建议,中国的表态也渐渐具体了很多,而且中国也不再回避就具体国家的希望发表看法。比如说“适当时机”就具体化为“不设时间表”。

  对于目前最热心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莫过于日本、德国、印度和巴西,其实在2005年以前中国的表态也是一如既往。只不过在2005年的几次重要双边互访中,才程度不同地明确表达了对后三国的支持。虽然,中国很少表明对于日本的态度,但历史问题总是中日无法绕过的结。其实,日本一年以前就采取了回避中国的政策,努力营造一个形式上共进退的联盟,而中国对日本以及其他三国的态度也由此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反差。

  鉴于“四国联盟”的存在,并已经形成了一个框架性草案。于是,全世界都开始对中国的态度感兴趣起来。在如此具体的问题上,中国还会依然重复那些原则性表述,而避免直接发表看法吗?2005年4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大使以安理会轮值主席身份举行的那次记者招待会就很能说明问题。一次本来是介绍安理会当月工作安排的会议,结果变成了中国对日本“入常”问题的新闻发布会。

  在被问到日本算不算发展中国家时,王光亚笑了笑回答说,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当然不是发展中国家。有记者追问说,那是不是等于日本已经出局了呢?王光亚对此给予了一个令人回味的回答:“我刚才说的是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所以我并没有说不是发展中国家就要出局。”

  如果说,这种态度在许多人眼中依然模糊的话,那么仅仅在一个月之后,同样是王光亚说出的话却显得格外清晰,仿佛“竹幕”在一夜之间就已经被掀掉了。在一个世界瞩目的问题上,出现这样的转折,当然更让人关注。

  6月7日,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关于联合国改革问题的立场文件》,文件强调联合国改革应有利于推动多边主义,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会员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和关切。其原则和立场依然不变。

  联合国:有碰撞才有妥协

  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走到了一个艰难的路口。接下来要朝哪个方向走,或许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考虑。

  而对中国来说,作为一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面临着恢复联合国席位34年来从未面临过的微妙局面。

  按照联合国的相关规程,日本等国要成为常任理事国,需要经过四个步骤:第一步,联合国大会2/3多数国家通过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决议;第二步,联合国大会2/3多数国家通过决议,选举日本等国为新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如果前两步都通过,那么最后两步就涉及到修宪和批准,修改《联合国宪章》相关条款的决议,需要包括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内的联合国大会2/3多数国家通过,并经由包括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内的各国议会批准。在前两个步骤当中,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其他所有国家一样,一国一票,然而在关键的最后两步上,中国和其他四个常任理事国都拥有否决权。换句话说,如果中国此时反对或不批准对《宪章》的最终修改,那么日本关于“入常”的一切计划仍将落空。

  但是如果这样的话,同时被中国否决的还将包括德国、巴西、印度三国“入常”的希望,以及联合国2/3多数国家改革安理会的多边意愿。

  “日本自认为抓住了中国的这一点忧虑,所以在‘争常’的问题上完全绕开中国,不和中国接触。”不仅如此,肖刚教授还认为,日本声称的有120个国家支持它“入常”就是为了“通过多边的国际压力来试探中国的底线,最终要迫使中国作出让步”。

  “但是越是在两难的困境中,越是要以‘进’来争取主动!”在联合国工作了三十几年的林国迥先生反复跟记者强调这一点,“现在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看着中国,就要看我们有没有这个魄力,如果这个时候中国软了,那中国几十年来建立起来的威信就会损失大半,一定要硬,要强硬到底!坚持住在日本‘入常’问题上一贯的观点,才是真正对常任理事国的身份负责,才符合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

  “在联合国,碰撞是常态,没有碰撞就没有妥协。”因此,在林国迥先生和其他一些在联合国工作的中国籍官员看来,这次中国在日本“入常”问题上的强硬表态,既是为将来可能出现的不得不动用否决权的局面“打预防针”,某种程度上说,也可以看做是“为接下来的实质性的谈判做准备”。

  妥协不是让步,而是尽可能地通过协商体现绝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强行表决协议,对日本来说也是不理智的做法,因为在它“入常”的道路上,中国永远是躲不开的决定因素。同时在另一方面,日本同样面临着来自四国联盟内部的压力。四国捆绑在一起,无非是为了在支持面上互通有无,如果日本拖了后腿,其他三国显然没有义务分担来自中国的反对力量。“所以,中国这次清楚的表态之后,进退两难的就是日本了。”林国迥先生说,“这就是碰撞创造的妥协的机会。”

  王光亚在6月1日的表态中涉及到一个时间前提———“下周”,这似乎为中国之后的外交举措留下了余地。此外,这个“否决”实际上是“入常”第一步在联合国大会上的投票,也并不是指在联大表决修改《宪章》的决议时动用否决权。

  2005年6月7日,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在记者招待会上暗示称,原定在本月内提交要求安理会扩容的框架性决议草案的计划已无望准时实现,打算延期至7月之后。

  几乎同时,日本《朝日新闻》援引日本外务省的消息来源报道说,6月3日晚上,美国国务卿赖斯打电话给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告诉他华盛顿不能支持包括日本在内的“四国联盟”5月16日提出的安理会扩大决议草案,建议四国在近期内不要向联合国提交他们的议案。与此同时,赖斯还分别向印度、德国和巴西的外交部长打电话,通报了相同的信息。日本的“入常”抱负再次遭受沉重打击。 本报实习生 郭力

  相关专题:安理会改革陷入僵局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