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湾水"换"万户银"渔岛别有情长岛新兴经济采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0日11:28 水母网

  水母网6月10日讯 初夏时节,踏访长岛,纯朴民风、发展热潮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激情满怀。

  “一盆汤”变成“十珍宴”

  长岛海鲜诱人,进渔家门的岛外人都能享一回口福,可三年前与现在的滋味品起来完
全不同。

  “过去招待客人是扇贝当家,如今咱变着花样儿想吃啥就吃啥”,南长山镇南城村渔嫂唐惠芹唠起海鲜一肚子呱。前些年,岛上渔民大都养殖栉孔扇贝,家里来了客人总要上一大盆扇贝汤,热炸冷拌也离不得扇贝。这几年,大家搞养殖不再“掉角的螃蟹单腿爬”,海参、鲍鱼、海胆、虾夷贝等海珍品样样都有,谁家有客都把酒桌摞得五花八门,让客人吃上“十珍宴”。

  前些年,长岛人把扇贝养得特火爆,产量占全世界的70%多。可1997年起持续5年重灾,渔民收入猛降。县里比乡亲更心焦,接连3年协调出2亿资金,帮渔民进行渔养产业结构调整,改变过去只靠扇贝“坐庄”的单打一模式,试养成功高效益的10大海珍养殖品种,渔民收入连续3年以20%的增幅往上窜,光是去年海参育保苗业户就增加到1000多家,收入4亿多元。

  “一口调”改出“三重唱”

  古远深沉的长岛渔号让人牵神荡魂。但是,长岛人知道:老号子不能当饭吃。时代变了,老辈子留下的号子要变变“调”了。

  以前,岛上试探着搞点海岛工业,可折腾几个来回,还是离不开“晾晾晒晒打捆包”的水产粗加工“一口调”。为此,长岛人拔脚出水登岸滩,把海上嚷“摇橹号”的劲头,使在陆上喊“发财号”上。沿岛观光,随处可看到山顶一排排风力发电“风车”,不停旋转的叶轮仿佛在吟唱长岛工业“号子”的新腔调。几年来,长岛招来鲁能、华能、中实和博茨瓦纳等中外财团投资风力发电,全县目前70多台风电机组的装机容量达5.6万千瓦。他们还整合龙和、天然、广源等海珍品精加工企业,与香港威哥集团联手推出即食海参、海参精华素等高附加值产品,并与大连浩源公司联合组建环渤海湾修造船基地。

  长岛人自豪地将风电、造船和海珍品精加工,称为海岛工业发展号子的“三重唱”。去年,刚“亮嗓”便得到工业增加值攀升60%多的实惠,尝到了地方财政增加30%的甜头。

  “一湾水”换来“万户银”

  岛上有把年纪的人都会念叨一个渔谣:“一湾水吃八辈儿,海里捞食穷受累儿”;可时下的后生们常说:“一湾水聚宝盆儿,换根脑筋能掏银儿”。

  “俺渔家是得靠海吃海,但吃海这行当不能‘一湾水搅到底’,转个舵头干啥都发家!”王沟村渔民胡金发发家致富挺有道。老胡跟妻子张美华在1998年就由养扇贝转产“渔家乐”家庭旅游经营,每年接待外地旅客有二三千号人,年均收入不下6万元。去年,全县旅游直接收入近2亿元。

  其实,活着心眼“吃海”得渔户多的是,海珍外销、水陆运输、海味小吃,都是渔家致富的好门道。城里的渔市熙熙攘攘,“小老板”们大都是边闯海边经商的渔把式。年过40的杨鸿祥、陈惠云夫妇,常年搞海鲜现场加工销售,丈夫驾车运货,妻子练摊吆喝,每天有二三百元赚头。据老杨介绍,仅在县城南长山岛搞养卖兼作“海味”生意的渔民,每年少说也净捞2000多万元“外块”。跟老杨唠起渔谣,他满脸喜兴话干脆:“财路愈闯愈广,渔谣越换越新!”顾延亮石其鹏责任编辑:邱雁(来源:水母网)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