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北课题带来的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18:12 云南日报

  新华社石家庄6月9日电 新华社记者 杨守勇

  近日,河北省科技厅组织来自北京及河北的专家,到“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北试验区的核心区和示范区现场测产验收。10个示范区测产结果显示,1万亩核心区和100万亩示范区总增产达5468万公斤,核心区单产均在500公斤以上,其中10块超高产攻关田亩产超过600公斤,有望打破河北省保持了7年的631.5公斤的纪录。

  5468万公斤增产,不仅说明“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北试验区首战告捷,其现象也发人深思。这是一个没有围墙的课题组,通过设置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方式循序渐进推动农业科技。在河北农大主持下,20多家科研单位协作,涉及育种、栽培、植保、肥料、水利、农机等多学科,各试验区技术人员和地方干部也成为课题重要力量,搭起了粮食科技工程的创新框架,探索出了大型农业攻关项目成功的规律。

  (小标题)“飞鸽”加“永久”,与农民零距离接触

  为让农民掌握技术,河北提出了“飞鸽”加“永久”,与农民零距离接触的思路。省市专家是“飞鸽”牌,地方技术人员是“永久”牌。课题组一方面在试验区建专家工作站,使“飞鸽”牌专家住下来,另一方面培训“永久”牌队伍,实现了专家和技术人员与农民零距离接触。

  各示范区在核心区建立的专家工作站,根据农时和技术措施的实际需要,运用多种形式,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先后举办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农民骨干培训班553期,培训5万多人次。

  (小标题)地头上见高低,农民才相信

  在藁城市,作为核心区示范户的耿素岭,望着金黄的麦田说:“原来一亩地下种60斤,浇5到6遍水,打700多斤,专家教授们来了后,只用了25斤种子,浇3遍水,我家5亩多麦田比去年多产1000多斤没问题。”

  小麦专家李雁鸣教授说,开始时农民受传统习惯影响,对专家的要求和做法将信将疑。农民最讲实际,只有亲眼见了才信。我们设立核心区、示范区的目的,就是在地头上让农民相信,循序渐进推动。今年,10个示范区高产攻关田效果明显,许多农民看了后说,要按专家教授、技术人员说的做。

  (小标题)节本与增效找到结合点

  据介绍,课题组结合河北特色,对成熟的单项技术进行组装集成,取得明显效果。一是针对河北省水资源特点,高产与节水并重,各示范县因地制宜,综合采用节水技术,比传统栽培方式每亩节水50-100立方米。二是采用节本增效技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采用按需施肥、关键期肥水运筹、控水保灌等措施,通过“一药多效、一喷综防”等病虫害防治技术,实现了小麦产量效益同步增长。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